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东周
景王二十年(公元前525)
冬,吴、楚交战于长岸(今西梁山)。

嬴政元年(公元前221)
秦始皇统一全国,设三十六郡。置历阳县,属九江郡。
西汉
高祖三年(公元前204)
项羽封范增为历阳侯,建历阳城,又名“亚父城”。
高祖五年(公元前202)
项羽兵败于垓下,突围后于乌江自刎。
东汉
建康元年(144)
范容、周生相聚起义,屯据历阳。
永嘉元年(145)
十一月,历阳华孟自称黑帝,率农民起义军,攻九江,杀太守杨岑。
三国
章武元年(221)
魏派曹仁大司马,督诸军据乌江。
西晋
太康元年(280)
晋命安东将军王浑、扬州刺史周浚,帅兵伐吴,吴派丞相张悌迎战于历阳。
东晋
咸和二年(327)
历阳太守苏峻反晋,自横江登牛渚,陷建康,为晋军陶侃所杀。

大明七年(463)
孝武帝刘骏来历阳巡视。

大通元年(527)
武帝之子萧统患疥癣,游香泉时,以泉水沐浴病愈。
北齐
天保六年(555)
冬,北齐与梁,协和联盟于历阳,改历阳为和州。

开皇九年(589)
正月初一,适逢大雾,和州刺史韩擒虎率500人,夜渡采石,大败陈军。
大业十三年(617)
山东农民起义军首领杜伏威,攻占历阳,自称总管。

天宝六年(747)
诗人李白经和州游天门山,作《天门山铭》。
长庆四年(824)
刘禹锡任和州刺史,建陋室,作《陋室铭》、《和州厅壁记》、《历阳书事七十四韵》、《和州志》等。
咸通九年(868)
起义军首领庞勋率部进驻乌江,攻占和州。
广明元年(880)
起义军首领黄巢攻占滁、和二州。
五代
显德五年(958)
二月,柴荣率兵攻克淮南十四州,以江为界。南唐失和州,侨置于太平州(今当涂县),谓新和州。
北宋
开宝七年(974)
赵匡胤遣樊若水造黄龙舟数千艘,自和州至采石,联船为浮桥。
开宝八年(975)
京西转运使李符之,征集和州丁夫、乡兵数万,西起桃花桥,东至新河口开凿横江渠入江,以通漕运。
乾兴元年(1022)
包拯任和州监税官,因父母不愿行而解官归养。
康定元年(1040)
杜默屡试不第,购得名梅六株返里,所植“宋时梅”今存一株。
庆历三年(1043)
山东起义首领王伦率部南下,先后攻入楚(淮安)、真(仪征)、扬、泰四州,直达和州,身穿黄服,自置官职。
宣和六年(1124)
和州人徐兢任国信使提辖官出使高丽,撰写《高丽图经》40卷。
南宋
建炎三年(1129)
十月,金兀术第一次侵犯和州。次月再犯州,守城防御使李俦以城降。
建炎四年(1130)
九月,进士赵霖率领乡兵收复和州。
绍兴三十一年(1161)
十一月,中书舍人虞允文率水军于杨林河口(金河口),打败金主完颜亮。
乾道三年(1168)
和州知州胡日方开凿姥下河、石跋河、千秋河。张孝祥为其撰写“三河记”碑文。

至正十五年(1355)
正月,朱元璋率农民起义军攻占和州。驻师和阳时,尝与诸将登镇淮楼饮酒赋诗。六月一日带领徐达、常遇春、廖永安等水师,从杨林河口渡江,大破采石矶,乘胜进取太平。

洪武元年(1368)
和州总制郭景祥,督知州张纯诚用计田出夫办法重修和州城,由五门增为六门。
永乐元年(1403)
吏目张良兴建麻湖圩,成田5万余亩。
崇祯八年(1636)
十二月二十六日,李自成、高迎祥率农民起义军攻占和州。

康熙二年(1663)
知州杨继芳在东乡招佃开垦,计筑成永盛、土旺、大荣等圩23口。
乾隆三十九年(1775)
春,知州刘长城建梅豪亭,朱筠撰碑记。
夏,章学诚撰《和州志》。
嘉庆二十三年(1818)
邑人陈廷桂编纂《历阳典录》34卷。
咸丰三年(1853)
太平军石达开部下驻守城东,故称“石营”。
光绪二年(1876)
英、美商人由芜湖、南京等地来和城开设德士古、美孚煤油栈。
光绪十三年(1887)
法国传教士翁继伟来和城建天主堂传教。
光绪二十五年(1899)
美国传教士刘盛明来和城建福音堂传教。
光绪二十七年(1901)
高照撰《直隶和州志》40卷。
光绪二十八年(1902)
改和阳书院为和州中学堂。
光绪二十九年(1903)
正月,华洋义赈会苏筱斋在雍家镇创办私立崇善小学堂。
光绪三十一年(1905)
回族马俭余在和城创办伊斯兰小学。
光绪三十三年(1907)
六月,省督抚中路巡防营第五营驻扎和州。
宣统二年(1910)
六月六日,城内饥民千余人蜂拥各富绅家抢米,四乡起而响应,纷纷进城强索卖米,并捣毁自治公所。知州魏有声畏缩不出,后经议事会出面,答应三日后卖粮,众人散去。
宣统三年(1911)
六月三日,保大圩溃破,洪水淹及全县。
十一月十二日,范培栋在同盟会支持下,率新军由芜湖进抵和州,知州薛念祖携眷逃走。和州光复后,成立军政分府,改和州为和县,范培栋任司令。
民国1年(1912)
1月,安徽省临时议会成立,和县张铠当选为议员。
3月,和县军政分府撤销,实行军政分治,设县知事公署,知事程铤,营长范培栋。
12月,安徽省众议院复选,和县王大煜当选为议员。
是年,和州中学堂改名为和县中学。
民国2年(1913)
6月,全县大雨成灾,农田被淹。
秋,倪嗣冲督皖,在和县设立清乡团,团长由县知事担任,镇压革命党人和进步力量。并派左路统领王治国率部占领西梁山。
民国3年(1914)
全县第一次学校体育运动会在和城积谷仓举行。比赛项目有:兵操、游戏、哑铃操、球竿操等。
民国7年(1918)
3月12日,和县警备营长吴明寿,组织五、六百人,声讨倪军,声势浩大。
秋,县知事金梓材,在和城建喜雨亭。
张文生统领安武军的一个营驻和县。
民国8年(1919)
5月11日,省学生联合会筹备会成立,公布“宣言”,和县师生响应,当即成立“五四运动和县外交后援会”。
6月下旬,进步教师禹子鬯、齐坚如从芜湖返回和城,联合各小学校长,重新组建“和县五四运动外交后援会”,发动师生上街游行示威,清查日货。
民国10年(1921)
春,和县、含山两县在芜湖读书的学生,联合成立“和含学会”,创办学会会刊,恽代英为会刊写序言。
6月,和县工、商、学界300余人集会游行,反对军阀贿选省三届议会议员。
秋,南京金陵大学在和县乌江设农业建设改进区。
民国11年(1922)
回族禹友鹤,捐款委托和县中学建房3间,创办友鹤图书馆。
民国12年(1923)
和县劝学所,改为和县教育局。
乌江地主王祖江,强占七星湖围湖造田,致使万亩耕地断绝水源。沿湖48村农民聚众千余人,群起反抗,铲平所筑之堤。
民国14年(1925)
6月18日,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禹子鬯从芜湖返和城,组织“五卅惨案和县后援会”,并在和城举行三次游行示威,检查烧毁日货。
奉鲁军某部开进和城,大肆向商户借款,老百姓纷纷逃离。
民国15年(1926)
直鲁军许昆部一个营驻和城,逐户搜查钱物,拦路抢劫,全城关门闭户,市场停顿。
王普所属范师长带领6000人兵力,驻鸡笼山。
9月,中共党员曹重堪,根据国民党(左派)芜湖市党部意见,来和县筹备和县国民党县党部。
民国16年(1927)
3月,陈调元军队从安庆退到西梁山。4月1日进驻和城。同日中午,北伐军第六军副军长杨杰亦率部来和县。途中人民群众送茶送水。
4月2日上午,和城各界人士召开两千多人的欢迎北伐军大会,会上杨杰讲了话。会后,商会筹办酒席慰劳北伐军。
4月上旬,中共党员禹子鬯根据中共芜湖市特支意见,返回和城建立中共和县支部。
4月20日,北伐军第七军军长李宗仁与贺耀祖率部来和县驻三天,各界代表召开欢迎大会,热烈接待北伐军。
5月,撤销和县知事公署,成立和县县政府。
仲夏,“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北洋军阀孙传芳部队进驻和县,捣毁国民党(左派)和县县党部,成立“改组委员会”、“清党委员会”,打击进步力量,中共和县支部转入地下斗争。
