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民国14年(1925)始,池州籍一批青年学生在广州、武昌、上海、北平等地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逐步走上了信仰共产主义道路。是年,考入黄浦军校第四期步科共产党员凌霄,贵池县人。翌年,在广东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贵池县人有孙佐华。民国16年5月在武昌大学入党的贵池人洪人英。同年下半年,在本地入党的青阳县人有李炳辉、桂西元等。有早在湖北入党并来青阳从事革命活动的湖北人曹风山。大革命失败后,本地和外地一些共产党人来到贵池,进行建党活动。民国17年(1928),青阳、贵池县建立了一批党小组。同年上半年,中共青阳北乡支部建立,曹风山任书记。是年冬,在贵池县城东郊流坡矶建立了中共贵池特支,书记凌霄。这些早期组织,在本区局部地区领导开展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和学生运动,拉开党领导池州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序幕。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从民国19年起,党的组织逐步发展到全区各地。指导池州工作的党组织主要为四个方面:
一是自民国19年8月到民国20年4月,直属中央领导的皖北特别行动委员会,隶属中共江南省委领导的皖北特委和隶属中共安徽省委领导的安庆中心县委,曾先后派出巡视员或组织员,在贵池、青阳、石埭等县发展和恢复一批党的组织。民国19年8月在贵池县城大井头屠宰税务所成立的中共贵池县委(书记洪人英)便是其中的组织之一,也是池州最早建立的县委,隶属安庆中心县委领导。是年10月,在特派员钱兴嘉的帮助下,贵池县委于梅埂郭港金家冲改组,书记胡宪友,属皖北特委领导,有党员150人。
二是从民国20年6月起,直属中共中央领导的中共芜湖中心县委将其管辖的区域划分为四个巡视区,其中的屯溪(徽州)巡视区即包括贵池、东流、秋浦、石埭、青阳诸县。民国19年(1930年)下半年起,参加请水寨暴动的潜山、岳西、太湖等县的一批共产党员,先后转移到贵(池)秋(浦)东(流)地区,逐步发展和建立起一批党的基层组织。民国20年11月10日,在秋浦雁落坡成立中共徽州工作委员会(又称休、祁、秋、贵四县临时工作委员会),于民国21年3月得到中共芜湖中心县委批准,并与中共中央直接发生关系。不久,芜湖中心县委被破坏,工委于这年农历五月与赣东北省委发生了横向关系。储峻滨、鲁画储、朱晓村先后任徽州工委书记,其下属党组织在今属池州区域内主要有:民国20年2月建立的中共石埭特支,9月在丁香树李四保(今属石埭县)建立的中共贵池县委,民国21年3月建立的中共秋浦县委,10月在留田操家冲(今属贵池市)建立的中共贵池县委,以及是年春在东流建立的中共香口特支和中共鳜鱼叉特支。在芜湖中心县委的指导和帮助下,民国21年2月,丁香南坑建立了中共贵秋东县委。同一时期,隶属芜湖中心县委领导的中共宣城特委也与徽州工委发生了横向关系,在其指导和帮助下民国21年1月在贵池东部建立了中共贵池临时县委,是年,在青阳南阳建立了中共青阳特支。
三是闽浙赣省委直接领导贵秋东地区党组织及其革命斗争。民国21年11月,赣东北省委改为中共闽浙赣省委,徽州工委及其下属组织正式划归闽浙赣省委管辖,是年冬,徽州工委改名为中共皖南特委,并派出一批干部,继续加强皖南包括贵(池)、秋(浦)、东(流)、石(埭)、青(阳)等地党的工作。民国22年12月,以方志敏为书记的闽浙赣省委制定了“保卫基本苏区,创造新的苏区”战略方针。在皖南特委的领导下,贵秋东地区先后建立的党组织有:民国23年1月在石埭七都毛坦河经堂庵(今属石埭县)建立的中共石(埭)青(阳)太(平)中心县委,隶属皖南特委;4月在青阳庙前的小杨冲建立的中共青阳县委,隶属石青太中心县委,同年6月改属中共太平中心县委管辖;7月在毛坦河建立的中共石埭县委,隶属太平中心县委;是年下半年在丁香树建立的中共贵(池)秋(浦)东(流)中心县委,隶属皖南特委。