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霍邱境内的沿湖河洼地,有临王段洼地、城西湖民圩、城东湖圩区、姜家湖行洪区、淠左洼地、史河洼地6片,共有耕地50余万亩。这些洼地,每逢雨季内水汇集,外水顶托,渍涝成灾。
据《旧志》记载,清乾隆二十二年至二十三年(公元1757年至1758年),刘吉任霍邱知县时疏浚河沟三道,宣泄内水。道光十八年至二十四年(公元1838年至1844年),霍邱疏浚西湖新河,南自沣河桥,北至新店保西北,历时六年。
民国14年(1925),修建民生闸1座1孔、孔径1米,排涝入淠河。民国20年(1931)大水后,霍邱西北乡人民集资修建淮右第一闸(赵台子),1孔宽2.77米,流量36立方米/秒,排王岗湖水入淮河。民国21年(1932),修建王截流单孔6尺箱式涵闸和新河口单孔6尺箱式涵闸各1座,分别排泄大成湖和城西湖水入淮河。民国25年(1936),韦立人任霍邱县长兼垦务专员,修建任家沟口闸(即万民闸)和新河闸(即四百丈万户闸),排西湖水入淮河。建国后,霍邱人民兴建了一大批排涝工程:
一、临王段洼地
临王洼地西界史(泉)河,北界淮河,东至上格堤,南面是岗坡;由王岗湖、李集南湖、严家湖、大成湖组成。总集水面积150平方公里,高程25米以下洼地面积86平方公里,内有耕地8.6万亩,地势低洼,易受涝灾。建国前后,修建了以下排涝工程。
排水渠北逸渠,从北河口至逸桥,长14.3公里;临闸渠,从临水集至淮右第一闸,长10.6公里;堰逸渠,从堰子沟至逸桥,长11.6公里;严湖渠,从严家湖至李集南湖,长5.6公里;李逸渠,从李集南湖至逸桥,长8.4公里。这些老渠,年久失修,排水不畅。1951年11月组织民工5900人,进行拓宽挖深,次年春完成,做土方55.2万立方米;同时兴建魏岗、孔郢、瓦房、乔台子4座过渠桥,把洼地集水经逸桥涵排入城西湖。
逸桥涵位于上格堤西首,2孔,孔径3×3米,涵底高程19米,流量33立方米/秒,排泄临王段洼地内涝入城西湖。1952年3月开工,同年8月建成。
大成涵由于已建的逸桥涵孔径太小,不能满足临王洼地排涝需要,朱港公社于1964年自筹资金2万元,省、地区资助8万元,兴建大成涵。涵为3孔,孔径3×3米,流量48立方米/秒;建成后,涵顶填土高程差1.6米,1968年大水漫顶冲毁。1973年在原逸桥涵左侧增建逸桥涵1座(亦名大成涵)、4孔,拱式圬工结构,孔径3×3.6米,涵底高程18米,设计排涝流量52.9立方米/秒。
王截流排灌站位于上格堤与淮河大堤交接处,装机11台、1705千瓦,1967年施工,次年建成;因回填土工程做得差,被当年7月大水冲毁。1969年在原站址东侧重建新站,装机11台,1630千瓦,排涝进水位21.5米,出水位27.8米,流量16.5立方米/秒;1970年4月建成,排灌两用。
陈村电力排灌站位于淮河右岸、李集乡陈村。用以抽排王岗湖及堰逸渠以南102平方公里集水,抽灌王岗湖27米高程以下7.45万亩农田。全部工程由站房、防洪闸、引水涵洞、开关井灌溉涵、灌溉明渠、防洪围堤、排涝进水闸和输变电路组成。排灌站安装16型立式混流泵4台,配6千伏1000千瓦电机4台;抽排扬程6.5米,流量25立方米/秒;抽灌扬程11米,流量8立方米/秒。主体工程由六安地区水利局设计,霍邱工程指挥部组织2.3万名民工施工。1977年9月开工,1983年建成,做土方69.7万立方米,混凝土12118立方米,块石13224立方米,总投资716万元。
