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五节 主要畜牧场
一、滁县地区大柳种羊场
1952年建场,位于滁州市广卫,隶属滁县地区农业局。前身是1949年12月兴建的皖北农业试验场大柳分场。当时主要任务是进行水稻、小麦试验研究和繁殖推广良种。1950—1952年,省农业厅为开发利用皖东山区自然资源,将省内金寨、巢南、滁县、芜湖湾址四个畜牧场合并,建立大柳种畜场即大柳种羊场。建厂初期,有耕地1294亩,其中新垦荒地占60%以上;有职工78人,畜舍86间,小牛26头,骡子5匹,绵羊107只。
1992年末,全场土地总面积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000亩,牧场4.8万亩。牧场中人工草场围栏面积1000亩。总人口650人,固定职工261人,离退休人员80人。场下设10个队。场办小学一所,有教职工8人,在校学生92人。场医务室有医生1人。工副业生产有石粉厂、水泥预制厂、加油站和服务社等。生产用房11238平方米,其中羊舍10438平方米。非生产用房9207平方米,其中职工宿舍8142平方米。拥有北京吉普车1辆,固定资产原值126.5万元,净值55.6万元,周转金46.1万元。
大柳种羊场为国家种羊生产基地,主要繁殖进口良种羊,供应各地发展养羊生产。1985年以前,最多有种羊534头,品种有苏联美利奴、德国美利奴、新西兰考力代、罗姆尼四个品种。近些年羊销量逐渐减少,国家也取消了种羊繁殖任务,种羊生产日趋衰落,除维持繁殖少量种羊外,主要进行农业生产和副业生产。1986—1992年,生产粮食3238吨,提供种羊2507只、鲜奶120吨。1961年发展了奶牛生产,1988年后,奶牛生产中止。最多年份向外提供种羊千只以上,到1992年,种羊存栏量只有1095只,当年出栏种羊492只。1986—1992年,七年总产值275.8万元,其中工副业产值40.1万元。1986—1989年四年中,盈利12.2万元,1990—1992年亏损33.6万元,盈亏相抵后,净亏损21.4万元。
二、滁州市种猪繁殖场
前身为滁县园艺场猪场。1970年夏,园艺场划归琅琊山铜矿后,猪场成为独立核算单位。因场址紧靠滁县师范学校,根据教育事业发展需要,于1979年5月迁址滁州市黄土山下,滁、来公路旁。1992年末,固定职工14人,其中:技术人员3人,管理人员2人,临时工1人,离退休人员5人。饲料地面积40亩。生产用房1286平方米,其中猪舍1143平方米;非生产用房340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41万元,净值37.3万元。国拨周转金2.4万元。
建场后以繁殖种猪为主,先后引进和繁殖了巴克夏、苏白猪、约克夏、长白猪、定远猪等9个品种,1986—1992年,提供良种猪3626头,其中,1992年提供良种猪708头。经营效益:七年中,1989年亏损1.4万元,其余6年经营收支持平或略有盈利,盈亏相抵后,亏损0.8万元。
三、滁州市乳牛场
该场前身是民国时期的国立牛种改良繁殖场。1955年场址改在滁城西南郊大丰山东麓。1992年末,牧场7500亩,固定职工147人,其中:技术人员14人,管理人员2人,临时工27人,离退休人员33人。拥有载重汽车2辆、拖拉机2台、饲料加工设备3台。生产用房4654平方米,其中牛舍2408平方米。非生产用房2958平方米,其中职工宿舍2658平方米;有奶粉、鲜奶软包装、乳酸菌饮料三条生产线。固定资产原值160.9万元,净值95.2万元。国拨周转金20.7万元。
1977年建立了奶粉车间,1979年建成麦乳精加工车间,以奶业生产为主,1986—1992年,生产鲜奶5191吨,平均年产鲜奶700吨以上。1992年生产鲜奶766吨,加工奶粉196吨,麦乳精21吨,酸牛奶78.9万瓶,美味奶和学生营养奶82万袋。生产的琅琊牌全脂奶粉,1985年被评为安徽省优质产品,1988年获中国食品博览会铜奖,1991年获国家农业部优质产品奖,1992年获世界优质食品奖。
建场以来,共培育优良奶牛1000余头,除满足本场需要外,同时支援了省内外农户饲养,受到过省、地、县及农业部畜牧总局的表扬。