民国17年(1928)
6月,姥桥郑兴圩农民300余人举行抗税抗粮暴动,打死劣绅杨金彩。
秋,乌江地区人民举行反对国民党强行征兵征税暴动,打死县自卫队员13名。
是年,北伐军第六军进击直鲁军,收复和县。
民国18年(1929)
县成立民众教育委员会和义务教育委员会。
民国20年(1931)
七月,江水泛滥,巢湖水漫铜城闸,金河口水位高达10.6米,全县淹没农田51万亩,淹死860人,灾民达26万余人。
民国21年(1932)
国民党安徽省政府救灾委员会,派贺士奇来和县,协同黄寄陶等人,以赈灾款修复溃堤。并将张圩、苏圩、秦圩、古圩、邱圩、司后厂圩,联并成“六联圩”。
民国22年(1933)
3月,国民党政府发布丈量土地和造册呈报令,全县数万农民大暴动,捣毁各乡联保主任的私产,迫使县政府改丈量为自报。
民国23年(1934)
高皇殿地区农民反抗地主张朴存霸占开荒地300亩,遭国民党县常备队镇压。
同年,省公路干线——柘(皋)乌(江)路建成,境内计长41.4公里。
民国24年(1935)
国民党县政府县长刘广沛,勒令富户交清田赋,对贫苦农民予以减免。并实行精兵简政、禁烟(鸦片)、禁赌。
同年,建沙地陡门,联并栗木、赵亮两圩,建赤埭坝闸、双桥闸、永乐闸。
民国25年(1936)
夏,和城霍乱流行,城隍街发病27人,死亡24人。
夏,和县举行第二次学生体育运动会,百福寺小学表演的“收复东北”团体操,深受群众欢迎,获第一名。
秋,建造杜姬庙闸、姥下河闸,使郑村、蒲田、武梁等圩联并。
同年,新建西埠至杨石巷(今石杨)公路竣工通车,全长27.5公里。
民国26年(1937)
9月25日,和县初级中学学生李冰,代表中国童子军参加意大利举行的世界童子军爬山运动。
9月,国民党军政部以疏散为名,将田文达、陈林等100余名政治犯解送姥桥镇关押。经博古(秦邦宪)、叶剑英等营救,全部获释。
11月,陈素、江上青等人率领江都文化界救亡协会流动宣传团20多人,到大别山途经和城时,在街头讲演,教唱救亡歌曲。
12月14日,金河口江面上,三架日机炸沉美国军舰“巴洛号”,舰长休士逃至和城急电呼救。三天后,汉口美国大使馆派军舰和红十字舰各一艘,赶至和县将官兵接走,并拍摄纪录片。
12月27日拂晓,日军步兵200余人,由采石渡江,入侵和城。
12月下旬,日军侵犯裕溪口,杀害50余人。
是年底,赵鹏程在家乡发动群众,收编国民党溃军,建立和县抗日游击大队,自任大队长开展游击活动。
民国27年(1938)
1月17日,日军骑、步、炮兵从驻马河口登岸,攻占夹山关。国民党抗日自卫军第二大队,夜袭小张村,击毙日军数十人,缴获大量枪支弹药和马匹,受安徽省政府嘉奖。
3月18日,日机两架在和城小市口投燃烧弹,大火燃烧半月,烧毁民房数百间。
3月25日,日军经戚桥、濮集入侵和城,并成立“维持会”。
3月底,新四军第四支队所属东北流亡抗日挺进队,进入和县北乡,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武装斗争。
4月,安徽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派曹重堪,来和县组织县动委会,国民党和县党部书记长郭季成兼主任,曹重堪任指导员。
4月24日,日军侵占和城,并带来伪县长翟翰樵及警察100余人,正式建立伪政权。
5月11日,日军步、炮兵由金河口登陆,同安徽省第五区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李本一随同的“王营”,在和城发生激战,日军伤亡200余人。
12月,和县国民党县政府县长赵永智,为了抗日,规定不论官职大小,一律每人每月供给五斗米和少量菜金,引起部下不满。赵在南乡查访自卫团抢劫敲诈民财时,途中被下属的二支队杀害。
民国28年(1939)
初春,西埠圩区大刀会,杀死国民党和县人民自卫队副司令张子刚。
3月,冯文华率新四军四支队一大队700余人,进驻和县香泉一带活动。
4月,皖中军政委员会派胡克诚到江和全地区做党的地下工作,建立中共江和全工委,书记胡克诚。
6月,张恺帆在无为县与赵鹏程联络,策动赵带领抗日游击大队至香泉钟太三村接受改编,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东进大队二营。
11月,江北游击纵队一大队到和含地区开展游击活动,并组建新七团。
民国29年(1940)
4月4日,国民党县政府县长朱以防,投奔含和抗日游击区南义,宣布“迁治南义”。
4月27日,日军数千人分两路进攻含山、和城,国民党县政府自此迁至善厚集。
6月,国民党第十游击纵队及含山、和县保安队共2000余人,曾6次进攻含和游击区,均被新七团击退。民国30年(1941)
夏,汪伪军加强对和巢公路两侧侵犯,沿线筑工事,增设据点,占领和县中南部大片地区。
同年,刘子清率保安团1000余人,向日军投降,改编为“救国护民独立师”。
秋,含和巢县委带领含和独立连,分批进入和含地区。
10月,新四军七师派五十七团团长陈仁洪,率2个连3个排以及赵鹏程游击队来和含地区活动。
11月,七师又派五十六团副团长顾鸿,率两个建制连与陈仁洪部汇合,并与坚持当地斗争的和含独立连等一起,成立新四军含和指挥部。
民国31年(1942)
4月,中共含和巢县委,改为中共和含中心县委,书记林岩。并撤销含和指挥部,成立第七师含和独立团。团长兼政治委员马长炎。
5月,含和独立团首战螺丝滩,歼灭伪军两个大队共300余人。
6月底,含和独立团歼灭百旺市伪军据点100余人。
7月,顾鸿带队夜袭南义守敌,击毙伪军连长,缴获长短枪66支,歼灭敌军100余人。
8月,和含参议员在新塘乡毛巷村召开民主促进会,成立和含办事处筹备委员会。
9月25日,在南陈村成立和含行政办事处,主任马献龙。
秋,国民党行动纵队长戚南谱,因同桂系部队矛盾,经联系说服,戚带领部队进入江和全地区,与新四军共同抗日。
10月4日,裕溪口苦工营,被日军关押的200余名老百姓,在营里临时组成的中共党组织的领导下举行暴动,其中部分人员参加了抗日工作。
11月14日,中共江和全工委组织部长张智锦,惨遭日军杀害于和县香泉晓山脚下,时年24岁。
11月,七师派张经武带两个连战士,护送军用物资到二师,途经和含地区,含和独立团团长马长炎率3个连协助护送时,与日军在石灰张村发生战斗,激战13小时,终于击溃日军,歼敌70余人。
民国32年(1943)
2月,七师五十五团一部与含和独立团合并,成立含和支队。下设独立、江全、含巢、和含4个大队,3000多人枪,转战于和含地区。
3月,成立中共和含地委,书记孙仲德,下设中共和含、含巢、江和全3个县委。
3月,新四军和含支队在和县南乡驼塘黄村祠堂里,办起1所被服厂。
4月,和含行政办事处,在新塘乡张葛吴村召开各界人士代表会,商讨成立和含参议会筹备委员会。
初夏,新四军和含支队,在和县驼塘黄村,创办《山猴子报》。
5月,成立和含地区交通联络总站,县设交通联络大站,区、乡设交通联络分站、联络点。
6月,和含支队3个中队,会同张家集一带大刀会,击退驻扎绰庙集日军。
8月,中共和含地委在南义乡考塘村,召开千人大会,贯彻减租减息政策,并在毛巷乡进行减租减息试点工作。
9月,和县南乡普遍建立农抗、青抗、妇抗等抗日群众团体。
10月14日,倪则耕在耿华二村,召开和含新桥建闸委员会议,讨论决定建闸有关的组织、工程、经费等问题。
11月1日,和含地区党、政、军干部,开展整风学习。
12月,中共和含地委号召全区开展垦荒生产。和县南义十里长岗和郑蒲圩,共开荒510亩,收粮7.5万公斤。
12日,皖东5县(和县、含山、滁县、来安、全椒)体育运动会,在善厚集大郭村举行。
