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建国前自然灾害〕
庐江历史上灾害频繁,旱涝又是主要的自然灾害,另外还有风雹、冰雪和蝗虫灾害。据史料不完全记载,唐宝历元年(825)至开成五年(840)的15年中共发生水灾年份2年,旱灾年份2年。宋隆兴二年(1164)至淳祐十年(1250)的86年间有3次大水,3年蝗灾。明正统三年(1438)至崇祯十六年(1643)的205年间,先后发生水灾年份7年,旱灾年份10年,雪灾年份4年,有4次地震,蝗灾年份5年,其中明嘉靖十三年(1534)、十四年(1535)和万历四十四年(1616)、四十五年(1617)连年蝗灾。
历史上发生旱涝灾害时有连续性,大雪后有大水,大水后有大雪,大旱后有蝗、虫灾害,火灾后发生大饥大疫。清顺治九年(1652)至民国37年(1948)的296年中,共发生较大的旱灾29年,较大洪涝灾害36年,大旱10.2年一次,大涝8.2年一次,小旱小涝多有发生,还有雪灾和蝗虫灾害。其中清道光十五年(1835)、十六年(1836)和清咸丰六年(1856)、七年(1857)连年旱、蝗,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春大雪,六月大水,道光二十八年(1848),二十九年(1849)连续大水,江潮倒灌,水没城垣,堞上行舟,民居倾塌,经冬不落,次年饥疫,道殣相望。咸丰十一年(1861)冬大雪,平地数尺,雨冰雹、严寒,斗米千钱,饥疫至次年春,道殣相望,野兽食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入梅始雨为时很久,江水高于内地,凤凰颈江堤破,七月二十八日暴雨至天明,民居屋内洪水横流,黄屯桥头上水一丈余高,下游房屋全被冲毁,淹死数百人,年末蝗虫猖獗,民饥。宣统三年(1911)大水,圩破屋漂,灾民啼饥号寒,卖儿卖女。民国6年(1917)春旱,黄陂湖涸,秋蝗遮天盖日,落入地面约一寸厚,吃稻穗。民国19年(1930)冬大雪九日,积雪三尺余,城乡均有人被冻死,黄陂湖冻底,车、轿履冰行。民国20年(1931)8月大水,破江堤、圩堤,洪水泛滥,城内四牌楼水深四寸,县署前可登舟。民国23年(1934)大旱,中稻栽插后近三个月无雨,稻禾枯槁,榆树皮叶被食尽,饿死很多人。
〔建国后自然灾害〕
建国后水旱仍是主要自然灾害。1949年至1983年的34年中,有4年大旱,8年小旱,3年大涝,6年小涝,旱涝灾害的出现频率约62%,一般各为3年一遇,大旱、大涝各为7年一遇,大旱多为夏秋连旱,涝灾多发生在5~8月。日雨量超过100毫米以上大暴雨2年一遇,30天以上连续无降雨3年一遇。另外还有低温、连阴雨、病虫害、冰雹、干热风、龙卷风、雷电等灾害。低温连阴雨主要出现在清明前后和9月中下旬,常影响早稻育秧和双季晚稻的扬花授粉。夏初的干热风和六、七月的西南风对农作物也有影响。雷电、风暴、龙卷风形成突然、无规律,破坏性大,龙卷风多发生在县境东西、西北一带。主要灾害情况如下:
1954年全年降雨2024.9毫米,仅7月就降雨577.5毫米。8月1日长江大堤安定街段梳妆台溃破,江水泛滥。城乡海拔15米以下地带一片汪洋,庐城船渡进出,盛桥镇水淹屋檐。全县除同大、南宫等圩加土保堤未破外,余圩尽破,决堤564处,51.52万余亩农田颗粒无收,毁民房82948间,亡51人。是年冬大雪,平地雪深2尺许,洼地积雪丈余。
1958年大旱,5月21日至8月14日少雨,受重灾面积19万亩,7万亩农田无收。8月11日,全县大部分地区又遭雹灾。
1964年2月大雪,19日积雪14厘米。5~6月有两次大暴雨成灾。汤池、盛桥、黄屯、泥河镇先后上水,金牛、罗河镇被洪水围困,虽经白湖农场西大圩于7月1日15时至6日掘堤蓄洪,但全县仍破圩59口,淹田7.5万亩,毁房屋1904间,冲毁塘坝393处,桥梁37座,并有内涝。6月4日局部雹灾,冰雹最大直径10毫米。7月上旬后少雨,29.2万亩农田受旱。9月7日晚大风、雷电,刮坏房屋13633间。
1966年大旱,7月8日至11月10日只降雨91.3毫米,受旱重灾面积21.4万亩。