1986—1992年,总产值1197.7万元,其中工副业产值963.2万元。七年中,前三年盈利,后四年持平,共盈利30.9万元。
四、全椒县兴云畜牧场
1958年建场,位于全椒县谭墩乡。原为全椒县财贸系统办的“兴云农场”,1961年划归农业部门。1963年改名为“全椒县耕牛繁殖场”,1963年纳入国营企业并改名为“兴云农牧场”,1972年定名“兴云畜牧场”。
1992年末,全场有职工46人,临时工56人,离退休人员19人。土地总面积6000亩,其中:牧场5000亩、耕地350亩。场设2个队,工副业生产企业有牧工商公司和饭店。生产用房340平方米,1987年后,宿舍和机械作价处理给职工。现有固定资产原值96万元,净值5.9万元。国拨周转金9.6万元。
原以繁殖耕牛为主,1979年以后,每年繁殖耕牛15头,提供良种猪100头左右,生产粮食10—15万斤。1985年后,以养猪、山羊为主。从山东省引进奶山羊,由于饲养管理得当,1985年繁育256只,当年存栏1100多只,1986—1992年,提供种牛9头、猪245头、羊1073只。经营效益总产值180.5万元,其中工副业产值49万元。七年中,三年盈利,一年持平,三年亏损,盈亏额分别为3.2万元、4.8万元,相抵后,净亏1.6万元。
五、定远县鸠山畜牧场
1956年初建场,位于定远县城西北鸠山,东西长5公里,南北宽4公里。建场初期有耕地320百;牧场3万亩,山林1万亩,有黄牛28头,草房20间。到1992年末,土地总面积21000亩,其中牧场20000亩。固定职工34人,离退休人员11人。生产用房2880平方米,其中牛舍1000平方米,职工宿舍1000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6.4万元,净值3.7万元。周转金11.8万元。
60年代初期曾养水牛28头,黄牛300多头、绵羊400多只,母猪100多头,生猪最高饲养量达1300头,因羊患恶性卡他热,全部被淘汰,开始引进秦川良种牛,60—70年代,因黄牛品质退化,不宜耕作等,亦先后被淘汰,现重点繁殖水牛,1986—1992年,繁殖种牛416头、羊138只。工副业生产有木材加工厂等。总产值38.8万元,七年中年年盈利,共盈利6.4万元。
六、定远县岱山种羊场
1961年建场,位于岱山水库东北侧、1963年名为“定远县岱山耕牛繁殖场”,1972年改名为“定远县岱山种羊场”。1964—1965年,饲养黄牛400多头。1977—1980年,每年养羊300—500只。1981—1985年,每年提供种羊80—140只,品种有德国美利奴、苏联美利奴、新西兰考力代等,年产羊毛1500公斤。
1992年末,土地总面积3200亩,其中牧场3000亩。固定职工21人,离退休人员3人。生产用房990平方米,其中羊舍790平方米;非生产用房630平方米,其中职工宿舍900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714万元,净值6.6万元。周转金6.5万元。
1986—1992年的七年中,三年经营收支持平,四年盈利,共盈利3.7万元。
七、定远县良种猪繁殖场
1960年建场,位于解放水库西侧。前身为定远县解放林场,经四次更名,于1977年定名为“定远县良种猪繁殖场”。
1992年末,土地总面积300亩,其中耕地280亩,固定职工49人,离退休人员5人。生产用房2860平方米,均为猪舍,职工宿舍1560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23.8万元,净值15.3万元。国拨周转金8.1万元。
该场以繁殖种猪为主建场初期,选购母猪46头,公猪3头,基本完成了“定远猪的提纯复壮任务,进入群体继代选育和纯种繁育推广、杂交利用阶段。1978—1985年,每年提供良种猪500—1000头。1986—1992年,提供种猪4359头,总产值24.4万元。1986年、1987年和1990年亏损10.6万元,其余四年经营收支持平或略有盈利,盈亏相抵后,共亏损10.5万元。
八、凤阳县种猪场
1977年建场,位于府城镇南15公里的周圩乡境内。建场前是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机械学院的“五、七”干校,1977年5月移交给凤阳县,同年6月建立猪场。