同年,土豪王学华率伪军100余人,至新生洲强索农民垦荒生产的粮食,倪合刚等300余人,联名向国民政府控告无效。
民国33年(1944)
春,国民党一七一师、第十游击纵队及皖保八团共7个团兵力,再次进攻和含抗日根据地,占领张家集、周家集、绰庙集等地。
4月26日,和含支队在三师独立旅配合下,击溃国民党顽军1000多人,收复善厚集以东,原江和全地区失地。
民国34年(1945)
5月,中共江和全县委,贯彻“坚持香南,向南向北发展”的方针,开辟江心洲、大黄洲、小黄洲,沟通与新四军六师的联系。
8月,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新四军七师两个团及含和支队,对拒不投降的雍家镇日伪军队据点发起进攻,打死打伤40余人,俘虏800余人。
9月,国民党县政府从善厚集迁回和城。
9月下旬,和含地区党政人员,除少数留下作长期隐蔽外,其余随军北撤。
10月,中共江和全县委接到北撤命令,立即绕道到达苏北七师师部。
民国35年(1946)
春,国民党和县特务组织“中统调查室”成立,下设行动队、中心组、行动组。利用马献龙自首后的反动宣言,召开群众大会,进行反共宣传。
夏,和县三青团分团部干事长穆道铎,在全县设区队64个,区分队190个,发展三青团员1.5万人。
8月,国民党大规模逮捕中共党员,强迫办理自首,迫害基层干部和革命家属,并杀害何村乡党员亻及孟贤。
是年,和县参议会、总工会、农会、商会、新医公会和各区教育会,联合散发传单,检举国民党县政府县长黄今明贪赃枉法的罪行。
民国36年(1947)
春,国民党县政府分别在和城、张集、姥桥、沈巷设立四个联防区,配备武装人员840名,实施户口清查,制发“国民身份证”。
秋,和县私立新生中学成立,以新生洲2150亩学田,作为教育基金。
是年,中国农业银行投资30万美元,兴建乌江轧花厂。
民国37年(1948)
春,中共和含工委和支队领导决定,由彭醒梦、张建、倪合刚、卫道行、王训友、孙贤树等10余人,组成武工队进入和含地区,了解北撤后的情况。
初夏,和含工委为解决部队供给,先后在雍镇、南姥、白渡3处成立区政府。
6月,华东先遣支队在南义一带,歼灭国民党安徽省保安第六团800余人。
7月,成立和含爱国民主县政府,县长赵鹏程。
12月,中共江淮五地委驻功剩桥,撤销中共和含工委,成立中共和县县委。
12月,沿江指导处江波,说服国民党乌江镇长江绍志、乡长李友斌,率自卫队73人,至濮集起义。
1949年
1月15日,和含爱国民主县政府改为和县民主政府,县长潘效安。
1月26日,国民党和县第四联防区主任曹亮文、第三联防区主任孙学明,率部200余人至南义,向县民主政府投诚。
1月31日(农历年初二),县大队进驻和城,在体育场召开数千人的群众大会,县长潘效安宣布和城解放。
2月,奉命进入和县境内的三野九兵团第74师、89师、90师以及军部的炮团、特纵队,计35000人,驻扎乌江至裕溪口,长达100多华里的沿江地区。
2月,为支援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和县组织民工2.7万人,架桥、修路,并筹集大量的军需物资。还成立和县支前民工团共1426人,随军行动。
3月,人民解放军三野三十军九十师三六九、三六八、二七O等三个团奉命攻打西梁山。
4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渡过长江,西梁山守敌溃逃。
4月22日,和县民主政府由桃园拐迁进和城。
4月23日,和县全境解放。
5月24日,属江全县、临江县管辖的原和县香南、香北、西埠3个区及张集、金绰、乌江3个乡,仍归和县接管。
10月2日,和县民主政府在体育场召开群众大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
12月2日,华东局决定:将和县划归南京市管辖。
12月10日,县公安局破获“苏浙皖反共救国军第五支队”反动组织。
1950年
1月4日,和县召开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1月,和县改属巢湖专区。
2月,姥桥、乌江两地的少数不法分子,煽动群众抢粮,县政府通令严惩。
5月26日,和县成立人民卫生院,医生2名,病床1张。
5月,和县成立清理财政物资委员会,对全县财政物资进行清理。
5月30日,濮集区破获“中国青年反共救国军”等匪特组织,逮捕32人。
7月,和县成立供销合作总社。
9月,和县银行代理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共14277份,42377元。
10月,和县成立文化馆,并分别在戚桥、乌江、姥桥、濮集4地建立民办文化站。
12月4日,县举办冬学教师培训班,成立冬学工作队。
12月31日,和县成立土地改革委员会,组织工作队,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1951年
1月,全县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
2月,和县成立农民协会。
3月28日,全县普遍开展取缔反动道会门组织。
5月10日,和县成立医务工作者协会。
7月15日,和县召开各界人民抗美援朝会议,决定增产捐献“和县号战斗机”一架,并号召全县青年踊跃参加志愿军。
11月15日,和县召开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12月22日,全县结束土地改革工作。
12月,濮集乡公路村农民谢成贵等8户,带头成立和县第一个互助组。
12月底,中共和县整党委员会成立,对全县126个党支部,1310名党员,分为6批进行整党。
1952年
1月,和县划归芜湖专区管辖。
2月,县成立扫盲工作队,并推行祁建华速成识字法。
春,全县开展“三反”、“五反”运动。
春,华东局派李静一带领调查组,来和县调查《婚姻法》执行情况。
4月,县大队改为县人民武装部。
7月30日,西梁山建立人民英雄纪念亭、白骨塔。
7月31日,和县召开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8月,全县民办和私立中、小学,均转为公办中、小学。
10月20日,绰庙乡流传“毛人”、“水鬼”谣言,不到40天,传遍全县。县委派出干部32人,分赴各地,进行辟谣。
10月31日,和县召开第四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1953年
1月,国家机关干部、职工实行公费医疗制度。
3月,和县成立贯彻《婚姻法》委员会,全县组织干部、劳动模范、宣传员6019人,利用各种形式,宣传《婚姻法》。
4月15日,和县召开第五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6月,和县师资速成班与和县中学的师范班,合并成立和县初级师范学校。
8月,和县进行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全县有112805户,448887人。
11月11日,县委召开三级干部扩大会议,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总任务、总政策。并在全县开展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宣传教育活动。
11月下旬,和县实行粮油棉统购统销。
12月26日,和县裕溪镇因工人浴室烟囱走火,造成特大火灾,烧毁楼房7间,草屋409间。
1954年