1969年6月20日、23日两次冰雹。7月13日22时至15日37小时内陡降暴雨494.1毫米,缺口水位由13日10米激增至14日中午的12米以上。暴雨成灾,洪水入城。虽经14日17时爆破白湖农场西大圩堤蓄洪,减轻南边洪水压力,但县境北杭埠河由龙河口水库泄洪2100立方米/秒,洪水横流,仍使全县受重灾。除同大、灵台圩抗洪保堤外,余圩皆破,河汊田尽淹,全县重灾面积42.27万亩,毁房12.14万间,水毁工程5000多处,耕牛伤亡122头。洪灾发生时,省领导机关曾派飞机在缺口、裴岗、梅山、白山、金牛、三畈、石头等地向灾民空投食品,派人民解放军舟桥部队支援救灾。当年10月又发生秋旱,晚秋作物受损。
1974年5月13日大暴雨破圩7口,沙溪乡倒塌房屋74间,淹死1人。6月27日遭雹击。7月17日龙卷风刮坏裴岗公社滨湖大队房屋700多间,伤20人。9月又出现旱情。
1976年旱、风灾,7月15日至10月25日只降雨90.4毫米,受旱重灾面积7.64万亩。4月28日晚10级以上大风及龙卷风,致汤池、金牛、城关部分地区受灾,城关一社员被刮离地面3米多高摔下受伤,县公路站房瓦和水泥桁条被刮离房屋3米多远。
1978年大旱,县境从7月15日断雨,干旱持续7个多月,内河和舒庐干渠断流,黄陂湖和塘库均干涸,岗塝禾苗焦枯,人畜缺饮用水。有53个公社、373个大队、4845个生产队受旱。农作物受灾面积91.52万亩,其中无收48.22万亩,粮食减产15631万斤。
1979年6月25日全县普降大暴雨(176.6毫米),山洪暴发,河水陡涨,罗河、泥河、黄屯、盛桥街道上水,深达0.5米左右。破圩4口,小圩漫堤6口,农田受涝面积12.8万亩。缺口、泥河两区农田被水冲沙压8000多亩,倒房4730多间,死6人,重伤6人。同日中午12时左右,龙卷风自北向南致长岗、曹井、闸山三大队及沿线庄稼受害,刮倒民房168间。9月26日至12月18日,全县只降雨28.9毫米,出现秋冬旱。
1980年涝,7月7日至9日降雨191,9毫米,8月17日至25日降雨106.3毫米,破圩29口,淹没农田9.82万亩,受涝面积28.43万亩。寒露风来得早,9月气温14.5℃,有25天,10月有28天气温5.5℃,双晚大减产,全县受水灾和低温成灾面积77.76万亩。10月14日至次年1月18日只降雨36.2毫米,又出现秋冬旱。
1983年6月19日、7月1日、7月4日连降三次暴雨,雨量集中,一般地区降雨600多毫米,最高达800多毫米,超过历年同期正常降雨量5倍多。干部群众经全力抗洪,又经7月4日白湖农场东大圩掘堤蓄洪,减轻了庐南地区洪灾。全县除庐北大圩、盛桥联圩、裴岗联圩、杨柳、天井圩等内涝严重外,白山联圩、金同联圩等146口溃破,成灾面积40万亩,亡6人,伤160人,塌房48270间,耕牛死129头,生猪死1352头,水毁工程4274处,减产粮食11599万斤、油料866万斤、棉花118.8万斤。
1949——1985年受灾情况统计


附:异常现象
明弘治六年(1493)九月大雪至次年三月止,凹地积深丈余,雪中有五寸如血,野兽相继被冻死。
明天启元年(1621)正月,雨黑,雪如铛墨,继而大雪半月,积深丈余。
清顺治十年(1653)正月地震有声,四月黄泥岗星陨为石,大如斗,众骇而碎,夏大旱。
道光二十二年(1842)正月大雪,平地丈余,压坏民居。四月一日戌时天空忽如鼓鸣声,继而落下陨石。六月日食,白天如黑夜。秋日食,未至申时黑暗如夜,民间秉烛照明。
光绪八年(1882),矾山东南天光山有石大如桌,明亮晶色可鉴,照见数十里外树木人家。黄泥河北二里许的平山有小将军庙,碑石色黯,忽明如镜,照见对面石山、树木、峰峦,相距数里如在眼前。
民国2年(1913)在梅山圩见有鸠形鹄面鸟,一妇清晨见,众视。民国11年(1922)梅山树木参天,动物尤多,曾发现一动物形如水牛,长约丈余,啸声宏鸣,有人识为貔貅。
1981年,马槽乡牛冲大队(村)山塝队社员严德清家养一只三腿鹅,一腿在鹅的腹部与肛门之间,不着地,这只鹅养至4斤多重。
1983年果树公社(乡),江冲社员施发生家养一猪六腿,其中两腿长于颈部,粗细与其它腿同,不着地,其余部位与同类猪无异。
1983年7月一天夜里,缺口乡西北天空突现一发光物体,五光十色,由西向东飞行一段后,在东北方向消失。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