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医疗设施
1952年,全县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29所(全民的2所、民办公助的14所、联营的13所),医务人员128人(未含个体医生),全县仅县医院有x光机和显微镜各1台。政府每年资助大米1.5万斤(含民办公助医疗所)。到1988年,全县共有医疗机构120所(县级9所、区级13所、乡级72所、其他医疗机构26所),卫生人员200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664人,另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943人。共有100~300毫安x光机5台,B型超声波、超声心动图和脑电图、胃镜各1台,751分光光度计3台,裂隙灯角膜显微镜1台,救护、防疫车5辆。年事业投资费228万元。县医院设内科、外科、中医针灸科、妇产科、小儿科、五官科、传染科、放射科和检验科,区(镇)医院一般设内科、外科、妇产科、小儿科、放射科及化验室,乡(镇)综合诊治。
无为县人民医院建于1949年,当时仅有4名卫生技术人员。1952年,健全了门诊室,药政室、检验室、妇保室、手术室、调剂室、医护办公室。1962年,住院部设内科、外科、传染科、妇产科;门诊部设内科、外科、妇产科、五官科、小儿科、中医针灸科。1965年增设放射科。1979年增设检验科。1986年10月新建30张床位的老干部病房。1988年新建3245平方米的门诊大楼。
无为县解放后卫生系统人员简表

二、医疗技术
1、内科:解放初到50年代中期,县医院内科(含小儿科)诊治一般内科疾病,掌握常规穿刺技术。1958年后,临床上应用心电图、x光机、高倍显微镜等,能做腰椎穿刺等。1978年后,该院能及时抢救肾衰竭、感染性休克、脑血管意外、农药中毒等危重病人。
2、外科:1959年,县医院添置了万能手术床、普通手术床,设立了外科,对阑尾、疝气等下腹部疾病能娴熟地动手术。1965年能做股动脉造型、胆道吻合术、肌腱移植、腰动感神经切除术等。1979年能施行脾修补手术。80年代能做脾肾静脉吻合术、直肠癌根治术加肛门成形术、切除食道癌、急诊胸外伤开胸抢救等胸腔手术。1988年县医院进行各类手术1801人次,无菌手术感染率“0”,无二级以上医疗事故。
1988年全县能做上腹部手术的有4个医疗单位,能做下腹部手术的有20个医疗单位。
3、中医:1951年,对全县中医药进行全面调查,无偿贷款、扶植中医联合诊所,鼓励中医私人开业。1954年,弃医务农的中医中药人员相继归队,城乡办起58所中西医联合诊所。1960年全县31所公社卫生院、28所公社分院设中医内科、外科门诊。县医院设中医科和中医针炙理疗室。1988年7月筹建县中医院,设门诊、住院两部,有床位60张。1988年底,全县有各类中医人员125人。县内中医先后献出单方1091种。已整理成书,名为《医方第一辑》。
解放初,提倡、鼓励中西医相结合。1952年西医研究中医特效单方,中医学习使用体温计和皮下肌肉注射等。60年代,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脑、慢性肾炎等病104例。70年代,全县有34个医疗单位举办“西学中”学习班,培训77人,组织师带徒9人。1973年,全县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1094人次。1976年县医院采取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并发急腹症57例,胆囊炎、胆石症115例。1983年全县有280多名西医能用中医方法诊治疾病。
1972年县医院运用针刺麻醉进行手术326例,陡沟、石涧、严桥、蜀山、白茆、襄安6个区医院以及凤凰桥、天花、五洲、吉祥等公社医院运用针刺麻醉进行手术90例。到1978年,县医院成功地使用针刺麻醉进行甲状腺摘除,胃、脾、阑尾切除,脾修补,剖腹产等大小手术600余例。
