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淮河堤防管理
淮河堤防管理工作,分别由凤阳县和嘉山两县修防所负责。凤阳县修防所下设三个管理段,分别是车(车路口)临(临淮关)段,亦称方邱湖圈堤。长15.2公里;霍(霍和尚庵现亦称和尚庵)小(小溪集)段,全长29.3公里;霍小段分黄湾段20.6公里和枣巷段8.7公里。嘉山县修防所下分4个管理段:浮(浮山)柳(小柳巷)段,长6.8公里;泊岗引河段,长7.3公里;阚(阚台子)双(双炮楼)段,长15公里,苏堤段,长10.3公里。另外,淮河左岸泊岗圈堤长17.3公里,设左岸引河专管段和群管段。修防所和管理段负责堤防、涵闸的管理、维修、养护和护堤地的经营等。护堤地共有1.05万亩,其中凤阳县3388亩,嘉山县7288亩。1966年“文化大革命”以前,采取国家投资,社、队经营,收入分成办法,收入30%上缴修防部门;70%归社队并从中支付护堤员的劳动报酬。“文化大革命”期间,管理工作一度遭受破坏,树木被砍伐,损失严重。1971年起进行整顿。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逐渐改为管理段与护堤员签订承包合同,由护堤员承包堤防的管理、养护和护堤地的经营开发,收入中30%上交修防部门,70%归护堤员本人作为报酬。经不断完善,已栽有防浪林约26万棵,用材林14万棵,栽种条类105亩,每年产条约7万公斤,各种苗圃364亩。
二、高邮湖大堤管理
高邮湖大堤于1974年8月列入淮河干流堤防管理。1986年11月,省人民政府办公厅(86)102号文规定:凡防洪效益在一个县的均归所在县管理,其业务指导仍由省修防局负责,其岁修经费和人员经费由切块经费内包干使用;切块经费为人员经费1.3万元,岁修经费7万元。高邮湖大堤有3个管理段;百荡段,长13公里;大塘段,长9公里,洋湖段长12公里,共34公里。另兼管新白塔河北岸大堤三汊河闸至河口段,长14公里,分为2个管理段。1981年天长县人民政府《关于保护堤防、坝、渠道工程安全的通告》中,明确规定堤防两侧留有护堤地,凡过去预留或划拨的护堤地包括取土方塘、外滩地等范围内的土地均归国家所有,由修防部门负责管理。
三、内河堤防管理
全区除去淮河干流及高邮湖大堤设有专管机构和管理段外,尚有800余公里的内河堤防(包括沿淮河双炮楼以下安淮圩亦称丰收圩堤防)。这些堤防均由受益的乡、村进行管理。
建国前,沿滁河圩堤成立圩董会,管理圩务。建国后,改为圩务管理委员会,为群众组织,配主任、工程员、财务人员。管理任务是圩堤岁修计划、汛前汛后安全检查、圩堤的日常管理等。50年代至60年代进行联圩并圩,成一圩一乡或一乡数圩,圩管会在乡、村领导下进行管理,按田亩收取圩管费。80年代,有的圩管费与排涝站的水费合并征收,各自使用。圩堤的加固维修,一般在冬春农闲季节进行,由受益乡村出工。当圩堤加固或治理有较大上方任务,受益乡村难以胜任时,经过动员协商,由山丘区农民进行支援。60、70年代,圩区农民支援过山丘区兴修大中型水库等工程,山丘区支援圩区时,都是义务支援。1973年滁县进行四圩治理(即新开汪郢新河),动员13个公社民工2.6万人参加施工。1976年冬,来安县进行汊(汊河闸)马(马汊河口)段整治,动员25个乡5万多民工,完成土方300多万立方米。全椒、天长、嘉山等县都用过类似办法。
80年代,省水利厅对内河岁修给予适当补助,每年安排特大洪水防汛经费约15万元,如无特大洪水则用于滁河岁修。滁、来、全三县曾用此项经费完善部分河堤的块石护坡及涵闸的维修加固。各县也从切块的小农水经费中,安排部分经费用于内河堤防涵闸的维修、加固或改造。
80年代起,发现滁河圩堤及其支流圩堤有土栖白蚁危害。1982年,全椒县襄河左(北)岸白果树村,因白蚁蚁道漏水,圩堤塌洞几乎酿成决口;襄河口闸闸下滁河圩堤,因白蚁蚁巢筑在堤身居民住宅下面,室内地面突然塌陷,幸而不在汛期,得以及时处理。其他因蚁害而堤脚、堤身渗水漏水的曾多处发现。1985年滁州市在圩堤上进行灌粘土浆作防渗加固兼作防治白蚁危害,有一定效果。
四、拦河(湖)水闸管理
