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防震和宣传〕
本县地处郯(城)庐(江)断裂带南端(扬子准地台<Ⅰ>级东部,下扬子台坳<Ⅱ>级中段,滁巢陷断束<Ⅳ>级中段,巢县凹褶<Ⅳ>级西南缘),几条断裂带(层)分别通过县境内(详见“地质构造”)。庐江被列为6级地震危险区,7级裂度设防区。
1975年本县震情较紧张,城乡群众普遍搭建防震棚。1976年3月,县成立防震抗震指挥部,全面领导防震抗震工作。下设办公室、宣传组、救护组、救灾安置组、通讯联络组、治安保卫组。区、镇、社和县直企事业单位建立防震抗震领导小组。
1975年编印《地震知识》小册子20000本,发至农村社队、基层厂矿、学校、企事业单位,利用“宣传橱窗”展出《地震知识挂图》,举办“地震知识”展览和广播讲座,中、小学开设“地震知识”课等,向群众和青少年学生宣传地震知识。1976年编写相声、快板、对口词等地震知识文艺宣传材料,进行演出。县地震办公室与省内外35个地震组织保持业务联系,交换资料。
〔测报〕
一、地震测报站建于1975年,共有8个,即:汤池、盛桥、白山、乐桥中学、庐江矾矿、钟山铁矿、327地质队、白湖农场。每站有5种以上普通测震仪器。全县98处先后设立基层地震测报点,有业余测报员278名,各种仪器108台。1980年调整基层测报点,确定保留汤池、乐桥、白山、沙溪4个骨干测报点和盛桥、327地质队2个一般测报点,分别对温泉、气温气压、地表情况和宏观现象进行观测。
二、庐江县地震办公室建于1975年7月,局级单位,编制5名。1984年3月机构改革后,为半局级。
三、庐江县地震台位于县城东北7.65公里处冶父山脚下,大别山余脉的伸延地带,ⅠⅡ度裂度区,海拔100米。1975年9月,县委批准建台,10月由县财政局拨款开始建筑,次年9月正式使用。此台为半局级单位,编制10人,有防震性能的平房18间,一般平房6间和DD—1型短周期地震仪(包括BS—1—H型水平向拾震仪、DS—1—V型垂直向拾震仪、Dt—1型地震记录器和SY—1型晶体管石英钟)等主要仪器。1984年10月,庐江县地震台撤销,仪器和房产均由县财政局统一处理。
四、庐江地震台1982年,国家地震局批准在庐江汤池建立以观测1#、7#水氡为主,兼测水质、气体组成和微量元素的Ⅱ类水化基准台。4月,省地震局在本县汤池镇堰池稍温泉自然出露区破土动工,1984年底第一期工程竣工,第二期工程于1985年继续进行。
该台占地8.5亩,建有监测办公大楼、水化综合监测所和宿舍等。设备有F105K气相色谱仪和F125气相色谱仪。1984年12月开始试测,主要对温泉水质、气体组分及水温、水压、流量等物理参数进行观测。
附:震前异常现象和历年地震情况
据史料记载,本县地震次数较多,无破坏性,但震前有异常现象:
明弘治七年(1494),“天井山龙池水沸。”
明崇祯十六年(1643)冬,“地震五夜如风涛人马之声,栖鸟俱起。”
1975年10月18日21时18分14秒,无为黄姑闸西发生2.6级地震,本县南乡有感觉。震前3个月,泥河区店桥乡张院水库鱼群呈带状浮于水面,长1公里、宽3米,滞呆3天。震前3天,钟山铁矿、327地质队、油泵厂(东顾山)等处出现猪不进圈、鸡不入笼、井水位升高、水温上升现象。震前九小时,钟山铁矿西南山头有黄白色火花,火光高约30米,持续3分钟。火熄灭后,见一块长120米、宽20米的山草枯焦,未燃、无灰。震前几秒钟,砖桥、矾矿等地发现地光如流星,并伴有如闷雷声响。
1976年12月3日零时34分55.8秒,枞阳县钱桥十字路(与我县相邻)一带发生2.8级地震。震前,我县部分地区井水深黑,老鼠搬家,栀子一年二度开花,竹子一年两次发笋。乐桥、泥河区均发现如排球大小火球。牛首公社一口塘在无风、无流、无干扰情况下水打漩,水浮莲随之打转。临震时,泥河、矾矿等处听到地声。
庐江县历年地震情况简表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