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本县长江水域历史上盛产天然鱼苗。1956年以前,均为外县渔民捕捞。1957年,本县渔民开始张绠(绠:张捕鱼苗的工具),黄氵盆、牛头山、李阳河、乌沙夹、江口、梅埂等地均有绠埠分布。自此时起至60年代后期,本县鱼苗每年自给有余,最高产量达40亿尾,多余的部分销售鲁、苏、浙、闽及省内淮北等地。
70年代起,长江天然鱼苗锐减。1974年,本县开始在大同养殖场进行家鱼人工繁殖鱼苗试点,首次人工繁殖鲢、鳙鱼获得成功。1980年,白沙、天生、大同三个国营渔场开始推广人工繁殖鱼苗。1985年,全县有6个鱼苗繁殖点,人工繁殖鱼苗达3000万尾。1987年,人工繁殖鱼苗1.25亿尾(其中白沙湖养殖场1亿尾),育夏花8614万尾,冬片3144万尾。
天然捕捞和人工繁殖的鱼苗经人工养殖成夏花或大片后,始投放大湖放养。1953年,建国圩陆宾之互助组养鱼苗54万尾,高脊岭曹玉美农业生产合作社养鱼苗30万尾。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本县鱼苗养殖业普遍兴起,铜山养殖场、乌沙、池州、渔业社先后建立了鱼种塘,县水产部门在牛头山办起了国营鱼种场(于70年代撤销)。目前,各大养殖场建有鱼种塘,使鱼种塘面积与成鱼水面配套,实行自繁自放。
全县若干年份鱼苗生产情况统计表
单位:万尾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