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车舆、机动车
民国时期,县内运输主要靠人力运行。当时运用比较广泛的有:
肩舆即轿子。古时为官吏巡猎的一种交通工具,后渐用于民间婚娶及迎亲送友。这种工具式样较多,有竹兜、凉轿、暖轿、花轿、官轿等。
竹兜用两根七八尺长的竹杠在中间扎一把小椅子,两头各一人抬,是一种最简便、使用最广泛的低级轿子,乘客、运货皆可。
凉轿是在竹兜上支起竹架,加盖布为篷,既能避雨又防日照,比竹兜有所发展。
暖轿用竹蔑编制轿墙、轿顶,前用布制作门帘,两侧开有小窗,防风防雨,较为精致。
花轿用薄木板制作轿墙、轿顶,镌龙塑凤,外罩轿锦,专供势、才、权人婚娶之用。
官轿又叫小四抬,为境内轿中之最。用薄木花板制作轿墙、轿顶,左、右、背三面的上部开设小窗,轿身宽大,镌塑精湛。旧有俗语:“富人的道路,穷人的肩头”,道出了穷人抬轿之苦。
解放后,民间仍有少量竹兜作为抬物之用,绝大多数轿子被废弃。
牛车有高车和塌车之分,皆用牛力客运和货运。现今除胜利乡江心村尚有449辆高、塌车正常使用外,其他地区少量用于春季运输湖草。
马车民国时期,县城集镇建有骡脚行,但很少有马车营运。解放初,车辆交通运输工具十分缺乏,至德县交通科从内蒙古购进4匹大马,成立交通马车运输队。后因马匹水土不服,饲养不善而死亡。
独轮车又名土车、手推车,后改狗头车和胶轮车。境内使用普遍,尤以至德县河溪、昭潭、青山、铁炉、永丰乡一带使用较早,逐渐延至泥溪、官港、尧渡等地,有“昔日独轮车,日出万千部”之说。
解放初期,交通运输工具不发达,县城附近(梅城、南门)农民,仍有以独轮车营运为生,全县用于搬运装卸的独轮车有152部。
黄包车解放前是集镇上一种交通工具。由码头工人担任车夫,但为数不多,解放后淘汰。1958年改进为胶轮平板车(加重大板车),城乡应用甚广。
自行车新中国成立前,县内自行车只有10多辆。新中国成立后,国产自行车成批投放市场,全县自行车拥有量大幅度增加,至1987年底达10万辆,平均每百人拥有20辆。
机动车20世纪40年代始有汽车,但境内只有两部货车。新中国成立后,汽车运输不断发展,1959年全县有客货车14辆,1970年客车6辆,载货汽车32辆,1978年客车发展到18辆、货车45辆。1984年以后,县交通运输部门贯彻国营、集体和个体一齐上的运输方针,县境个体和联户运输业蓬勃兴起,公路运输迅速发展,各种车辆和客货运量猛增。1987年底,全县拥有各种汽车、农用机动车、大小拖拉机和手扶拖拉机等4333辆,是解放初的1000多倍。其中有大小客车230辆,大小货车690辆,各类小汽车188辆,摩托车81辆,大中型拖拉机196台,小四轮897台,手扶拖拉机1731台,轻骑160辆,简易机动车160辆。
历年机动车辆统计表

二、营运
县境物产丰富,商品流畅,人员流动频繁,有日跨省班次20个,跨地区班次36个,县内乡村班次93个,加上个体客车班次和其他地区流动班次约有300多个。交通部门按照“面向群众,为群众服务”精神,在境内先后建立下属车站,承担全县客货运输和修理业务。
县城车站安徽省汽车运输公司东至汽车站,又名老车站,是县城最早定点站。1953年为私营汽车站,无场地,无站房,只有2部汽车,几名司机。1956年改为公私合营东至县汽车站。1958年,转为国营东至县汽车站,有客车3辆,货车10辆。当年,客运量15.25万人次,客运周转量646.90万人公里;货运量3.29万吨,货运周转量132.5万吨公里。1970年,客运量48.94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570.10万吨公里;货运量9.24万吨,货运周转量511.14万吨公里,分别比1958年增长2.2、1.43、1.8和2.86倍。1978年,客运量增至129.10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672.90万人公里;货运量增到16.41万吨,货运周转量达891.85万吨公里。经过30多年的发展,到1987年,有职工92人,候车室、站房等建筑占地面积2325平方米。客车45辆,货车8辆,年客运量255.59万人次,客运周转量8710万人公里;货运量3.74万吨,货运周转量384.2万吨公里。
县运输公司汽车站是队站合一的汽车站,又名新车站。建于1983年,属县营大集体企业。位于尧北路西端新河大堤下,有职工112人,候车室、车站、修理车间等占地面积19800平方米。1987年,有客车13辆,货车11辆。年客运量123.7万人次,客运周转量263.9万人公里;货运量7.98万吨,货运周转量793.2万吨公里。
乡镇车站1953年,始建大渡口、东流、官港分站,设瓦垄、泥溪代办站。后因大石公路的修复和其他干、支线增加及延伸,又建立昭潭、石门街、胜利、香隅、洪方、木塔、泥溪、龙泉等车站和瓦垄驻点站,各站建有站房。除瓦垄站外,均配有专人办理营运业务,统由县站领导和管理。
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以来,县内日客流量达万人次,春季和茶季超过1.5万人次,年客运量近400万人次。遂又设立长岭、石城、外河、利安等代办站,在各条公路线的集中点(大村庄)设立招呼站。
几个年份国营、集体汽车运输货、客运量一览表

三、客货运输
1956年,全县只有2辆客车,47辆货车,客运量4.48万人次,货运量0.83万吨,客货运输主要以水运为主。“文化大革命”期间,公路运输发展缓慢,到1975年全县客运量106.48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005.52万人公里;公路汽车货运量13.15万吨,货运周转量626.72万吨公里。1984年后,汽车运输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车站对所有车辆开放,公路客运量、货运量迅速增长。
客运1984年,公路客运量达254.7万人次,客运周转量8547万人公里,分别比1956年增长55.8倍和60多倍;比1975年增长1.39倍和1.84倍。1987年,客运又有新的发展,客运量增到387万人次,客运周转量为11698万人公里,比1984年客运量增长51.9%,客运周转量增长36.8%。
货运1957年后,建立健全联运机构,实行“三统一分”(统一票证、统一运价、统一管理,分别收取各项规费)联运办法,既稳定了交通运输秩序,又发展了交通运输业务,使农村土特产品通过联运,及时输送县外各地,货运量逐年增长。1956年全年货运量0.83万吨,1958年增到3.29万吨,1978年20.04万吨,1984年27.77万吨,其中组织其他部门运输20.5万吨,1987年全县仅国营货运量就达31.33万吨,是1956年的37.7倍、1958年的9.5倍、1978年的10.7倍、1984年的1.12倍。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