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一孔石铲
新石器时期生产工具。上窄下宽,长13.2厘米,上宽8.7厘米。刃部厚0.4厘米,孔径2厘米,仅一孤刃,呈弧状,磨制精细、光滑,石坚硬,呈灰色。1983年10月,于牌楼乡丰收村二房自然村出土。
二、青铜鼎
西周晚期青铜炊器。平沿外折,双立耳微向外撇,圆底,兽蹄足,鼎高58.5厘米,口径29.4厘米,腹径11.5厘米,重6.2公斤,耳内面饰窃曲纹,外饰两周空心连珠纹,腹部饰一周窃曲纹,通体蜡光。1983年4月18日在墩上乡中铺村杨冲出土。
三、青铜戈
战国兵器。出土时,戈的援、尖、胡均断。后经省博物馆修复。戈长23.6厘米,援长15厘米,胡长7厘米。内长8.5厘米,重255克。援狭而尖,上、下刃锋利,脊明显。胡上有三竖穿,长方形内微上昂,有一横穿。并饰有阴文双线纹体。1985年5月由灌口回收站征集。
四、“半两”钱范
秦代铜质铸件,体铲形,通长25.3厘米,身长17.8厘米,上宽15.3厘米,下宽6厘米。重2420克。范面有23枚钱形腔,被范首浇铸口分成四行。两槽各6枚,另两槽各5枚,正中加上一枚 。每槽篆反文“半两”二字。1980年10月17日在灌口新河村秋浦河滩出土。
五、铜洗
西汉时期盥洗具。圆形方唇,折沿束颈,鼓腹平底。通高11.8厘米,口径25.5厘米,底座16.4厘米。腹部有一对兽面铺首衔环,并饰以三周凸弦纹,洗内底饰一马形图案。1983年11月17日在梅街宋村出土。
六、乳钉朱雀纹青铜镜
东汉照面用具。圆形,径11.7厘米,厚0.7厘米。重370克。圆纽,内区主体纹饰以纽为中心,绕有三道凸弦纹。有等距排列乳钉9枚。外铸以铭文曰:“青羊作镜自右纪。辟去不羊宜古市。长保二亲利子孙”等21字。铭文外为7个乳钉间夹朱雀图案。外区饰以节齿纹、水波纹、锯齿纹、凸弦纹各一周。1988年4月在殷汇镇翠丰村出土。
七、嘉禾五年青铜铭文镜
三国吴青铜照面用具。圆形,兽面纽。直径10厘米,缘厚0.2厘米,重145克。镜面微凸,背斜至边缘。周铸“嘉禾五年正月十七日安葬”等31字铭文带。纽的上下左右是排列有序的神兽图案。此镜质地精良,为三国吴时纪念镜中佳品。1987年3月6日在晏塘乡莲花村出土。
八、唐代官印
豫州留守印铜质、正方形座,边长5.4厘米,厚1.2厘米,。直柄纽方,纽高1.7厘米,厚0.7厘米。重237克,印面有阳文小篆“豫州留守印”五字。宜春县印唐代铜质官印,座正方。边长5.4厘米,厚1.5厘米。半椭圆形纽,高2.6厘米,连座处宽2.7厘米,上宽0.9厘米。重267克。印面阳文小篆“宜春县印”四字。印背左上角镌一“上”字。宜春县,今江西宜春市。萍乡县印唐代铜质官印。正方形座,边长5.4厘米,厚1.5厘米,纽残,重238克。印面有阳文小篆“萍乡县印”四字。印背左上角凿一“上”字楷书。萍乡县,今江西萍乡市东。上述三印于1985年6月和10月在灌口乡沧埠村秋浦河滩出土。
九、池州铭文铜镜
宋代青铜照面用具。葵花式,小圆形。直径17厘米,缘厚0.4厘米,重520克。纽的左端铸阳文楷书“池州倪家青铜镜子”8字,分两行,置于一长方形框内。该镜出土地点不详,现为私人珍藏。
十、右旅帅印
太平天国地方官印。木质,长10厘米,宽5.2厘米。无纽。印面单线边。扁宋体印文居中,文曰“太平天国中军桂池左一营中营右旅帅”17字。文中“桂池”的“桂”字,因避“贵”(洪秀全之子名天贵)而取同音字之故。印文周边刻江山云龙纹,线条流畅。1960年在马牙公社四岭征集。现藏于省博物馆。
十一、百胜炮
1983年4月21日于梅龙港江面打捞出土。炮身长77厘米,口径6.5厘米,重50公斤。黄铜质,表呈紫红,完整无损,炮身镌有:
第叁拾贰号百胜炮计重码称捌拾角力
受药十三两合口铁子十六两
咸丰四年四月日
候补按经历张开诚
南昌知府史致谔
景德镇同知张赋林监造
候补府经历姚镶
据考,该炮系咸丰年间清湘军头子曾国藩为镇压太平军时使用。后遭太平军石达开部痛击,湘军惨败,炮身被弃入江底。
该炮由铜陵港务局2024捞沙船在本县梅龙港口长江水底打捞。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