2月,姥桥区油坊乡卫家土地庙,发生群众性烧香求神事件,最多的一天达3700余人,把小麦、香灰、污水当“仙丹”,造成7人死亡。
6月,六安地区佛子岭发生地震,和县有感。
7月20日,和县举行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7月25日,铜城闸溃堤,大水冲入县境,水流由南而北,造成特大水灾。
9月,金河口长江水位上升到11.57米,全县成灾耕地面积69.55万亩,淹倒房屋7.34万间,淹死33人。
秋,和县开始推广种植双季稻,扩大越冬作物的“三改”耕作制度。
10月,和县实行义务兵役制,县人民武装部改为县兵役局。
1955年
1月,天降大雪,平地积雪三尺,沟塘冻结40余天。县委组织大批干部,深入灾区访贫问苦,送粮送钱上门。
春,和县堵口复堤指挥部,组织10万民工,完成土方516.1万立方米,堵缺口362处,折除障碍物5299处。
春,和县抽调农村劳动力1200名,支持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的裕溪口建港。
春,芜湖专员公署组织血防调查组,至和县陶店乡施庄村重点调查,粪检81人,发现61人患血吸虫病。
6月,和县第一座国营十四连圩机械抽水排涝站建成,安装柴油机61台。
7月,和县将原人民、得胜两个庐剧团合并为和县庐剧团,共有演职员55人。
8月,农村实行粮食定产、定购、定销,全县粮食定产44573万斤,定购15826万斤,定销774万斤。
12月29日,和县人民政府改为和县人民委员会。
1956年
1月26日,县成立资本主义商业改造领导小组。
春,建立国营和县拖拉机站。
春,实行工资改革,将原干部、职工的工资分制改为货币工资制,工矿工人实行八级工资制。
3月,全县改设6个区,2个镇,57个乡。
5月,和县火力发电厂建成。
6月,农村公立小学,均交农业生产合作社管理,实行公办社管。
8月,和县乌江、新桥、腰埠等地,遭受强台风袭击,共倒塌房屋9662间,砸伤27人,受灾农田31.1万亩。
10月,县建立卫生防疫站。
冬,全县发动14万人参加以除“四害”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
1957年
1月26日,和县召开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
5月1日,和县广播站通过电话线,开始向全县播音。
6月29日,中国共产党和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和城召开。
秋,县委成立整风运动领导小组,开展整风运动。
8月18日,县委统战部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征求意见,帮助党整风。
12月,全县开展反右派斗争。
12月,和县裕溪口镇,划归芜湖市管辖。
12月底,全县基本完成了对农业、个体手工业及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8年
1月,和县文化馆协助芜湖专区文物普查工作队,在全县开展文物普查工作。
春,城北建立一所民办半耕半读农业中学。
4月13日,和县民兵建设工作被南京军区评为先进县,受到通报表扬。
5月1日,县委机关报《和县报》创刊。
初夏,和县雨量特少,出现历史上罕见大旱。
6月8日,和县召开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7月,和县第一座国营黄山寺电力排灌站和35千伏黄山寺变电所同时建成。
8月,全县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和县中学创办细菌肥料厂。
9月27日,县委在城南乡试点,成立红旗人民公社,不到20天,全县30个乡,211个高级社,合并成立15个“政社合一”人民公社。同时撤销6个区。
秋,农村社员以生产队为单位,集体在食堂就餐。
秋,全县开展大办钢铁,县委成立冶金指挥部,指挥全县采用小高炉炼铁。
9月,国家体委举办全国基层田径通讯比赛,和县濮集乡男、女队,双获农村组团体冠军。
冬,濮集乡团员陈义林代表和县出席团中央召开的全国文化、体育活动先进单位代表会,受到朱德委员长和团中央书记胡耀邦的接见,并获先进单位锦旗一面。
12月15日,和县、含山两县合并为和含县,隶属马鞍山市管辖。
12月23日,《和县报》改称《和含报》。
1959年
4月,和含县划归芜湖专区管辖。
5月,和含县分开设县。同时,《和含报》恢复为《和县报》。
8月22日至23日,和县气温高达40.0℃。
9月23日,县成立特赦罪犯和摘右派帽子领导组。
10月3日,县委召开扩大会议,部署在党内开展反对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斗争。
12月,和县戎桥、夹山关中型水库建成。
1960年
1月31日,中国共产党和县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和城召开。
2月28日,全县民兵对6个重点公社,14座重点山、105个重点村,开展清山运动。
4月,县委成立反空投指挥部,公社成立反空投指挥所,全县设了望哨179座。
4月13日,县革命斗争史料征集小组成立。
4月27日,县召开文教群英大会。
6月13日,历香乌二级排灌站机房倒塌,砸死3人,重伤4人,轻伤5人。
秋,再次在全国田径、举重通讯比赛中,濮集乡男、女队双获农村组总分第一名。省人民政府授予和县“体育红旗县”。
8月,西梁山过江大塔和输电线路建成。
9月30日,和城食品门市部,出售腐烂变质的牛肉、鱼、鸭等食物,造成321人中毒。
是年,民兵代表王贵元等4人,赴京参加全国民兵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在比武中实弹射击成绩优异获奖,并受到毛主席的检阅。
1961年
1月12日,县委召开三级干部大会,批判三年来由于受“共产风”、“浮夸风”和“瞎指挥”的影响,给党和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省长黄岩出席了会议。会上,进行“揭盖子”。
1月28日,《和县报》停办。
5月1日,和城变电所建成,专供和城地区工业和照明用电。
9月25日,县妇联召开下放女干部座谈会。
冬,全县推行包产到队,定产到田,责任到人和田间管理到户加奖励的“责任田”办法。
1962年
1月17日,和县召开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2月,中共安徽省委下达《关于改正“责任田”办法的决议》,和县对实行“责任田”的生产队,全部纠正过来。
2月,江浦县星甸公社大于村社员挖水库,截断了绰庙公社中山大队的山水沟,引起一场群众性的殴斗事件,双方打伤25人。
2月10日,县成立甄别平反领导小组,纠正反右倾斗争的错误。
6月,县委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等文件,总结了前几年工作中的失误,制定了《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规划》,确定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促进了农业生产。
9月,撤销全县8个酒类专卖批发部,成立县糖业烟酒公司。
12月底,全县停办西梁山铁厂、大山白云石矿、土化肥厂、桃花桥造纸厂等5个厂矿。
1963年
