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采伐队、运输队
建国初期,全县设梅街、殷汇、高坦、牌楼、丁香、占大6个木竹生产指挥所。每个指挥所有一个采伐中队,下设分队、小队。各采伐中队按上级下达的采伐任务上山采伐,然后将所伐树木制材、检尺、集堆,等待运输。
各木竹生产指挥所,除有采伐队外,还有陆运队和水运队,其任务是将采伐的木材,从山场运到河边、公路边,水运队的运输方法,一是“赶羊”,即在山河上游设“羊圈”(木材存放点)。汛期到来,将木材推至河中,顺水冲流数百里,并在池口码头回水湾处设“长江拦河索”(用杉木扎成的大排),拦住随水飘浮而下的木材。此法虽然节约力资,但沿途木材飘失太多。另一种方法是放滩排,即将木材扎成滩排,在山洪暴发季节,流放到目的地,此法目前仍在林区沿用。
建国初期至60年代初,本县有丁香、梅村、占大山河水运队。丁香水运队,负责张溪水上的木材运输。从丁香,经莘田、张溪镇到新河口,进入长江;梅村水运队负责龙舒河上的木材运输,从梅村经殷汇进入秋浦河到池口;占大水运队,从占大起运,进入秋浦河到池口。木材入江后的运输,建国前及建国初期,主要靠放江排,即将一千立方米以上的木材扎成大块木排,排头以鼓声指挥,排中有工棚,排尾用毛竹捆成舵,控制航向。此种方法沿用至50年代后期,才逐渐使用拖轮牵引运输。
二、木竹检查站
50年代至80年代初,全县设殷汇、白洋、池口、太平曹、牛头山、城关六个竹木检查站。1984年后调整为:殷汇、白洋、池口、江口4个竹木检查站。
殷汇木竹检查站:建于1968年5月,现有专职管理人员9人,该站设在殷汇镇,为殷汇区所在地。全区辖五乡一镇,共有山场面积80万亩,木材蓄积量25万立方米。殷汇镇处在交通中心,东达县城,西抵大渡口,南连邻县石台,北界前江口,同时县内最大的河流秋浦河也横贯而过,为唐田、灌口、高坦、牌楼等乡和石台等地水陆木竹外运的必经之路,是我县西线木竹原料集散地,竹木市场活跃。
白洋木竹检查站:建国初期即建,现有专职人员9名。该站地处解放乡,系我县重点产材区的梅村、棠溪、解放、刘街、桃坡等乡木材和林副产品外运的重要关口,境内有山场面积100万亩,木材蓄积量达50万立方米。以上各乡每年向国家所提供的木材总量可占全县任务的70%。该站是我县南线木竹管理的咽喉要道。
池口木竹检查站:建于1964年,现有管理人员9名,该站位于县境北缘长江边,与枞阳县一江之隔,是境内木材水路外运的重要关口,也是长江上游船舶木竹运输的必经之道。据1982、1983年冬春两季统计,从长江水上查扣偷运的木材就达400多立方米。该站严格管理,拒收贿赂,曾得到《人民日报》的表扬。
太平曹木竹检查站:建于1974年8月,有9人,该站位于梅街区刘街乡太平村,与青阳县接壤,是本县边缘站,为木竹外运的东大门。每当外口白洋站受阻,无证货主、商贩即绕道于太平曹,由此口偷运到外县青阳、铜陵一带。据林业部门统计,每年约从此偷运出境的木材就达100多立方米。
牛头山木竹检查站:始建于1964年,原为省批站,“文革”时被撤销。1971年经县政府研究重建,该站位于县西境边缘,为铜山乡政府所在地,亦是小轮码头,车船来往频繁,每年木材流量可达2000立方米,设站前每年无证外运量近百立方米。
江口木竹检查站:1983年经县政府批准设立,原为城关检查站改迁至江口。该站地处江口乡政府所在地,境内有山场面积4万亩,林木蓄积量有1万多立方米。因设有汽车轮渡,故该站更有守住咽喉要道作用。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