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本县城乡集市贸易有综合性的贸易市场,如工业品、农产品、土特产品均有;有专业性市场,如牛集、猪集、竹木市场、渔网、茶叶、羽绒市场等。这些市场多自发形成,各有特点。一种是有集期,俗称“逢集”,如黄泥河集期为农历三、六、九(即每旬三、六、九日为集期)。一种是每天营业,多限于每天早市,人称“露水集”,农民可以赶早出售农副产品,买回生产和生活必需品,回去不误农业生产。如汤池、金牛、白石山、戴家桥、新河、盛家桥、大小矾山、石嘴头、黄屯、裴岗、中沙溪、柯家坦等。此两种集市贸易形式,至今犹存。
建国后,庐城和矾山、盛桥、白山、汤池、金牛、罗河、泥河、黄屯、柯坦等集镇加强市场管理和建设。1953年,组织贸易商行和交易所,先后成立“牲畜交易所”、“农副产品交易所”、“柴草交易所”。1955年,城关区组织合并集市贸易行业,成立“庐江县综合联营社”,1960年撤销。1961年在庐城北门、西门湾设立“柴炭收购站”,1962年成立“竹木交易所”。1966年以后所有贸易市场交易所,被斥为“资本主义尾巴”,“资产阶级土壤”而全部砍掉,管理人员分别转业、下放。城乡集市贸易只剩下经批准保留的副食品和非统购统销的蔬菜和其他少量农副产品,赶集人数减少,市场一度冷淡。1968年庐城组织“土产交易所”、“牲畜交易所”,1970年撤销。
1971年后恢复集市贸易。1976年曾限制集期贸易,在泥河、唐老院等农贸市场开展“打集”活动,推行常规集市贸易,因群众不习惯,不久仍恢复原有集期。1977年庐城设置“耕牛”、“生猪”2个交易所。
80年代发展商品经济,市场繁荣,工业品和农副产品上市量和成交额增长,县工商管理部门和各区镇,对贸易市场进行全面合理的整顿设置,恢复一些传统集市并扩建新的集市。庐城建有较大规模的羽毛市场和生猪交易所以及综合性的农贸市场。庐城及主要集镇还开设“夜市”,百货商场(店)、饮食服务、文化部门夜间营业至十一、二点。1984年“金牛集市贸易市场”建成,1985年盛桥、乐桥、白山、塘串河也分别建有大型的农贸市场,还建有泥河大岭木材市场、石头渔网市场等。全县计有各类贸易市场44个,其中综合性市场12个,农贸市场18个,专业市场14个。分布在城关、矾山、汤池、长岗、金牛、石头、百神(胜)庙、白山、戴桥、新河、盛桥、缺口、黄屯、塘串河、裴岗、泥河、罗河、唐老院、柯坦等集镇。其中由工商管理部门直接管理的有10个,集市贸易成交额增长较快,1975年只有360万元,1980年上升到2250万元;1985年达9538万元,比1975年增长25.5倍,比1980年增长3.2倍。1985年粮油类成交额542万元,肉禽蛋类1126万元,水产品类339万元,蔬菜干鲜果类2178万元,饲料农具类470万元,大牲畜1100万元,其它副食品和日用工业品等3883万元。
庐江县主要综合市场

庐江县农贸市场

庐江县主要专业市场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