贵秋东中心县委领导了以郑家村为中心的农民暴动,波及贵秋东地区。自是年3月开始,中共赣北特委、中共皖赣特委(又称皖赣分区委),先后领导开辟了包括东流、秋浦等县在内的皖赣新苏区。其间,在贵秋东地区建立的党组织有:民国23年4月在东流香隅鹤延冲建立的中共东流县委,隶属中共彭泽中心县委;5月在秋浦与浮梁交界处的刘家建立的中共秋浦县委,先后隶属中共赣北特委、皖赣分区委(又称赣特委)领导。同时,中共江边特委也领导了这一地区的开辟工作,是年11月,在留田西山一带(今属贵池市)建立了中共贵池县委。
民国23年11月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翌年1月,抗日先遣队北上行动完全受挫,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军民开始进入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皖南苏区自柯村失陷后,贵秋东地区党组织遭受严重破坏,大都停止了活动,只有部分党员继续进行秘密斗争。皖赣苏区于民国23年12月初遭受国民党重兵“清剿”,党政军机关从浮梁程家山迁到秋浦大板。民国24年2月在秋浦姚黄狮子崖的大坑里(今属东至县)成立了中共祁(门)秋(浦)贵(池)中心县委;同 时,在姚黄谢贵林家恢复了中共贵秋东中心县委。在此基础上,于同年6月在高山建立了以周成龙为书记的中共江南特委及其下属的贵秋、贵东、贵祁县委。9月,在江南红军独立团的配合下,特委发动了以秋浦高山为中心的中秋暴动,在贵(池)、秋(浦)、东(流)、石(埭)、祁(门)边区,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起特区、县、区、乡苏维埃政权,形成数千平方公路范围的革命根据地,直到民国25年3月解体,此后,部分干部和武装人员转移到江西赣公山,在中共皖赣省委的领导下,继续进行艰苦的斗争。
四是直属上海中央局领导的中共皖南工作委员会,在青阳、贵池、石埭等地发展了一批组织,早在民国20年,参与领导湖北黄梅农民暴动的共产党员岳子樵、胡承授等转移到青阳,逐步发展了一批党员。民国22年6月,他们通过时任中共上海沪东区委书记的程智仁与上海中央局取得了联系,并于民国23年4月在青阳陵阳的白沙岭建立了中共皖南工作委员会(亦称安徽工作委员会),负责人先后为程智仁、岳子樵。其间,工委在今属池州区域内先后辖1个区委、1个区工委、2个特支、34个支部和2个直属党小组,共有党员300余人。工委领导7县人民开展了武装活动。民国24年4月,工委活动完全终止。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建立起来的贵秋东革命根据地,是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战斗在这块土地上的党政军人员,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直到民国26年7月,迈向抗日战争的新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民国27年4月,中共皖南特委一成立,即选派一批干部分赴青阳、石埭、贵池进行开辟工作,发展党的组织。是年10月,建立了中共青阳工委,民国28年9月建立了中共青阳县委。同时,在石埭等地建立了区委、中心区委等组织,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民国29年,国民党当局加紧反共摩擦,皖南事变发生后,这些地区的共产党员大都随新四军转移到江北,组织活动基本停止,仅少数党员就地坚持秘密工作。从民国31年春到32年底,皖鄂赣区党委(亦称皖中区党委)、皖江区委先后指示中共桐庐无县委、沿江地区和皖南地区派出武装人员开辟池州沿江地带,同时,新四军第五师挺进第18团进行开辟东流、至德边区的活动。