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民国时期,霍邱县粮食小部分在当地市场零售,大部分运销正阳关、怀远、蚌埠、临淮关等地,年销量在3.2万石以上。油料主要销往本省立煌(今金寨)和湖北山区。
新中国成立初,粮食市场自由贸易,国营粮食机构委托供销合作社和部分私商收购粮食,适时投放市场,稳定粮价。1953年底,霍邱执行粮油统销,按国家计划,统一价格定量供应。
一、农村供应
按统购统销政策和“三定”(定产、定购、定销)规定,对缺粮农户实行统销、借销、议销供应,供应范围包括因灾缺粮、人多地少缺粮、经济作物区、蔬菜队、渔业社,以及补助粮食、种子、饲料、民工补贴和奖售粮油等。
缺粮供应1954年,霍邱发生特大水灾,人民政府对灾民口粮按照“缺多多供应,缺少少供应,何时缺粮,何时供应”的政策,全县供应粮食1.22亿斤救济灾民。当年供应粮是1953年0.52亿斤的2.35倍。
1972年,核定叶集、姚李、宋店、新店、石店等29个人多地少的缺粮生产队,查实缺粮人口4001人,缺饲料大牲畜208头;29个队总征购任务14万斤,实际只完成5万斤。为此,国家向缺粮队供应粮食54万斤。
1964年,本着“有借有还、先还后交”的原则,全县各粮站开始在指标内借销粮食、种子。1984年停止。
经济作物区供应霍邱经济作物主要是棉、麻。棉产区分布在新店、石店、临淮等地;麻类主要分布在叶集湾区。口粮统销标准,根据交售产品数量,按省颁统一规定执行。
菜农口粮供应霍邱菜农主要分布在城关、河口、叶集等镇,口粮供应标准原每人每年360至440斤,后调至480至550斤。食油按城镇供应标准减半。
民工补助供应1950年,霍邱民工参加治淮工程,计供应土方粮食1595.8万斤。1973年,民工补助粮项目有:淠史杭工程30万斤,淮河庄台20万斤,地方水利建设50万斤,淮河清障工程75万斤,公路建筑4.8万斤。
种子供应1970年至1972年,国家以借销、兑换等形式向缺粮生产队补助种子粮,向余粮队调剂优良品种,三年计借销755.3万斤,兑换达12.02亿斤。
奖售粮供应1960年,开始对交售生猪、鲜蛋、畜产、皮革、油、棉、麻等农产品奖售粮食。1985年实行生猪定购、每头奖售原粮250斤,全县拨供2750万斤。
议销1963年至1967年,全县议销粮食1041万斤,后取消。1978年恢复粮食议销。1979年议销粮食60万斤。1987年议销粮食3096万斤,是1979年的51.6倍。
二、城镇粮食供应
建国初,城镇用粮多从市场或国营粮食公司购买。1953年底,霍邱执行粮食计划购销后,城镇用粮由国家粮食部门按人口计划供应。1955年8月,实行粮食定量供应,由国家按统销价格核销。供应等级分体力劳动者、职工及脑力劳动者、一般居民3个等级,以及9个级差。供应量在实施中有所浮动。1959年起,每人每月节约1斤粮。次年,又改为节约1.5斤。1960年,压缩国库供应量,县以下社、营(生产大队)各业人员划归集体食堂统一安排,减少定量人口3.4万人,压缩供应量1076万斤。1961年,每人每月定量18市斤,粮食部门按“低标准,瓜菜代”的要求,加工小杂粮及饼类面粉,补充精粮。1962年,商品粮人口再次下放农村,以压缩供应量。1965年,农业生产好转,定量节约取消。1978年后,随着生产生活的提高,人民食物结构的变化,定量人口口粮年均剩余量占消费量的30%。
国家除对城镇人口进行三等九级定量供应外,还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定量外补助,主要有劳动补助、特需补助、会议补助、节日补助等。
各时期工商行业用粮均按国家制订标准,实行按单位,凭计划分月定点供应。
三、食油供应
实行粮油统销前,国家对食油销售不分对象。1953年后,农村按标准留足口油和种子,国家不予供应。常年缺油和因灾歉产地区,按国家和省规定的标准供应或返销食油。1981年,对农村缺油户每人每月供应中价油1斤。1983年11月起,敞开供应议价油。
城镇人口油定量供应初期,每人每月8两(16两制)。1956年10月,改供5两(16两制)。1958年起,生产受挫,食油供需失调,供量逐年下压。1955年,供应总量89.8万斤。1958至1963年,分别为30万斤、15.22万斤、10.64万斤、9.03万斤、8.87万斤。
1964年5月,人均定量升至2两(10两制),12月提至3两。1965年8月提至4两,回民及素食僧尼从5两提至7两。1980年6月,每人每月定量标准提至5两。
1981月5月,对城镇定量人口(包括专业菜农),每月增供1斤中价食油,次年增至2斤。1982年对包括渔民、菜农在内的定量人口,每月增供1斤中价食油。1983年,中价油敞开供应。1984年中价油供应标准改为每人每月1斤,中价油改为每月1斤凭证供应。1987年,中价油停供(见表12-4、表12-5)。
表12-4霍邱县几个年度城乡粮食销售情况表
单位:万斤

