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三节 外汇管理
一、外汇业务
1985~1987年,全区出口创汇共留成外汇额度933.7万美元,其中本省口岸出口585.7万美元,委托外省出口48万美元;支出外汇额度累计476.9万美元,主要用于引进设备、技术和工农业生产的原材料;从外省、外地区调剂外汇额度共计为305.4万美元,主要用于冰箱厂、卷烟厂等引进的国外先进生产设备以及农用生产资料。到1987年止,全区共利用外资898.3万美元,间接外债项目3个,创汇企业87户。外汇券的收入1987年以前只有滁州市华侨商店与南谯宾馆两家,年收入不足万元。
1988年滁县外汇调剂交易所成立,其性质属于全民金融事业单位,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业务直属国家外汇管理局滁县分局领导。1988年至1992年,共调入外汇1433.6万美元,调出292万美元,为大中型企业如中国扬子电气公司电冰箱厂、滁州刨花板厂偿还外债和滁州卷烟厂、滁州电视机厂采购先进设备以及原材料解决了外汇的困难。
外汇管理业务工作的范围,包括外汇额度管理,出国用汇审核,非贸易外汇管理,外债管理——间接外债管理,“三资”企业管理——外商投资外汇管理,出口收汇核销管理,金融机构经营外汇业务管理,外汇调剂市场管理等。
二、侨汇
境内侨胞旅居数十个国家和地区。50年代虽已有侨汇汇入,但为数不多。如滁县一地,1955~1965年的10年中,每年约2万元人民币。60年代国家一再强调优待侨属,在汇款上给予优待。银行部门力争做到“保送、保密、迅速解付”。在当时物资供应紧缺的情况下,对不能敞开供应的商品实行凭“侨汇证”购买,但侨汇依然有限。“文化大革命”期间,侨属受到歧视,大多讳言有海外关系,侨汇几于断绝。1978年以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在贯彻国务院《关于积极争取侨汇意见》后,侨汇汇入逐年增加。1985至1987年的3年中,年汇入分别为37万元、58万元和55万元。1988年至1992年的5年中,年汇入分别为0.9万美元、2.1万美元、3万美元、4.53万美元和4.8万美元。
区内侨汇1987年以前大多经香港的中国、金城等银行中转,汇至合肥、蚌埠,再转本区有关县人民银行或工商银行办理解付。1987年8月中国银行滁州支行成立后,侨汇工作才直接由中国银行通汇。
1985~1987年,全区出口创汇共留成外汇额度933.7万美元,其中本省口岸出口585.7万美元,委托外省出口48万美元;支出外汇额度累计476.9万美元,主要用于引进设备、技术和工农业生产的原材料;从外省、外地区调剂外汇额度共计为305.4万美元,主要用于冰箱厂、卷烟厂等引进的国外先进生产设备以及农用生产资料。到1987年止,全区共利用外资898.3万美元,间接外债项目3个,创汇企业87户。外汇券的收入1987年以前只有滁州市华侨商店与南谯宾馆两家,年收入不足万元。
1988年滁县外汇调剂交易所成立,其性质属于全民金融事业单位,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业务直属国家外汇管理局滁县分局领导。1988年至1992年,共调入外汇1433.6万美元,调出292万美元,为大中型企业如中国扬子电气公司电冰箱厂、滁州刨花板厂偿还外债和滁州卷烟厂、滁州电视机厂采购先进设备以及原材料解决了外汇的困难。
外汇管理业务工作的范围,包括外汇额度管理,出国用汇审核,非贸易外汇管理,外债管理——间接外债管理,“三资”企业管理——外商投资外汇管理,出口收汇核销管理,金融机构经营外汇业务管理,外汇调剂市场管理等。
二、侨汇
境内侨胞旅居数十个国家和地区。50年代虽已有侨汇汇入,但为数不多。如滁县一地,1955~1965年的10年中,每年约2万元人民币。60年代国家一再强调优待侨属,在汇款上给予优待。银行部门力争做到“保送、保密、迅速解付”。在当时物资供应紧缺的情况下,对不能敞开供应的商品实行凭“侨汇证”购买,但侨汇依然有限。“文化大革命”期间,侨属受到歧视,大多讳言有海外关系,侨汇几于断绝。1978年以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在贯彻国务院《关于积极争取侨汇意见》后,侨汇汇入逐年增加。1985至1987年的3年中,年汇入分别为37万元、58万元和55万元。1988年至1992年的5年中,年汇入分别为0.9万美元、2.1万美元、3万美元、4.53万美元和4.8万美元。
区内侨汇1987年以前大多经香港的中国、金城等银行中转,汇至合肥、蚌埠,再转本区有关县人民银行或工商银行办理解付。1987年8月中国银行滁州支行成立后,侨汇工作才直接由中国银行通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