1992年末,土地总面积1300亩,其中耕地1000亩。固定职工57人,临时工12人,离退休人员7人。生产用房2207平方米,其中猪舍600平方米,非生产用房1885平方米,其中职工宿舍1845平方米。拥有饲料加工设备1台、面粉加工机1台。固定资产原值44.6万元,净值21万元。国拨周转金6.5万元。
该场在1978—1983年间,主要繁育种猪,年饲养量300—500头,提供良种仔猪150—500头。1984年以后转产,以繁殖农作物良种为主,1983—1985年每年生产粮食15—20万公斤,提供良种数万斤。1992年生产粮食225吨,出栏生猪317头,其中种猪52头,加工面粉350吨。经营效益:1986—1992年的七年中,1986年、1991年经营收支持平,其余年份盈利,盈利3.9万元。
九、嘉山县三界种牛场
1960年建场,位于嘉山县老三界东。前身为嘉山县畜牧繁殖场,牧场草地5000亩左右,农田200亩。1963年安徽省农业厅收回建立安徽省畜牧分场,以繁殖秦川种牛为主,1979年,省农业厅将该场下放给嘉山县。改名为“嘉山县三界种牛场”。
1992年末,土地总面积6000亩,其中耕地400亩,牧场5000亩(含人工草地600亩、围栏1000亩)其它用地600亩,固定职工50人,其中技术干部1人、管理人员4人,离退休人员16人,其它人员29人,生产用房3240平方米,其中牛舍2160平方米,非生产用房5895平方米,职工宿舍4260平方米。拥有载重汽车1辆、饲料加工设备1台。固定资产原值33.1万元,净值12.5万元。国拨周转金23.9万元。
该场以繁殖种牛为主。种牛品种有秦川牛、摩拉牛等。1981—1985年,每年提供秦川牛60—80头。1986—1992年,共提供种牛357头、羊245只。1992年生产粮食44吨,提供种牛15头,种羊90只、砖瓦20万块。
工副业生产有粮食加工厂、木材加工厂、小窑厂以及与县农机公司联办的加油站。
经营效益:1986—1992年,五年盈利,两年亏损,盈亏相抵后,净盈利4.7万元。
1952年建场,位于滁州市广卫,隶属滁县地区农业局。前身是1949年12月兴建的皖北农业试验场大柳分场。当时主要任务是进行水稻、小麦试验研究和繁殖推广良种。1950—1952年,省农业厅为开发利用皖东山区自然资源,将省内金寨、巢南、滁县、芜湖湾址四个畜牧场合并,建立大柳种畜场即大柳种羊场。建厂初期,有耕地1294亩,其中新垦荒地占60%以上;有职工78人,畜舍86间,小牛26头,骡子5匹,绵羊107只。
1992年末,全场土地总面积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000亩,牧场4.8万亩。牧场中人工草场围栏面积1000亩。总人口650人,固定职工261人,离退休人员80人。场下设10个队。场办小学一所,有教职工8人,在校学生92人。场医务室有医生1人。工副业生产有石粉厂、水泥预制厂、加油站和服务社等。生产用房11238平方米,其中羊舍10438平方米。非生产用房9207平方米,其中职工宿舍8142平方米。拥有北京吉普车1辆,固定资产原值126.5万元,净值55.6万元,周转金46.1万元。
大柳种羊场为国家种羊生产基地,主要繁殖进口良种羊,供应各地发展养羊生产。1985年以前,最多有种羊534头,品种有苏联美利奴、德国美利奴、新西兰考力代、罗姆尼四个品种。近些年羊销量逐渐减少,国家也取消了种羊繁殖任务,种羊生产日趋衰落,除维持繁殖少量种羊外,主要进行农业生产和副业生产。1986—1992年,生产粮食3238吨,提供种羊2507只、鲜奶120吨。1961年发展了奶牛生产,1988年后,奶牛生产中止。最多年份向外提供种羊千只以上,到1992年,种羊存栏量只有1095只,当年出栏种羊492只。1986—1992年,七年总产值275.8万元,其中工副业产值40.1万元。1986—1989年四年中,盈利12.2万元,1990—1992年亏损33.6万元,盈亏相抵后,净亏损21.4万元。
二、滁州市种猪繁殖场