4、妇产科:解放前,仅无城镇有私人产院1所。1958年,县医院第1例剖腹产手术成功。次年又做了12例剖腹产手术。1964年该院能做输精管、输卵管结扎手术,还能做腹膜外剖腹产手术。1972年后,该院能对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糜烂、外阴搔痒、尿瘘、习惯性流产等妇科病进行治疗。1980年后能做子宫全切,阴道直肠瘘、阴道膀胱瘘修补术等。1985年,该院妇产科设婴儿室,有床位24张。1988年全县能施行难产手术的有35个医疗单位。
5、小儿科:1962年县医院设小儿科门诊,有主治医生1人。1979年设儿科病房。
6、五官科:1962年县医院设五官科,能诊治角膜炎、龋齿、鼻炎等。此后,能进行倒睫、鼻息肉摘除术。1979年能进行切除白内障、取出气管异物等手术。
7、传染科:1962年,县医院设传染科,收治肺结核、肝炎、流脑、乙脑等传染病患者。1988年,有病床69张。
8、放射科:1951年县医院设立x光室。1964年设放射室,有x光技士3人。1965年改为放射科,能做支气管、四肢动脉、胆囊“T”管及瘘管造影。1980年后能做支气管造影及断层摄片等。
1988年全县能进行各种透视的有29个医疗单位,摄片的有10个医疗单位。
9、检验科:1952年,县医院设检验室,购置1台1000倍的生物显微镜。1958年,检验项目增加细菌培养、肝功能检验等。1979年设立检验科后,能做两对半、C3补体等。1988年全县能做生化检验的有15个医疗单位,能做细菌培养的有2个医疗单位。
三、医疗制度
1、公费医疗:1952年12月,成立县公费医疗管理委员会,国家职工享受公费医疗待遇,医药费统由国家支付。1986年起,离退休职工凭就诊证免费治疗;在职人员每月领取医药费,结余归己,因病超支者,仍有国家支付。
2、合作医疗:1968年农村办合作医疗,公社成立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9人组成),大队成立合作医疗小组(5人组成),生产队确定专人负责,配齐不脱产卫生员。凡参加合作医疗者每人每年交人民币5角,生产队从公益金中为每人提取1元,由大队集中上交公社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统一掌握。对经济确有困难的烈军属和五保户,全由生产队公益金中提取。1970年全县共办起生产大队级合作医疗室(所)457个,占全县生产大队总数82.9%。1976年,除靠近城镇的生产大队外,其余的624个生产大队都建立了合作医疗室(所)。1979年后,单一的合作医疗室(所)逐渐被形式多样的医疗点所取代。1988年全县有963个医疗点。1985年7月成立的“无为县卫生工作者协会”及12个区(镇)分会,参与对各类医疗点的管理工作。
附:医疗队
1954年至1955年组织27个巡回医疗队到农村巡回医疗,参加的医务人员有572人(省、地270人,县302人),拨发药品130种、牛奶4400磅,共医治614866人次,减免医药费124721元。1954年8月姚沟镇患痢疾731人,由于医疗队发现早、治疗快,无一人死亡。
1965年5月,254名医疗人员组成13个医疗队,深入农村巡回医疗,共治疗48767人次,其中抢救危重病人412人次,进行大小手术1972人次。严桥区古楼公社乐家楼生产队社员汪任民,55岁,患卵巢囊肿达8年。她腹部膨胀严重,看不到自己肚脐和脚尖,站立不得,躺卧不下,移动不便,成天成夜靠在床边,不能安睡。她呼吸艰难,只靠喝点米糊拖延生命。县医疗队经过反复会诊,成功地施行了手术,取出27斤半重的囊肿。加上手术前4次抽液83斤,共110斤半。手术后,她食欲增加,很快康复。1987年4月,她已77岁高龄,仍十分健康。
1976年7月唐山地震,部分伤员移至含山县治疗,无为县迅速组成医疗队,前往该县参加救治。1983年,县内遭受水灾,共派出28个医疗队(组)244名医务人员巡回73个乡、1271个自然村、199个复堤工地、514个灾民点,治疗81708人次,预防服药62350人次。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