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传统节日
春节农历正月初二,俗称“过年”,自古沿习。居民择时开门,燃放鞭炮,谓之“出行”。男女换新装,中堂设香火,男性老幼跪拜先祖,晚辈拜尊长。早晨吃糕点、五香蛋和甜米酒。是日,禁扫地、挑水、洗衣,忌动刀剪,妇女全天不出门,全家吃除夕煮熟的饭菜,出门遇人,要互道“恭喜发财”,街市关门歇业,直至初五开市。初二始,亲友间携糖糕之类,相互拜年,吃年酒,谓之“春叙”。初五日称为“财神日”,商店老板敬“财神”,定人事去留。初七日(称“上七”),忌走亲访友,昔有“七不出,八不归,逢九出门招是非”之说。
建国后,焚香罗拜和各类禁忌逐渐消失,其余习惯仍沿旧习。“文化大革命”时期,强调过“革命化”春节,禁行传统风俗,但群众私下吃团圆饭,说恭喜话依旧存在。粉碎“四人帮”后,传统习俗渐复。春节中,人民政府组织慰问烈军属和离退休老干部,进行军民联欢,开展拥军优属等活动。
新春“立春”日称为新春节,称之“新春大似年”。是日,各家用碗栽春菜一棵,象征“迎春得福”。晚餐增烧菜肴、饮春酒。今栽春菜之俗已废。
元宵正月十五日称元宵节,亦称花灯节。是夜家家挂灯,燃放鞭炮,城乡嬉玩各式花灯,至夜深方散。夜餐多备有糯米“欢喜团”(芝麻和糖作馅)或“元宵果”(油煎糯米小圆)或“汤圆”,意在全家团圆。“文化大革命”中,花灯被禁。1976年以来,花灯、焰火渐盛。
花朝节农历二月初二日,称花朝节,民间谓之二月二“龙抬头”。是日,文人喜作诗答对,农家祭祀“土地”,祈求丰收。此节已废。
中春日农历二月十五日称中春日,亦称“花朝”和“芳朝”。旧时,农妇和姑娘们相互串门,结伴玩耍,促膝交谈。
踏青日农历三月初三称“踏青日”,民间多有吃“蒿子粑”之俗,谓之“粑魂”。城镇有春游踏青习惯。
清明农历三月间。是日下午,各家上坟、除去坟地杂草,添新土、挂纸标、焚纸钱、设祭品、焚香燃鞭等,以此祭祝已故亲人。旧俗,家家门上插柳,户户用米粉和香蒿做“清明棵”。
建国后,每逢清明节,机关、学校组织干部、学生祭扫烈土陵园,缅怀革命先烈。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是日,家家吃粽子。旧时,门上贴钟馗像,门首插艾,意在避邪。午时,烧菖蒲,饮雄黄酒,并用雄黄酒涂擦小孩头、面、手、足,以驱“五毒”。儿童挂香囊(内装香料,以五彩丝线绣成)。
旧时,县城有划龙船之习俗。建国后,贴钟馗像逐渐消失,余循旧习。现亲友互相赠贺之风渐盛。
天贶农历六庙初六称天贶、俗称“安苗日”,农家上田边焚香、烧黄表纸,祭祀“谷神”,祈求丰收,谓之“安苗”。是日,凉晒书画、衣服。今不限于此日,因六月暑热,多在月内搬晒,以防霉变。建国后,祭祀“谷神”之俗已废。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称七夕。是夜,人们举头望银河,谈及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旧时,姑娘们对月比试穿针引线,以穿入者为巧,故又称“乞巧日”。此俗已废。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俗为“鬼节”。家家扫墓,祭祀祖先。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称为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各家备月饼、瓜果,亲朋间互赠为贺。是日,各家于庭院或户外,置放案几,摆上月饼、水果、糕点之类,焚香拜月,全家团聚,品茗尝饼,赏月叙谈。建国后,夜宴拜月之俗渐消,合家团圆赏月品尝月饼之俗仍旧。
春秋二社日春二月,秋八月,祭祀社神,以祷丰收。此俗于民国初期始渐废。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旧时,文人雅士登高、赏菊、家家吃“重阳果”(米粑或糯米圆子)。
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为下元节,俗称“十月半”,民间多祭扫祖坟。旧时,间有好事者做“孟兰会”,诵经法邪。此俗建国后断迹。
冬至节农历十一月间。“冬至”之日,旧时多上坟,添新土,谓之“堆上一层土,盖上一层被”,以此表示对死者的思念之意。
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月小为二十九日,俗称“三十晚上”、“大年三十”。本县土著居民多在腊月二十八日过大年。至是日,各家杀猪、熬糖、做豆腐等任务已经完成,鱼、蛋、糕点等年货亦已备齐,出外亲人多已返家团聚。下午始,户户换桃符,贴春联、祭祖坟、“接祖”过年。入夜,明烛烧香,各具丰盛菜肴,鸣“关门炮”,合家聚餐。吃罢年饭,家庭主妇烧香接灶,意为“接灶神过年”。长辈用红纸包钱给晚辈,名为“压岁钱”。老人就寝前,小辈前去辞岁,称之“纳福”。中、青年人多通宵不睡,谓之“守岁”。
建国后,设香案、祭祀拜神的旧俗逐渐淡化,其他风俗不变。1978年后,除夕晚间,“守岁”者的娱乐活动多为奕棋、打牌、看电视节目等。
2.法定节日
元旦1月1日,俗称阳历年,国家规定元旦为法定假日。职工休假一天,置备菜肴,欢度新年,农民对阳历年一般不大注重。
“三八”国际妇女节3月8日,是世界妇女的战斗日,以纪念1909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女工为争取自由、平等而举行的斗争活动。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规定了这一节日。节日里,县妇女组织举行纪念活动,如报告会、电影招待会等。
“五一”国际劳动节5月1日,为纪念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工人经过罢工斗争实现了8小时工作制而设的节日。这一节日是工人阶级团结、斗争、胜利的象征。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规定了这一节日。职工逢节休假一天,工会组织在节日期间举行座谈会、报告会,还开展职工文体活动,以示纪念。
“五四”青年节5月4日,为了继承发扬1919年“五四”运动的革命传统,1939年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将此日定为中国青年节。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宣布了这一节日。共青团组织、城乡中学利用节日过团日,开展各种纪念活动,并表彰先进团员、青年及先进团支部。
“六一”国际儿童节6月1日,由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为保障世界儿童的权利于1949年11月设立。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在1949年12月正式确定这一节日。节日期间,共青团、妇联会等部门与小学、幼儿园一起为儿童安排庆祝活动。少先队组织在节日里吸收大量的小学生入队。儿童们穿装打扮,兴高采烈地庆祝自己的节日。
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7月1日,为纪念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7月1日在上海诞生而设。各级党组织利用节日举办党课讲座,举行新党员入党宣誓,并以座谈会、报告会等形式来纪念这一光辉的节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8月1日,为纪念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而设。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武装革命的开始。1933年7月11日,中华工农民主共和国中央政府作出决议,规定了这一节日。县人民武装部及民兵组织在节日里开展纪念活动,并举办军民联欢会和电影招待会,军民共庆光辉的节日。
国庆节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纪念日。国庆节法定假日两天。机关单位、学校、工厂等升国旗、挂彩灯、插彩旗,组织盛大庆祝活动。节日还供应职工一定数量的副食品。近年来,农村和城镇居民一样,节日期间菜肴丰盛,合家聚餐欢度国庆。
上一篇:(一)生活习俗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