4月,全县开展面上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简称“四清”),并在白桥、香泉、城南等公社进行试点工作。
5月,全县开展反贪污、反投机倒把、反铺张浪费、反分散主义、反官僚主义的“五反”运动,历时5个月。
6月28日,和县腰埠公社遭受强台风袭击,刮倒房屋536间,砸死1人,砸伤6人。
8月,全县恢复6个区级建制,人民公社增到38个。
10月13日,和县召开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1964年
5月,西梁山变电所110千伏建成,对和县、无为两县供电。
5月15日,全国开展第二次人口普查工作,至6月30日24时截止,全县普查总户数10.2178万户,总人口35.5222万人。
8月,全县山林所有权处理和发证工作结束,共处理山林28.29万亩,其中林地4.5万亩,牧场1.67万亩、荒地0.17万亩、荒山21.95万亩。
11月,破获张集公社社员尹为清为首的贩卖耕牛集团,计贩耕牛515头。
1965年
2月,历阳公社改为历阳镇。
3月15日,国营如方山林场发生火灾,烧毁山场900余亩,马尾松幼苗550亩,烧伤1人。
5月,乌江街酱园出售变质臭豆腐干,造成200余人中毒。
7月,和县划归巢湖行署管辖。
8月,国营鸡笼山苗圃,改为国营鸡笼山林场。
1966年
1月15日,和城新华书店发生特大火灾,烧毁楼房34间,损失6.8万元。
2月17日,和县召开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5月19日,县委在体育场召开万人大会,贯彻中共中央《五·一六通知》,部署扫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运动,揭开全县“文化大革命”序幕。
6月7日,城北公社公路大队与和明大队发生水利纠纷,双方共出动100余人械斗。造成重伤2人,轻伤10人。
夏,全县各中、小学开展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
7月,县委派出工作组,进驻和县中学、和县初级中学、香泉初级中学、功桥初级中学。
8月,全县各单位召开批判会、斗争会,各级领导人多数被批斗。
10月,全县各中、小学师生相继成立红卫兵组织。所有中学和部分小学停课,师生走出校门,进行“大串联”。
11月,县直各单位纷纷成立造反派组织。
12月,干部开始实行退休制度。
1967年
1月2日,石跋河窑厂挖土塌方,砸死1人,重伤1人。
2月,在上海“一月风暴”影响下,全县各机关团体、学校造反派组织,相继夺取领导权。
3月,和城地区造反派组织,分别组成“大批判联络站”和“革命到底联络站”,形成对立的两大派组织。
4月,和县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成立。
7月,和县中学红卫兵造反派,抄砸“县生产指挥部”。
8月2日,绰庙公社新井大队,有近百名社员看戏回家,所乘渡船超载沉没,淹死14人。
秋,大批判联络站造反派占领县人委大楼,革命到底联络站造反派占领县委办公地点。
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6408部队131营1个连进驻和城,成立支左小组。
11月,和县自来水厂竣工,向和城地区供水。
冬,和县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实行军事管制。
1968年
1月,当涂县造反派潜入和城,抢走县公安局部分人员枪支。
3月15日,“大批判联络站”与“革命到底联络站”双方达成协议,成立大联合。
3月21日,和县革命委员会成立,主任马健。
3月,和县群众专政指挥部成立。
4月,陶店公社发生5起山林火灾,共烧毁山林2000余亩,烧死树苗10余万棵。
9月,县城批联、革联两大派头头,集中到香泉中学学习。
10月23日,县直机关干部,集中到鸡笼山农垦学校举办学习班,开展“斗、批、改”。
是年,1966年至1968年的三届高、初中毕业生,共1689人,下放农村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1969年
2月6日,全县气温下降为;-13.2℃。
4月,撤销6个区建制,人民公社合并为22个。农村实行合作医疗制度,各大队配备赤脚医生。
春,县成立人民防空领导小组,并按系统建立防空中队,发动机关干部、学生、居民挖防空洞。
7月,全县普降大雨,江河水位上涨,溃破大、小圩口108个,受淹面积28.68万亩。
12月,皖、苏两省为解决滁县、江浦、和县、含山、全椒、肥东等县的农田灌溉,抽调大批民工,在滁河中游开挖一条驷马新河,全长28公里。
1970年
4月,安徽省革命委员会在雍镇公社召开全省血防工作现场会。
4月25日,全县组织干部、民兵共7.6万人,利用三天时间,开展“政治大清查”。
5月,雍镇公社作为特邀代表,出席中央在上海市召开的全国血防工作会议。
7月,反林彪战士石仁祥,被判为现行反革命分子,惨遭杀害。
11月16日,中国共产党和县第三次代表大会在和城召开。
12月,和县善厚小窑煤矿井下瓦斯爆炸,5人遇难。
是年,和县知识青年办公室同劳动局,共同办理下放到农村的城镇知识青年安置工作。
1971年
1月4日,巢湖地区及和县革委会,在和城召开庆祝中央军委授予胡业桃为模范共青团员光荣称号的大会。
5月7日,和县五·七大学成立,校址设在腰埠拦龙山下。
夏,和县小黄洲,划归马鞍山市管辖。
6月13日,驷马新河乌江节制闸建成,最大泄洪流量660秒立方米。
冬,金河口电力排灌站建成,装机9台,1620千瓦,受益面积45万亩。
年底,全县农村触电死亡54人,占全国各县之首。
1972年
4月,和县茶场建立于长建乡。
秋,全县各地组织贫下中农宣传队,进驻中、小学,管理学校。
冬,全县学习推广湖北省广济丘陵栽杉木的经验,形成“栽杉热”。
1973年
春,在和城南门外,成立和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春,县水产养殖场人工孵化鱼苗试验获得成功。
7月,乌江110千伏变电所建成。
12月,全县棉花播种11.26万亩,总产5656吨,为本县历史上棉花总产最高的年份。
1974年
1月,县委副书记陈志鹏作为特邀代表,出席全国血防工作会议。
2月,全县开展“批林批孔”运动。
春,陶店公社民工在汪家山东兴修水利工程时,首次发现大量古生物化石。
11月,安徽省公安厅在和县召开全省冬季防火工作会议,本县十里公社、和城轧花厂作典型介绍。
1975年
5月,县造纸厂在西梁山建成投产。
7月,和县腰埠公社青春大队,发现炭疽病人11例。
8月16日,中央人民警察学校派人来和县检查指导消防工作。
12月,县政府办公大楼竣工,总建筑面积4578平方米。
1976年
1月8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逝世,全县干部、群众佩戴黑纱白花,深表哀悼。
7月6日,全县人民悼念朱德委员长逝世。
9月18日,县委在体育场召开万人大会,悼念毛泽东主席逝世。
10月中旬,全县举行集会,庆祝粉碎“四人帮”反党集团的伟大胜利。
1977年
4月24日,和县善厚小窑煤矿井下瓦斯爆炸,死亡19人,重伤2人。
5月10日傍晚,江苏省溧水县发生地震,和县有感。
夏,和县火葬场在和城小西门外建成,开始殡葬改革。
秋,和县化肥厂,在西梁山建成投产,当年生产合成氨677吨。
10月,和县成立大学招生委员会,恢复招生考试制度。
1978年4月28日,县委成立案件复查审批小组,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复查平反。
