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学制〕
民国元年(1912)教育部公布《中学实施规则》规定中学4学年。民国4年初、高中分开,均为3学年,以后一直未变。
建国初期,初、高中修业为3年,秋季始业;1970年改为2年,春季始业;1972年春,初中改为3年,高中仍为2年,都是春季始业;1978年,初、高中都改为秋季始业。1981年,庐江中学恢复6年制(“三三制”)。1983年后,盛桥中学、汤池中学、泥河中学、矾山中学、白山中学、乐桥中学等先后恢复6年制。
〔学校〕
民国12年,庐州中学学产由舒、庐、无、巢、合5县分执,本县以此学产,在原潜川书院旧址开办庐江县立初级中学。抗日战争期间,除县立初中外,先后创办私立四维、德培、潜川、务本等初级中学,安徽省立第八临时中学和巢县中学巢南分校(初中)也设在庐江。民国37年,私立德培、潜川、务本3所初中和巢南分校停办。解放后,县人民政府接管县立庐江中学、县立简易师范学校、省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由省立八中改办)和私立四维初级中学。1949年秋,省立高工和县立简师并入庐江中学。1954年,在特大洪涝灾害中,县城被淹,庐江中学高中部迁至陈埠、初中迁至汤池,坚持教学。1966年,全县有完全中学两所,初中20所,社办初中50所,学生7764名,教师385名。
“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陆续“停课闹革命”。后又“复课闹革命”,只重视政治思想教育,文化课处于次要地位,教学秩序混乱。1968年,开展“教育革命”,缩短学制,高中改为2年,师生学工、学农、学军,城镇毕业生“上山下乡、插队落户”,参加生产劳动,取消升学考试制度,实行推荐招生办法。1976年,全县有完中19所、初中4所、社办初中45所、小学附设初中班124处,学生50024名,教师2109名。由于只重德育,不抓智育,盲目发展,缺乏师资,“读书无用论”思潮泛滥,致使教育质量严重下降。
1977年,恢复升学考试制度后,提倡“尊师重教”,调动了教师积极性,学生也专心学习,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但对德育抓得不紧。1985年,有普通中学77所,学生43714名,教师2072名(其中民师753名)。
一、普通初级中学本县现有的普通初级中学,一部分是由农业中学发展而来的乡办中学,主要用以普及初中教育,一部分为县办的全日制普通初级中学。1958年春,先后办起75所民办农业中学,1959年,合并为10所,有21个班,学生999名,教职工59名,公社党委书记兼校长。1960年,缩减8所,大多为业余教学,学生主要参加农业生产。在校学生445名,教职工26名。1961年,贯彻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大部分农中停办。1963年恢复8所,有学生326名,教职工20名,1965年增至50所。1966年农业中学下放由区、社管理,改为公社中学。1967年增至62所,1970年,缩减为51所,1977年缩减为45所。1984年公社改为乡后,称乡办中学。1985年,有县办初中12所(见表),乡办初中53所,小学附初中班32处,共有学生39262名,教师1777名(其中民师715名)。
1985年庐江县初级中学基本情况表

〔学制〕
民国元年(1912)教育部公布《中学实施规则》规定中学4学年。民国4年初、高中分开,均为3学年,以后一直未变。
建国初期,初、高中修业为3年,秋季始业;1970年改为2年,春季始业;1972年春,初中改为3年,高中仍为2年,都是春季始业;1978年,初、高中都改为秋季始业。1981年,庐江中学恢复6年制(“三三制”)。1983年后,盛桥中学、汤池中学、泥河中学、矾山中学、白山中学、乐桥中学等先后恢复6年制。
〔学校〕
民国12年,庐州中学学产由舒、庐、无、巢、合5县分执,本县以此学产,在原潜川书院旧址开办庐江县立初级中学。抗日战争期间,除县立初中外,先后创办私立四维、德培、潜川、务本等初级中学,安徽省立第八临时中学和巢县中学巢南分校(初中)也设在庐江。民国37年,私立德培、潜川、务本3所初中和巢南分校停办。解放后,县人民政府接管县立庐江中学、县立简易师范学校、省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由省立八中改办)和私立四维初级中学。1949年秋,省立高工和县立简师并入庐江中学。1954年,在特大洪涝灾害中,县城被淹,庐江中学高中部迁至陈埠、初中迁至汤池,坚持教学。1966年,全县有完全中学两所,初中20所,社办初中50所,学生7764名,教师385名。
“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陆续“停课闹革命”。后又“复课闹革命”,只重视政治思想教育,文化课处于次要地位,教学秩序混乱。1968年,开展“教育革命”,缩短学制,高中改为2年,师生学工、学农、学军,城镇毕业生“上山下乡、插队落户”,参加生产劳动,取消升学考试制度,实行推荐招生办法。1976年,全县有完中19所、初中4所、社办初中45所、小学附设初中班124处,学生50024名,教师2109名。由于只重德育,不抓智育,盲目发展,缺乏师资,“读书无用论”思潮泛滥,致使教育质量严重下降。
1977年,恢复升学考试制度后,提倡“尊师重教”,调动了教师积极性,学生也专心学习,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但对德育抓得不紧。1985年,有普通中学77所,学生43714名,教师2072名(其中民师753名)。
一、普通初级中学本县现有的普通初级中学,一部分是由农业中学发展而来的乡办中学,主要用以普及初中教育,一部分为县办的全日制普通初级中学。1958年春,先后办起75所民办农业中学,1959年,合并为10所,有21个班,学生999名,教职工59名,公社党委书记兼校长。1960年,缩减8所,大多为业余教学,学生主要参加农业生产。在校学生445名,教职工26名。1961年,贯彻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大部分农中停办。1963年恢复8所,有学生326名,教职工20名,1965年增至50所。1966年农业中学下放由区、社管理,改为公社中学。1967年增至62所,1970年,缩减为51所,1977年缩减为45所。1984年公社改为乡后,称乡办中学。1985年,有县办初中12所(见表),乡办初中53所,小学附初中班32处,共有学生39262名,教师1777名(其中民师715名)。
1985年庐江县初级中学基本情况表

1977——1985年庐江县高考录取学生统计表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