民国33年1月,根据皖江区党委的指示和沿江地区的统一部署,中共沿江中心县委(书记黄先)及其领导下的新四军沿江团跨过长江,进入贵池沿江圩区,领导贵池、东流、至德、桐城(今属枞阳)等地沿江两岸人民进行游击战争,打击日本侵略军。到抗战胜利前夕,沿江中心县委下辖的组织,在今属本地区的先后有:民国32年9月建立的中共贵(池)青(阳)工委,8月建立的中共东(流)彭(泽)工委,民国23年1月建立的中共桐(城)贵(池)青(阳)县委,4月建立的中共贵西临时工委和中共彭(泽)东(流)至(德)工委,5月建立的中共贵西工委,11月建立的中共贵(池)桐(城)县委。民国33年10月建立的中共彭(泽)至(德)工委,隶属中共彭泽工委领导。此时期,沿江中心县委和各级党组织领导创建的池州地区沿江敌后抗日游击根据地,为实现皖江区党委和新四军第七师作出的关于打通新四军第七师与第五师的区域联系的重大战略任务,作出了重要贡献。抗日战争胜利后,党政军人员绝大部分撤至长江以北,踏上了新的征途。
解放战争时,新四军北撤后,根据中共中央华中分局的部署,皖江区党委和新四军第七师决定抽调杨明等一批干部和武装部队回师皖南。民国34年10月在铜陵县肖村建立了以杨明为书记的中共沿江中心县委及其下属的中共青阳县委、中共泾太石工委,直接领导包括青阳、贵池、石埭等县边区的开辟工作。翌年11月,沿江中心县委根据皖南地区的指示,领导铜青南县委在巩固原有阵地的基础上,开辟了以宾山、茗山、九华山为中心的几块游击根据地。是年底,铜青南县委被撤销,分别成立中共泾(县)青(阳)南(陵)工委、中共铜青南工委。
民国36年3月,中共中央华东局指示,皖南地区总的发展方向应以赣东北为主,并对地区划分作了明确规定,其中有“以黄山周围根据地为基础,包括石埭东部等地区创造成为中心根据地,向浙西发展”,“以现有青铜、茗山地区为中心,包括青阳、铜陵、贵池、石埭西部,向东流、至德、彭泽、都昌发展”的部署。据此,中共皖南地区即于3月在太平(今黄山区)樵山的荷花坑召开会议,决定将歙(县)休(宁)工委与沿江中心县委合并,成立中共黄西工委,书记为杨明。其下属组织有:民国36年3月建立的太石工委,4月建立的泾太石县委、泾青南工委、铜青南工委,7月建立的太石黟祁工委,9月成立的太石县委。民国36年7月,皖南地区决定将泾青南、铜青南两个工委撤销,成立中共铜(陵)青(阳)贵(池)县委、书记朱农。9月,将铜、南、繁、芜、泾、青等县统一为一个战略单位,改铜青贵县委为中共泾青南县委,书记仍为朱农,直属皖南地区领导,继续领导包括青阳等地在内的泾青南地区斗争。
民国36年10月,根据皖南地区的指示,黄西工委自石埭五溪山出发进入贵池、石埭边区的杉山、肖坑、龙须坑,建立中心区。是时,建立了西进前委(书记马文杰),意在向西发展,直指贵池江边。但在进击途中遭敌重兵堵击“围剿”,于是南下祁、石、贵、浮、至、东,转而向赣东北发展。稍后,逐步建立了以牯牛降地区为中心的根据地,进而将祁、贵、石、东、至、太、黟、休、浮、婺等小块根据地连成一片。此后,黄西工委及其下属组织几度改组和调整,直至民国37年底被撤销。民国37年5月,皖南地区决定撤销皖浙赣前委,在皖赣边成立中共皖赣边工委,9月正式成立中共皖赣工委,书记杨明,机关驻历溪坞,下辖中共浮(梁)至(德)祁(门)、石(埭)贵(池)、青(阳)石(埭)贵(池)三个县工委。民国37年11月,皖赣工委与黄西工委、皖浙赣工委合并,成立中共皖浙赣工委。
民国37年9月,皖南地区决定成立以孙宗溶为书记的中共沿江工委,隶属皖南地区领导,统一领导沿江地区的斗争。其下辖的组织在区内的有:中共太石工委(又称第1工委)、中共泾青太工委(又称第2工委)、中共泾青南工委(又称第3工委)、中共铜青南工委(又称第4工委)。其活动区域包括石埭全部、青阳大部和贵池东部地区。民国38年2月,在泾青太工委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共青阳县委,直至池州解放。
解放战争时期,池州党组织领导人民进行的武装斗争,对破坏国民党部队江防、策应人民解放军渡江,起到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