前身为滁县园艺场猪场。1970年夏,园艺场划归琅琊山铜矿后,猪场成为独立核算单位。因场址紧靠滁县师范学校,根据教育事业发展需要,于1979年5月迁址滁州市黄土山下,滁、来公路旁。1992年末,固定职工14人,其中:技术人员3人,管理人员2人,临时工1人,离退休人员5人。饲料地面积40亩。生产用房1286平方米,其中猪舍1143平方米;非生产用房340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41万元,净值37.3万元。国拨周转金2.4万元。
建场后以繁殖种猪为主,先后引进和繁殖了巴克夏、苏白猪、约克夏、长白猪、定远猪等9个品种,1986—1992年,提供良种猪3626头,其中,1992年提供良种猪708头。经营效益:七年中,1989年亏损1.4万元,其余6年经营收支持平或略有盈利,盈亏相抵后,亏损0.8万元。
三、滁州市乳牛场
该场前身是民国时期的国立牛种改良繁殖场。1955年场址改在滁城西南郊大丰山东麓。1992年末,牧场7500亩,固定职工147人,其中:技术人员14人,管理人员2人,临时工27人,离退休人员33人。拥有载重汽车2辆、拖拉机2台、饲料加工设备3台。生产用房4654平方米,其中牛舍2408平方米。非生产用房2958平方米,其中职工宿舍2658平方米;有奶粉、鲜奶软包装、乳酸菌饮料三条生产线。固定资产原值160.9万元,净值95.2万元。国拨周转金20.7万元。
1977年建立了奶粉车间,1979年建成麦乳精加工车间,以奶业生产为主,1986—1992年,生产鲜奶5191吨,平均年产鲜奶700吨以上。1992年生产鲜奶766吨,加工奶粉196吨,麦乳精21吨,酸牛奶78.9万瓶,美味奶和学生营养奶82万袋。生产的琅琊牌全脂奶粉,1985年被评为安徽省优质产品,1988年获中国食品博览会铜奖,1991年获国家农业部优质产品奖,1992年获世界优质食品奖。
建场以来,共培育优良奶牛1000余头,除满足本场需要外,同时支援了省内外农户饲养,受到过省、地、县及农业部畜牧总局的表扬。
1986—1992年,总产值1197.7万元,其中工副业产值963.2万元。七年中,前三年盈利,后四年持平,共盈利30.9万元。
四、全椒县兴云畜牧场
1958年建场,位于全椒县谭墩乡。原为全椒县财贸系统办的“兴云农场”,1961年划归农业部门。1963年改名为“全椒县耕牛繁殖场”,1963年纳入国营企业并改名为“兴云农牧场”,1972年定名“兴云畜牧场”。
1992年末,全场有职工46人,临时工56人,离退休人员19人。土地总面积6000亩,其中:牧场5000亩、耕地350亩。场设2个队,工副业生产企业有牧工商公司和饭店。生产用房340平方米,1987年后,宿舍和机械作价处理给职工。现有固定资产原值96万元,净值5.9万元。国拨周转金9.6万元。
原以繁殖耕牛为主,1979年以后,每年繁殖耕牛15头,提供良种猪100头左右,生产粮食10—15万斤。1985年后,以养猪、山羊为主。从山东省引进奶山羊,由于饲养管理得当,1985年繁育256只,当年存栏1100多只,1986—1992年,提供种牛9头、猪245头、羊1073只。经营效益总产值180.5万元,其中工副业产值49万元。七年中,三年盈利,一年持平,三年亏损,盈亏额分别为3.2万元、4.8万元,相抵后,净亏1.6万元。
五、定远县鸠山畜牧场
1956年初建场,位于定远县城西北鸠山,东西长5公里,南北宽4公里。建场初期有耕地320百;牧场3万亩,山林1万亩,有黄牛28头,草房20间。到1992年末,土地总面积21000亩,其中牧场20000亩。固定职工34人,离退休人员11人。生产用房2880平方米,其中牛舍1000平方米,职工宿舍1000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6.4万元,净值3.7万元。周转金11.8万元。
60年代初期曾养水牛28头,黄牛300多头、绵羊400多只,母猪100多头,生猪最高饲养量达1300头,因羊患恶性卡他热,全部被淘汰,开始引进秦川良种牛,60—70年代,因黄牛品质退化,不宜耕作等,亦先后被淘汰,现重点繁殖水牛,1986—1992年,繁殖种牛416头、羊138只。工副业生产有木材加工厂等。总产值38.8万元,七年中年年盈利,共盈利6.4万元。
六、定远县岱山种羊场