表12-5霍邱县几个年度食油销售情况表
单位:万斤

四、粮油销价
1953年后,粮油供应均以统销价为主。粮油统销价原以统购价为基础,加10%购销差价(正差),执行至1960年。1961年,粮油统购价提高,销价不动。10种粮价平均,第一次出现购销差价倒挂,国家年财政补贴730多万元。购销倒挂后,非农业口粮价格低于农业口粮价格。
1966年7月,再次提高统销购价16.34%,城镇口粮供价提至与购价相同。至1979年3月,粮食购销价格持平。供应价格提高后,对职工实行价格补贴,每人每月0.9元。每户以5人为限,达不到5人,以实有人数计算。自此,城乡供应口粮同价。
1979年,粮、油购价又一次提高,销价未动,第二次出现购销倒挂。1985年实行收购比例价后,多次调高购价,销价未变,购销差价拉大,国家财政每年需补贴霍邱300万元。
1981年供应的中价油每斤1.36元,1982年供应的照顾价油每斤1.15元。1983年敞开供应的照顾价油每斤1.06元。1984年复降为1.15元。
议价销售的粮油,一般就市论价。见表12-6(1)、(2)及表12-7。
表12-6(1)建国后霍邱县各时期粮食购销价格对照表
单位:粮:百斤款:元

表12-6(2)建国后霍邱县各时期粮食购销价格对照表
单位:粮:百斤款:元

表12-7霍邱县几个年度粮油供应价格表
单位:元/百斤

五、供应管理
1962年,霍邱粮油供应计划按月下达。计划外用粮,报批后凭证供应。至70年代后期先后进行三次城镇人口定量检查,仅城关、叶集、河口三镇就查出双重供应人口289人,每月多供应粮食7393斤;“黑人黑户”101人,多供应粮食2529斤;虚报冒领25人,多供粮717元;死亡和迁走未注销的44人,多供粮1102斤;累计查出每月不应供应而多供的粮食1.17万斤。此外虚报年龄和自行提高工种标准,每月多供应粮食2576斤。
1972年,更换粮油供应证,县、区、公社分别组成整顿粮油统销班子。查出不应供应的人口1788人(占非农业人口的4%)、每月多供应粮食772万斤;清理生产粮15万斤,粮票90.72万斤。
1985年4月,粮食、公安、工商、税务四系统配合,整顿粮食供应工作,查实霍邱非农业定量供应79889人,月定量供应粮223.52万斤,食油4.14万斤。查出不应供应291人,减少月定量供应粮4468斤、油146斤。工商行业用粮整顿后,收回粮食计划6.09万斤、食油计划0.58万斤。尚有凭证用粮行业367户、月计划用粮28.36万斤、食油1.77万斤。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