该站排涝渠长10公里,渠底宽9米至6.5米,水深3米,流量34.9立方米/秒,最大排涝面积30.5平方公里。沿渠建机耕桥9座,生产桥6座。
该站灌溉渠长9.45公里,渠底宽4米,水深1.6米至1.4米,流量6.25立方米/秒。沿渠建节制闸3座,机耕桥5座,生产桥6座;支斗农渠分水闸8座,节制闸5座,渡槽1座,渠下涵3座,放水涵67座;各种桥64座。排灌区工程1983年10月开工,1985年5月竣工。
1985年春,从扶贫物资中拨粮10.65万公斤、棉花1943公斤、棉布3410公尺,以工代赈,拓宽挖深堰逸渠10公里,拦陈村至逸桥间的花水入渠,通过抽排入淮河,或由逸桥涵排入城西湖。
二、城西湖圩区
城西湖垦区南面、高程22.5米以下土地总面积55平方公里,内有耕地4.5万亩,加上圩区1万亩,共计5.5万亩。围垦前湖内水位一般都在19.5米~20米之间,围垦后,水面缩小到33平方公里,水位抬高到22米~23米之间,高水位时达24米以上,沿岗洼地、圩区经常受淹,治理情况见表5-1。
三、姜家湖洼地
姜家湖行洪区,土地面积4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2万亩(包括何家圩),在非行洪年分涝灾严重,农业生产受其制约。
1958年5月,在行洪堤东端建排涝涵1座2孔,孔径3×3米,涵底高程15.2米,流量30立方米/秒;开挖姜台至涵口排涝干沟1条,长9.5公里,底宽8米。由于当时设计排涝标准偏低,常受淮河水位顶托,内水不能及时外排,影响播种。
1975年,省水利厅支援50型水泵10台,配80马力动力机,由姜家湖公社自筹资金,于浅孔闸左导堤中部建机排站1座,进水位18.5米,出水位24米,流量4立方米/秒;并开挖姜台至排涝闸排水大沟一条,只供午季抽排内涝,未能全部解除涝灾。
1981年,该乡再次集资将机排站改为电排站,安装300m/m水泵6台,配55千瓦电机,排水扬程7.5米,流量2.4立方米/秒,同时在何家圩建电排站1座,安装/350m/m水泵2台,配75千瓦电机,扬程7.5米,流量0.9立方米/秒。
表5-1城西湖民圩治理情况表

四、城东湖圩区
据《治淮汇刊》记载,1950年淮河中游查勘报告:“城东湖南部汲河两岸已分圩耕种,耕地约8万亩。”自从东湖蓄洪区建成后,两岸6圩8.21万亩耕地频受涝灾,治理情况见表5-2。
表5-2城东湖圩区治理情况表

汲河清障1987年拆迁阻水村庄33户、147间草房,连同拆除老圩、退建新圩,共让出河流水面1050亩。汲河流入城东湖入口较小,下泄不畅。为此,结合清障进行河道扩宽。截止1987年,先后清除阻水圩堤6处,总长12.9公里;退建民圩9处,堤长39.6公里;取直孤河湾以下两段弯堤,长4.8公里,退建新堤3.8公里。扩大湖河水面5000亩,使汲河的泄洪流量由600立方米/秒,增加到1000立方米/秒。
五、淠左洼地
淠河左岸,有6.45万亩洼地常受涝灾,先后进行分片治理。