1961年建场,位于岱山水库东北侧、1963年名为“定远县岱山耕牛繁殖场”,1972年改名为“定远县岱山种羊场”。1964—1965年,饲养黄牛400多头。1977—1980年,每年养羊300—500只。1981—1985年,每年提供种羊80—140只,品种有德国美利奴、苏联美利奴、新西兰考力代等,年产羊毛1500公斤。
1992年末,土地总面积3200亩,其中牧场3000亩。固定职工21人,离退休人员3人。生产用房990平方米,其中羊舍790平方米;非生产用房630平方米,其中职工宿舍900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714万元,净值6.6万元。周转金6.5万元。
1986—1992年的七年中,三年经营收支持平,四年盈利,共盈利3.7万元。
七、定远县良种猪繁殖场
1960年建场,位于解放水库西侧。前身为定远县解放林场,经四次更名,于1977年定名为“定远县良种猪繁殖场”。
1992年末,土地总面积300亩,其中耕地280亩,固定职工49人,离退休人员5人。生产用房2860平方米,均为猪舍,职工宿舍1560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23.8万元,净值15.3万元。国拨周转金8.1万元。
该场以繁殖种猪为主建场初期,选购母猪46头,公猪3头,基本完成了“定远猪的提纯复壮任务,进入群体继代选育和纯种繁育推广、杂交利用阶段。1978—1985年,每年提供良种猪500—1000头。1986—1992年,提供种猪4359头,总产值24.4万元。1986年、1987年和1990年亏损10.6万元,其余四年经营收支持平或略有盈利,盈亏相抵后,共亏损10.5万元。
八、凤阳县种猪场
1977年建场,位于府城镇南15公里的周圩乡境内。建场前是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机械学院的“五、七”干校,1977年5月移交给凤阳县,同年6月建立猪场。
1992年末,土地总面积1300亩,其中耕地1000亩。固定职工57人,临时工12人,离退休人员7人。生产用房2207平方米,其中猪舍600平方米,非生产用房1885平方米,其中职工宿舍1845平方米。拥有饲料加工设备1台、面粉加工机1台。固定资产原值44.6万元,净值21万元。国拨周转金6.5万元。
该场在1978—1983年间,主要繁育种猪,年饲养量300—500头,提供良种仔猪150—500头。1984年以后转产,以繁殖农作物良种为主,1983—1985年每年生产粮食15—20万公斤,提供良种数万斤。1992年生产粮食225吨,出栏生猪317头,其中种猪52头,加工面粉350吨。经营效益:1986—1992年的七年中,1986年、1991年经营收支持平,其余年份盈利,盈利3.9万元。
九、嘉山县三界种牛场
1960年建场,位于嘉山县老三界东。前身为嘉山县畜牧繁殖场,牧场草地5000亩左右,农田200亩。1963年安徽省农业厅收回建立安徽省畜牧分场,以繁殖秦川种牛为主,1979年,省农业厅将该场下放给嘉山县。改名为“嘉山县三界种牛场”。
1992年末,土地总面积6000亩,其中耕地400亩,牧场5000亩(含人工草地600亩、围栏1000亩)其它用地600亩,固定职工50人,其中技术干部1人、管理人员4人,离退休人员16人,其它人员29人,生产用房3240平方米,其中牛舍2160平方米,非生产用房5895平方米,职工宿舍4260平方米。拥有载重汽车1辆、饲料加工设备1台。固定资产原值33.1万元,净值12.5万元。国拨周转金23.9万元。
该场以繁殖种牛为主。种牛品种有秦川牛、摩拉牛等。1981—1985年,每年提供秦川牛60—80头。1986—1992年,共提供种牛357头、羊245只。1992年生产粮食44吨,提供种牛15头,种羊90只、砖瓦20万块。
工副业生产有粮食加工厂、木材加工厂、小窑厂以及与县农机公司联办的加油站。
经营效益:1986—1992年,五年盈利,两年亏损,盈亏相抵后,净盈利4.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