6月7日,中央血防检查组来和县检查指导血防工作。
9月中旬,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来和县拍摄血防大型彩色纪录片《神州战歌》。
9月,和县牛屯河建造临时翻水站,安装55千瓦电机150台,引江水灌巢湖,解决合肥市吃水问题。
秋,全县旱情严重,全年降水量仅405.7毫米。
10月3日,和县被评为全省血防工作先进县。
11月20日,中共安徽省委追认反林战士石仁祥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革命烈士。
1979年
2月3日,县委召开工作会议,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轨道上来。
3月,县棉织厂改名为县帆布厂。
3月,全县开展学习对越自卫反击作战的英雄模范事迹活动。
5月,全县四类分子(地主分子、富农分子、反革命分子、坏分子)清理、评审、摘帽子工作结束。
6月17日,全县7个区均发现蒋帮利用汽球空飘画张式反动传单。
8月25日,中共和县纪律检查委员会成立。
秋,和县电视大学教育点成立,开设数学、英语、电子、机械等专业和中文全科。
秋,沈巷区黄渡公社,首先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2月,和县土壤普查办公室成立,并对全县开展第二次土壤普查工作。
12月14日,中共安徽省委书记万里,前来和县视察农业生产情况。
1980年
1月1日,和县黄渡公社黄李大队个别干部和少数民兵,违章乘火车不补票,并唆使民工卧轨拦车,造成列车停车12分钟。
4月,和县因受刘少奇冤案株连处理的15人,均彻底平反,恢复名誉。
6月,南京军区舟桥部队一个连驻扎和县西梁山,建有营房。
11月4日,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省文物队、县文物组,在陶店汪家山龙潭洞,发掘出一具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化石,初步鉴定距今三十万年,定名为“和县猿人”。
12月24日,召开中国共产党和县第四次代表大会。
1981年
1月14日,和县姥桥公社夏祖大队拖拉机,替私人运煤途中带客20余人,违章行驶至姥桥街头,翻入池塘,淹死3人,重伤2人,轻伤4人。
3月,县“五·七”大学师范班200余名学生罢课,要求改善生活条件。
5月,和县“五·七”大学,改为和县师范学校。
5月,香泉、石杨、绰庙等公社,发生狂犬咬人,造成死亡8人。
7月,西梁山220千伏开关站建成,它联结长江南北5条220千伏输电线路。
12月7日,和县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县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出席会议委员83人。
12月8日,和县召开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12月中旬,全县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2月中旬,撤销和县革命委员会,更名为和县人民政府。
1982年
1月,和县党史资料征集、地方志编纂领导小组成立,下设办公室,开始征集资料工作。
3月,全县开展第一个“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
5月30日,和县业余体校乒乓球队,参加全省少年儿童比赛中,获男子团体和女子团体冠军,男子、女子单打均获第一名。
6月10日,乌江区38个大队,遭受特大风雹袭击,倒塌房屋158间,部分房屋倒塌2740间,砸死3人,重伤40人,轻伤45人,受灾面积2.32万亩,共损失225万余元。
7月1日,和县开展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全县有12.8738万户,57.0830万人。
秋,北京气象杂志社、上海气象站、南京大学和省气象、植物、林业、地质等学会的专家、教授30余人,对高关公社的古朴树(当地群众称为“气象树”)进行为期3天的考察和学术讨论。
11月6日,和县后港公社发生0.7级地震。
1983年
2月,《人民日报》发表和县戚镇公社陈玲等15名妇女呼吁《我们要求第二次解放》的来信,引起省、地、县三级领导干部的重视。
8月26日,日本人类史教育访华团,来和县龙潭洞考察“和县猿人”遗址。
8月26日晚,和县按照省、地委的部署,开展全省范围内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第一战役的第一次统一行动。
9月10日,和县雍镇、沈巷、长建等公社,发现霍乱病人19例,卫生部门采取紧急措施,进行防治。
11月,全县开展思想战线上清除精神污染活动,整顿文化市场,查禁黄色书刊。
秋,和县城南乡太平大队专业户,采用塑料薄膜搭起大棚,生产蔬菜,获得成功,创出一条农民致富新路子。
冬,县人民政府拨款重修南义丰山杜村的“宋时梅”景点,建围墙,砌花台,铺小径。
是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授予和县科协为“农村科普红旗单位”称号。
是年,县体委陈昌铭被评为全国业余体校优秀教练员。
1984年
1月17日,全县连续4天普降大雪,交通、水、电均停止。
3月,安徽省卫生厅授予和县人民医院为“安徽省文明医院”称号。
3月20日,华东地区六省一市机械产品订货会议在和县召开,各种水泵订货856台,成交额158.4万元。
4月,和县撤销人民公社,更名为乡人民政府。
4月2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县第二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出席委员90名。
4月24日,和县召开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5月,和县改革干部制度,采取吸收录用和招聘相结合,以合同制办法补充干部。
7月29日,和县运动员许海峰,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第二十三届奥运会上,自选手枪慢射比赛中,以566环的成绩,夺得第一块金牌,打破了我国在奥运史上零的记录。
8月7日,中国共产党和县第五次代表大会在和城召开。
8月中旬,参加中澳第四次学术会议的考古学家7人,来和县龙潭洞“和县猿人”遗址考察。
10月,和县建立乡(镇)一级财政。
10月20日,和县召开“侯学涛奖学金”首次发奖大会,和县一中、二中的10名高中女学生受奖。
11月7日,乌江镇兴建一座年产10万吨的水泥厂。
11月11日,澳大利亚5位学者,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和安徽省文物局有关人员陪同下,参观龙潭洞“和县猿人”遗址。
11月底,县人民政府拨款10万余元,重修霸王祠竣工,建享殿5间,塑项羽仿青铜像一尊。
12月12日,全县农村生产大队改为行政村,设立村民委员会。
12月下旬,县成立整党办公室,对全县43个基层党委,842个党支部,1.86万名党员,分为四批进行整党。
是年,和县阀门厂与和县农业机械厂合并,改名为和县阀门总厂。
1985年