民主圩民生洼地位于淠河民生圩内,集水面积72平方公里,高程25米以下土地面积39平方公里,内有耕地4.5万亩,分属左王、沈台、冯瓴、潘集4乡。民国时期,建有民生闸1座1×1米拱涵。1951年淮委拨款,在原址重新改建民生闸,1孔3×3.5米,流量16立方米/秒。1957年,扩建成2孔,流量增加到32立方米/秒。三是开挖淠左沟洫,1953年,由淮委拨款开挖民生圩沟洫,南起大李台,北至民生闸,长18.5公里;底宽20米至5米,水深1.5米,流量16立方米/秒,沟洫西面由潘集、左王两公社开挖朱台、王小台、三刘郢3条横沟,建曹郢、王台、朱郢3座涵闸,排涝入沟洫。沟洫东面由沈台公社开挖从聂台,经沙台、李台、汤大圩至民生闸长14.2公里的中心排水沟,并挖垂直排涝支渠;在中心排水沟尾部建防洪排涝闸1座,在汤大圩、张台子建排涝涵两座,排泄中心沟西侧内涝水入淠左沟。四是建立抽排站。1975年,群众集资建机排站于民生堤上,安装丰产50型水泵10台,配80马力柴油机,抽排流量4立方米/秒,可排除一般年份的内涝。1980年因堤基下陷,站房倒塌;1981年重建。1984年,由商品粮基地建设经费拨款27万元,改机站为电站,装机3台300千瓦,扬程6米,流量3.18立方米/秒,连同机排流量,进一步提高抽排能力。
马湾圩位于淠河左岸,南起马大郢,北至冯瓴南端,高程25米以下土地面积2.6平方公里,内有耕地3500亩,已筑圩堤4.1公里,堤顶高程27米,顶宽2米,内坡1∶3,外坡1∶2。圩堤北端建排涝闸1孔,孔径1×1米,流量3立方米/秒。但在排涝时期,常遇外水顶托。
隐贤圩即隐贤圈堤。位于淠左,上自吴家楼,下至郭岗坎,全长13.3公里,1952年建成。圩内耕地1.6万亩。圩堤经过多次培修,顶宽3米,内坡1∶3,外坡1∶2.5,顶高程30.1米至29.15米,并在险段进行块石护坡。圩内原有南北排涝沟1条,长9.5公里,因历年淤塞,排水不畅。1956年兴建小淠河引水工程时,进行综合治理;1963年兴建胡台排涝闸1孔,孔径3×3.3米,流量16立方米/秒,旱涝灾害明显减轻。
淠河清障从1984年到1987年,先后清除隐贤、冯瓴、沈台3乡阻水树木6.99万棵;铲除民圩5处,堤长11.5公里,土方28.75万立方米;翻犁隐贤、冯瓴、左王3乡阻水作物12片,共933亩。
六、史河洼地
包括叶集湾区和侯郢圩,共有耕地3.2万亩,因常受涝灾,先后进行治理,效果显著。
叶集湾区西临史河,东为浅山环抱,地面高程60米以下湾区面积26平方公里,内有耕地2.8万亩,土质肥沃,是经济作物高产区。因受东部56平方公里来水侵袭,遇到史河汛期,花水无法排除,造成2.2万亩耕地常受涝灾。1983年至1985年,从商品粮基地建设经费中拨款39.95万元,群众劳务投资57.25万元,开挖1条南起建丰大队、北至沈家沟卡子桥、长14公里的截流排水沟,中间建涵洞7座,两端各建排涝站1座。南站安装40型水泵5台,配55千瓦电机5台;北站安装40型水泵1台,55千瓦电动机1台,两站并用,涝灾解除。
侯郢圩位于临水集南湾,西临泉河,东北为岗地,南边以界河(霍固界河)为界,土地面积2.7平方公里,内有耕地0.4万亩。治淮初期,在临水集南山脚泉河堤上建1座豫皖闸,由于界河来水大,闸孔排流量小,圩区经常受淹。1972年,霍(邱)固(始)两县经过现场勘查,协议拓宽界河,并从侯家河以西改道入泉河。在河口建豫皖第二闸,并开挖截流沟,拦侯家河以东花水入界河,排涝效果很好。
侯郢圩与固始贾庙圩毗连。1986年信阳地区从团结治水大局出发,在设计时将侯郢圩列入治理区内;同年10月双方一齐开工,1988年5月完工。霍邱完成大堤长3304米(其中改线段561米,退建段377米),堤顶宽5米至6米,高程30米,连同压渗、填塘,共做土方38.8万立方米,总投资92.46万元。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