当前日期:

目录

一、地表水及引提水
霍邱,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51毫米,平均迳流深325毫米,平均迳流量12.27亿立方米。全县人均占有地表水量885立方米,耕地亩均占有水量595立方米。一般丰水年分迳流深390毫米,人均占有水量1067立方米,亩均水量715立方米;干旱年分迳流深184毫米,人均水量500立米,亩均水量337立米;特大干旱的1978年迳流深123毫米,仅占平水年分的37.8%。枯水年与丰水年,年差更大。
境内引提水主要包括史河灌区引提水,小淠河灌区引提水,河湖抽水三部分。根据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编制的《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管理控制运用资料汇编》,1960年至1984年,史河灌区从红石嘴渠首引进毛水量累计169.299亿立方米,按同一资料霍邱、六安、金寨三县累计灌溉面积3614.73万亩,每亩平均毛水量为469.3立方米。霍邱县25年累计灌溉面积2747.1万亩,累计引进毛水量128.9亿立方米,年平均毛水量5.16亿立方米,最大年毛水量8.25亿立米/1974年。
小淠河灌区引水流量5.23立方米/秒,其中发电流量3.0立方米/秒。32年来,多年平均引水流量1.5立方米/秒,按年均引水153天计算,年引水量1320万立方米。
全县兴建抽提河湖水源的机、电灌站23处,其中电灌站15处,装机70台/7505千瓦,抽提流量28.97立方米/秒;机灌站8处,装机26台/2250马力,提水流量2.9立方米/秒。年提水90天,每天按16小时计算,年提水1.65亿立方米,补给灌溉。
二、水资源利用
霍邱县水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由于使用不当,利用率不高。1964年对全县沟、塘、堰、坝进行清查,共有沟、塘、堰、坝4.8万处(包括建国前后己建水库),总蓄水量1.89亿立方米(全系地面迳流)。60年代初,史河灌区建成后,产生单纯依靠渠水灌溉的思想,废塘为田。经1980年对姚李、长集、扈胡、石店四区七个大队调查,废塘率达38%,蓄水量减少20%,蓄水量下降为15120万立方米。在废塘同时又兴建了小(一)型水库16座,连同建国前后兴建水库在内,共24座。其中拦蓄地面迳流的仅11座,总容量1920万立方米;小(二)型水库337座,其中拦蓄地面迳流199座,总容量4404万立方米。1985年底,全县拦蓄地面迳流总量21444万立方米,占岗区平水年分地面迳流总量8.75亿立方米的24.5%。1965年灌区范围内年降水859毫米,9~12月降水188.7毫米,占年雨量的22%。1966年初,塘、坝蓄水量1.55亿立方米,占当时全县塘、坝库容1.89亿立方米的81%。1966年,全年降水500毫米,给本地区造成严重干旱,但由于年初塘坝蓄水情况较好,梅山水库引水4.75亿立方米,合理调度,使旱灾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粮食总产量与上年基本持平。1977年灌区内,年均降水1250毫米,9~12月降水319毫米,占当年降水量的25.5%。1978年年初,塘坝水库蓄水量达2.4亿立方米(其中拦蓄迳流1.4亿立方米),是史河灌区塘坝、水库蓄水最好的一年。1978年1~8月灌区范围内降水330毫米,形成历史上罕见的特大干旱。但由于塘、坝蓄水和引用灌渠水4.27亿立方米,以及抽提河、湖水0.163亿立方米,通过合理调度,顺利地战胜了干旱,未成灾害。1978年9~12月全灌区降水120毫米,灌区塘、坝、水库干涸,梅山水库年初存水0.3291亿立方米,1~4月灌区仅降水178毫米,灌区春播困难。1987年,全县水资源开发利用达75%。1988年入夏以后,近90天无透雨。7月上旬以后,近30天持续高温,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威胁,在梅山水库供水6.63亿立方米的基础上,沣东、沣西、汲东干渠渠尾补给抽灌站96台7505千瓦、2250马力抽水机开机,提河、湖水连续达30天,抽水2753万立方米,战胜了干旱,农业总产量5.93亿公斤。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