3月,中共安徽省委、省人民政府决定,将和县列入省综合经济体制改革县之一。
3月21日,和城文昌塔失火,县消防队抢救扑灭。后县政府拨款加固塔基,封闭塔门保护。
4月17日,参加西梁山战斗的老红军战士郑友三、李宗海等28人,在省、地、县民政部门负责人陪同下,前往西梁山参观。
5月1日,和城玉带河农贸市场建成开业,投资20万元,建筑面积1900平方米。
5月,县房管会在历阳镇、乌江镇,开展全国第一次房屋普查工作。
7月,和县实行工资改革,分为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工龄津贴和奖励工资等4种成分的工资制度。
8月,和县粮食统购改为合同定购。
8月20日,全县开展第一个五年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同时83457部队对越作战英雄报告团,来和县作英雄事迹报告。
9月10日,县人民政府召开第一个教师节庆祝大会,对从事教育工作35年的教师和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10月1日,和县至马鞍山市的过江汽车轮渡建成通航。
11月下旬,全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结束,共查出各类文物2024项(件),选出28件,参加省文物展览。
12月,县人民政府投资90万元,兴建和县羽绒厂。
是年,和县帆布厂从外地引进技术,生产各种轻重型帆布,获省优产品证书,产品远销日本、新加坡等国。
1986年
1月,全国第一届少年儿童乒乓球“连环杯”赛,在和县举办。和县获女少年乙组团体第一名,女少单打第一名。
2月11日,西埠乡陡沿行政村女青年葛天珍,在制作重达35公斤的特大爆竹时,操作不慎,发生爆炸,炸断右腿,抢救无效死亡。
4月,和县水泵厂生产的TS型清水泵,经国家机械部验收合格,作为定型产品,颁发了产品生产许可证,并与机械部通机所合作试制RS型热水泵。
秋,县人民政府拨款重修陋室,增建空花围墙一道。
秋,全县粮食总产达31.6876万吨,亩产338公斤,创和县历史上粮食总产量最高记录。
11月,和县牛屯河分洪道工程,开始施工。
1987年
1月20日,和城文昌宫市场建成,投资107万元,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
4月18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县第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出席会议委员149名。
4月19日,和县第十届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5月,县成立职改领导小组,开展全民事业单位的技术职称评定工作。
5月20日,国家投资100万元在原白渡桥西新建一条长110公尺、宽8.9公尺、高14.4公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大桥。
6月9日,中国共产党和县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
9月,新桥区长建乡(原和含行政专员公署所在地),建立“和含抗日根据地革命烈士纪念碑”。
10月26日,一辆机动三轮车与一辆货车,在县境柘乌路相撞,造成死亡4人,重伤4人,轻伤9人。
12月,南京师范学院地理系教授鞠孝铭,捐献1万元作为师范、高中学生奖学金基金。
是年,县妇联举办“和县首届家庭教育知识竞赛”活动,参赛人达2000余名。
是年,全县有27对男女青年举行集体婚礼。
1988年
1月,国务院批准,汪家山龙潭洞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月,和县土地管理局成立。
春,联合乡红光小学民办教师戚万道,发现即将倒塌的校舍,采取果断措施,使40余名学生免遭危险。
12月,《和县志》初稿编纂结束,共60余万字。
是年,石山林场发生松树线虫危害。
是年,全县完成国家布置的“省柴灶推广试点县”任务,并被评为全省农村能源先进县。
附:
1989年1月—1993年3月大事记略
1989年
1月6日,县政府召开蔬菜加工项目会议,计经委、外贸局、科委、农牧局、城南乡5个单位参加,主要研究蔬菜加工项目开发问题。
1月18日,公安部新闻发言人宣布:国务院批准29个市县,列为对外国人开放地区,和县列入在内。
2月14日,县委召开全县四级干部会议,表彰13个区、乡完成六项经济指标,并授予先进单位奖。
3月25日,县政府授予西埠、腰埠、孙堡、范桥、娘娘庙、前唐、新塘、南义、后港、善厚、高关、郑蒲、五显、黄渡等15个乡为初等教育乡的称号,并颁发合格证书。
3月29日,省政协视察团一行35人,来和县视察外贸加工厂、水泥厂、乌江农药厂、城南蔬菜大棚和牛屯河工程。
4月27日,县委通知全县各区、乡(镇)党委,县直各党委、党组、党总支或支部,认真学习《人民日报》4月26日社论《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
5月4日,和县水泵总厂成立。
5月11日,全省“秦油二号”油菜移栽高产现场会议,在和县召开。省农牧渔业厅和省直有关单位及16个地市、13个县农业部门负责人、技术干部参加会议。
5月15日,县委、县政府制定《治安联防组织暂行规定》发布实施。
6月28日,和县作为全国省柴节煤试点县,接受试点县工作验收组的验收。和县系全省第一个省柴节煤改灶率、完好率、热效率都达到100%的试点县。
7月16日,省委副书记孟富林带领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赴和县新桥等地察看灾情。
9月24日,和县城北乡农民马仁祥(回族),搞庭院经济有成效,并带动农民致富,被选为全国劳动模范,赴京参加全国劳模表彰大会。
10月,和县土地管理局被国家土地局授予“全国土地监察先进单位”,颁发《光荣册》。是年,被评为全国土地管理先进县。
12月,和县乌江镇石山行政村党支部,受到中共安徽省委的表彰。县委拍摄《石山堡垒》党员电教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省广播电台、北京《农民日报》都作了事迹报导。
1990年
1月14日,和县成立第四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3月上旬,全县颁发居民身份证。
3月5日,应省有关单位邀请,伊朗水利代表团一行8人赴和县驷马山考察水利工程设施情况。
3月16日,西梁山镇成立。
4月9日,和县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4月14日,范桥竣工剪彩。
5月26日,桃花桥竣工剪彩。
6月7日,和县石杨区遭龙卷风袭击,陶店、绰庙、石杨、金城4乡16个行政村受灾,8人受伤,20间房屋倒塌,林场刮断杉木2000多棵,全区经济损失达36.7万元。
7月30日,省委书记卢荣景、副省长汪涉云和省防汛指挥部负责人,前来和县西埠、香泉察看灾情,并慰问抗旱保苗干群。
8月17日,和县成立红十字会。
9月18日,省人大视察团,在省人大副主任陈天任带领下一行5人,来和县视察。
9月22日,和县著名射击运动员许海峰,点燃亚运会主会场巨型火炬。
9月25日,许海峰在亚运会男子个人自选手枪慢射60发决赛中,以600环成绩获得冠军,安徽省授予许海峰“贡献奖”,并记大功一次。
11月4日,和县召开《和县志》稿评议会,历任县委书记、县长应邀参加。
