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流经县境的长江河段,属非感潮河段,水位涨落主要受中、上游径流变化的控制。其规律与梅雨峰系的活动完全一致。江汛,是在多雨季节,江水位高涨,径流量增大时发生,汛期径流约占全年径流量的70—80%。
一、发生时间
境内的长江河段只有一个汛期。11月进入冬季,雨水稀少,为枯水季节。3至4月,雨水增加,江水位逐渐上升。5月进入多雨季节,水位高涨,即汛期开始,直到9月,持续5个月之久。
汛期间,沿江一线堤防,在达设防水位后,进行防汛。设防、警戒水位的规定:1954年前至1962年,设防水位为14.50米,警戒水位为16.08米;1963年至1972年,设防水位为15.0米,警戒水位为16.0米;1973年至1979年,设防水位为15.50米,警戒水位为16.50米;1980年后设防水位为13.69米,警戒水位为16.08米。
历年超过设防、警戒水位的时间、天数一览表二、水位

历年平均水位的特征是:7月份出现最高水位,为14.18米;最低水位是元月份,为5.48米。年平均水位为10.14米。历年最高水位为18.74米(1954年8月1日实测),历年最低水位为3.56米(民国18年元月20日实测)。汛期最低水位出现在5月份,历年最低汛期水位为4.85米(民国18年5月1日实测)。
历年最高和最低水位一览表

三、涨落幅度
历年水位涨落平均变幅为10.51米,最大变幅为12.96米(1954年),最小变幅为9.57米(民国14年)。汛期5至9月,多年平均变幅为5.53米,历年最大变幅为9.35米(民国18年),最小变幅为1.88米(民国19年);多年月平均变幅的特征是:最大月变幅为5月(2.86米),最小月变幅为9月(1.46米);历年月最大变幅为6.42米(民国18年5月),最小变幅为0.15米(民国15年8月)。


上一篇:第二节 水系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