在滁县地区境内主要的拦河(湖)闸共有12座。其中属淮河修防系统管理的有花园湖口入淮河的花园湖闸,高邮湖大堤上的洋湖闸、沂湖闸;属省水利厅驷马山引江工程管理处管理的有滁河上的襄河口闸、晋集滁河一级抽水站的大王家节制闸;属滁县地区水利局管理的滁河上的汊河集闸;属全椒县管理的襄河上的襄河老闸和新闸;属来安县管理的新来安河上的水口闸,属嘉山县管理的女山湖闸,定远县管理的池河上的山许闸(在嘉山县马岗乡境内)和池河闸。池河上的山许闸和池河闸因女山湖引淮三级抽水站及山许以上面上抽水配套工程未建,两座闸均未动用,没有发挥过节制水位的作用,其他水闸都发挥了作用并有较好的效益。此外,在来安县城东新来安河上建有对河桥闸,闸门安装后即被冲毁,现只砌筑一小堰,蓄少量水供化肥厂使用。
花园湖口的花园湖闸和天长的沂湖闸、洋湖闸,既有蓄水和引淮河水和高邮湖水供灌溉之用,还有防止淮河水和高邮湖洪水倒灌的作用。其他所有闸都是为蓄水或抽引长江水和淮河水时节制水位用,没有防洪或调节控制泄洪流量的作用,水位超过最高灌溉蓄水位时,闸门全部敞开泄洪。女山湖闸闸门只能承受上游水压力,不能承受反向水压力,如淮河水位高,闸下水位超过闸上水位时,必须敞开闸门让淮水倒灌。
五、大中型水库管理
大中型水库都设有水库管理处或所,属于事业编制。但国家和地方财政部门不拨给事业费,其管理费用全部靠水费和开展多种经营维持。由于水费过低和开展多种经营的困难,其收入只能低水平的(不提折旧大修)维持简易工程维修和人员工资。1991年丰水年,能收支平衡的仅21个单位,亏损的达38个单位,占64%。1992年,59个水库管理处、所,仅有45个单位能收支持平或略有结余,有14个单位亏损,亏损面占24%。
管理的日常工作,主要是执行省或地区审批的控制运用计划,开展水文、水工观测工作,并进行资料的整理分析;汛期向各级防汛指挥部门或有关部门报水情,(雨量、水位、流量等)平时或定期进行工程的检查、观测和维护养护,以及土栖白蚁防治等。80年代还利用省水利厅拨给的水库岁修经费进行进库公路、输电线路、通讯线路等管理设施的维修和完善工作。
岁修工作中,工作量较大的是更新放水涵洞闸门。由于原来用止水橡皮的闸门容易损坏,漏水量较大,改用偶合式铸铁闸门,基本不漏水,维修工程量也大大减少。全区共更新闸门72处。土坝灌浆也是比较大的一项工作,全区最多时有10个灌浆队,已进行土坝灌浆的有30座大中型水库,5座小型水库,共钻孔7800孔,进尺8.67万米,共灌土坝31公里,灌入干土7.8万吨。管理工作中对土栖白蚁的防治是70年代末才开始的一项新工作。自1978年起,已挖巢750处,挖出最大的巢腔为1.3×1.6×0.7米。1980年,滁县金歪桥水库坝脚处渗漏水,民工上坝防汛,坝顶突然塌陷,一民工掉入洞内只外露一个头,大量白蚁活体从漏水中带出,几乎垮坝,经炸开溢洪道降低库水位才转危为安,汛后在坝后挖出4巢白蚁。
六、机电排灌站管理
机电排灌站同大中型水库一样,也是没有事业费的事业单位。1992年底,共有61个核算单位。此外,还有近800处为受益乡、村自己管理的小型站,仅有少数站配有专职人员或由乡水利站统一管理,绝大多数站仅固定少数农民工抽水时到站抽水,管理水平较低。
机电排灌站的管理工作,地县两级主要抓机电工培训、建立健全机电工班长、值班机电工的岗位责任制。80年代前后,着重恢复修订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维修保养制度。1982年起,滁县地区机电排灌站在各县局和站的配合下,进行泵站效率测试,并进行八项技术经济指标(设备完好率、能源单耗、用水定额、排灌成本、单位功率效益、渠系利用系数、自给率、安全运行率)的考核。1984年,滁县地区水利局配齐了一套测试仪表,到1992年底,共测试机泵组330台套。其中技改前的200台,平均装置效率为49.3%,能源单耗5.5千瓦小时/千吨米;技改后的120台,平均装置效率达57.01%,能源单耗4.77千瓦小时/千吨米。通过测试,为机泵的更新改造提供了依据,为技改后的经济效益和节能等提供了具体数据。
1984年起,针对机电设备老化失修逐年严重的情况,有计划地进行设备更新的技术改造,以及技改工作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安装、调试等工作,大部分由地区机电排灌站和各县的机电股或中心站进行。截止1992年,共技改266台电机、258台水泵和部分进水池厂房等土建工程。
国家管理的61个机电灌站,1991年有44个单位亏损,亏损面占72%;1992年属于旱年提水较多年份,仍有28个单位亏损,亏损面占46%。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