11月27日,巢湖地区第二次乡镇企业现场交流会在和县召开。
12月15日,省邮电局发来贺电,祝贺合芜光缆工程和县段埋缆任务胜利完成。
12月18日,和县人民政府成立驻沪办事处。
12月,和县油料年总产量44574吨,名列全省八强之一,全国百强之一。
是年,和县阀门总厂、水泵总厂被评为省先进企业。水泵总厂获省“创最佳经济效益”银牌奖、省机械厅“行业竞赛”金杯奖。
1991年
2月1日,县召开经济工作会议。
2月20日,省委书记卢荣景率省直有关部门,在地委书记胡之春、专员汪恒富陪同下,赴和县视察水泵、阀门总厂及城南、城北蔬菜生产。
2月28日,县四级干部会议召开,孙茂川县长作《坚持在改革中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城乡经济》报告,县委书记郑敬道作总结发言,会上表彰两个文明建设先进集体111个、先进个人465个。
3月13日,县委抽调县直机关134名干部,组成“双基”工作队,分赴十里、戚镇、西梁山等20个乡镇,进行为期半年的“双基”面上工作。
3月13日,县二轻局在巢湖地区二轻系统“牡丹杯”劳动竞赛中获最高奖——金杯奖。
3月16日,马鞍山——和县横向经济技术协作交流会,在马鞍山市宾馆举行。
3月18日,县政府对100万元产值以上的骨干乡镇企业厂长、经理,实行管理新体制。
5月2日,全县开展第二个五年普法,同时作出以法治县五年规划。
6月3日,全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6月4日,县委、县政府组织区、乡、镇党委书记和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赴江苏江阴、华西和山东的寿光、珠城等市、县参观学习。
6月14日,县境普降大雨,内河水位猛涨。防汛排涝进入紧张时期。6月13日24时,滁河水位14.27米,超过保证水位1米,造成绰庙乡先锋圩破堤。全县受涝面积43.27万亩。
6月20日,省委常委、副省长邵明,在地委书记胡之春陪同下,来和县视察灾情。
7月2—3日,2日上午6时20分左右,镇淮楼连遭暴雨袭击,该楼西南墙倒塌,压倒民房5间,伤2人。7月3日,该楼西北墙又倒塌。
7月3日下午,省委书记卢荣景、副省长邵明、省军区政委石磊,冒雨来和县视察灾情,并对和县抗洪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7月14日,18天共降雨1021.1毫米,全县67座中、小型水库溢洪0.5米左右。受灾农田66.46万亩,倒塌农房11216户,21500间,上报破圩133个、面积15.2万亩。
8月1日,县文化系统举办义演救灾晚会,共收到53个单位及个人捐款16.4万元。
8月3日,姥桥等地45个行政村遭龙卷风袭击,倒房497户76间;另有114户228间灾民棚刮倒,刮断电线杆734根,电线损失44640米,沉船1艘、损失砖坯40万块,窑厂房4间。
8月6—7日,和县又遭暴雨袭击,全县普降155毫米。
8月13—14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光宇赴和县石杨等地视察灾情。
9月2—4日,和县召开三级干部会议,县长孙茂川作《抓住机遇,坚定信心,千方百计振兴和县经济》报告。
9月15日,上海市首批援皖赴和新桥疫病防治工作队一行12人,诊治病人3001人次,手术17例,抢救处理103例。
继后,上海市第二批医疗队一行14人抵和,上海红十字会捐赠心电图机及20张病床。
9月16—18日,苏浙皖第八联防区工作会议召开,参加会议有滁州市、全椒、和县、江浦、老山林场的分管负责人,总结两年来护林联防工作。
9月19日,中央军委办公厅、解放军空军慰问团,由吕恒礼、冯永生两同志率领救灾车队,直抵和县,捐赠衣、被、鞋153331件。
10月7—9日,中央军委办、空政陆续捐赠衣被,全部分发到各乡镇灾民手中。
10月15日,加拿大——中国儿童健康基金会,向我省20个重灾县提供援助,分给和县3万元资金。
11月6日,全县组织水利检查工作。
11月21日,上午8时45分,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安徽省委书记卢荣景、省长傅锡寿和中央部委同志陪同下,由马和轮渡途经石跋河防洪闸工地看望民工。江总书记说:“好、好!同志们,这次,我们北京来的同志,来看望大家。今年,我们面临着这个历史上从来很少有的水灾,大灾之年要大治。大家完全响应了中央和省委的号召,把我们这个工程很快地、高质量地把它搞上去。谢谢大家。”
12月28日,县供销大厦隆重开业。
1992年
1月19日,南京市鼓楼区人大主任潘镜明率领10人,来和县考察蔬菜和粮食生产。
2月7日,省委副书记孟富林来和县视察。
2月13日,上海市徐汇、长宁两区教育局一行6人,专程来和县向灾区捐赠10万元。
2月14日,省民政厅批准和县撤区并乡,自此,下辖19个乡镇,其中11个乡,8个镇,374个村民委员会,13个居民委员会。
4月11日,县委、县政府召开2000人大会,认真贯彻中央决策,加快改革开放步伐。
5月6日,下午3时许,和县遭8—9级强暴风袭击,15个乡镇受灾,全县倒房396户1172间,蔬菜大棚损失18538亩,小弓棚损失2100亩,油菜损失68538亩,小麦损失11030亩,打死耕牛2头,家禽5000只,刮倒电杆1124根,树木3600棵,伤12人,重伤3人,砖坯损失650万块,价值20万元。
6月10日,全县两月来降雨不足80毫米,受旱面积达64万亩。
6月14日,和县喜降暴雨,平均降雨60—90毫米,缓解旱情。
7月6日,和县经济技术人才开发中心,举办为期三天的股票,证券知识培训讲座。
7月9日,乌江镇与南京市第一副业开发公司,正式签订建立乌江养殖分场的协议书。
7月21日,和县第二家中外合资企业合同章程正式签字,总投资1800万元。
7月30日,和县持续高温,日均气温高达35℃。
7月31日,和县第二批赴厦门联系经济开发项目人员陈业堂、郑夕兹、梁耕华、江家宏四人,在南京乘飞机失事,三人不幸遇难,江家宏身负重伤。
9月10日,省电视台播出《和县尊师重教,教育蓬勃发展》的报道。
9月11日,省长傅锡寿、省政府秘书长陈基余,由宣城来和县视察工厂及城市建设。
9月13日,应美国西克马公司邀请,以县委书记郑敬道为组长一行三人,赴美考察贸易。
11月20日,和县首家私营中外合资企业和城竹木有限公司开业。
12月29日,县邮电局开通无线寻呼业务,俗称BB机,总投资18万元,通讯距离直径25—40公里。
1993年
1月6日,和县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和城召开,经会议选举结果: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夏文正
副主任:朱德全、朱佩莲(女)、韩际培、王广宪、陆业馥、张应生。
县人民政府县长:钟鸣
副县长:童修本、张业山、褚志发、李大量、陈素萍(女)、王广玉、焦皓玉、褚绪轩。
县人民法院院长:陈学政
县检察院检察长:魏建民
1月7日,政协和县第五届第一次会议在和城召开,经会议公告宣布选举结果。
县政协主席:刘年青
副主席:洪世金、黄蒙金、朱江、黄善厚、李宗银、马仁俊
3月16—18日,召开中共和县第八次代表大会,经中共和县八届一次会议选举产生
县委书记:孙茂川
副书记:钟鸣、朱治玉、洪晓建
常委:孙茂川、钟鸣、朱治玉、洪晓建、童修本、韦世民、王苏妹、章恒清、陈其才。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