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三节 群众学术团体
一、滁县地区科学技术协会
科学技术协会是在科普协会基础上延伸与发展起来的。本区1958年开始成立科普协会。1966年后,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全区科普协会基本瘫痪,1976年11月始得恢复。滁县地区科普协会定行政编制5人,为地区革命委员会局一级机构。
1977年12月正式成立滁县地区科学技术协会,归口科委。1983年11月机构改革后归属党群口,定行政编制7人,事业编制3人。内设学会部、科普部,成立了下属事来单位——科技咨询中心。1992年有专职科协干部13人,拥有一定规模的办公设施、科普手段、学会活动场所和科技咨询网络。
地区科协恢复后,各县相继恢复县级科协。到1992年止,全区县级科协共有职工52人。各县(市)科协均设学会部、科普部、咨询部或科技咨询中心。
二、学会、协会、研究会
本区于1978年成立了农、林、气象、医学、中医、护理、物理、数学八个学会。1979至1984年成立了水利、水产、茶叶、蚕桑、畜牧、农机、电子、计量测试、机械工程、地理、化学化工等学会。1984至1992年成立了公路、建筑工程、广播电视,电机工程、药学、预防医学等学会。到1992年底,全区共有39个地级学会,拥有会员6108人。
滁县地区学(协)会、研究会一览表
地级学会是按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及相关学科组建的,具有跨部门、跨行业、横向联系广泛等特点。地级学会具有独立开展学术交流,编制技术资料,对会员进行知识更新,开展“三优”(优秀论文、优秀学会干部和优秀会员)评比,参予科技开发、技术服务的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经济建设的发展。
地级学会的最高权力机关是会员代表大会,一般4—5年召开一次,审议学会工作报告,选举学会理事会,制定学会工作计划,开展学术交流等活动。地级学会业务上接受省级相关学会的指导。
科学技术协会是在科普协会基础上延伸与发展起来的。本区1958年开始成立科普协会。1966年后,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全区科普协会基本瘫痪,1976年11月始得恢复。滁县地区科普协会定行政编制5人,为地区革命委员会局一级机构。
1977年12月正式成立滁县地区科学技术协会,归口科委。1983年11月机构改革后归属党群口,定行政编制7人,事业编制3人。内设学会部、科普部,成立了下属事来单位——科技咨询中心。1992年有专职科协干部13人,拥有一定规模的办公设施、科普手段、学会活动场所和科技咨询网络。
地区科协恢复后,各县相继恢复县级科协。到1992年止,全区县级科协共有职工52人。各县(市)科协均设学会部、科普部、咨询部或科技咨询中心。
二、学会、协会、研究会
本区于1978年成立了农、林、气象、医学、中医、护理、物理、数学八个学会。1979至1984年成立了水利、水产、茶叶、蚕桑、畜牧、农机、电子、计量测试、机械工程、地理、化学化工等学会。1984至1992年成立了公路、建筑工程、广播电视,电机工程、药学、预防医学等学会。到1992年底,全区共有39个地级学会,拥有会员6108人。
滁县地区学(协)会、研究会一览表
地级学会是按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及相关学科组建的,具有跨部门、跨行业、横向联系广泛等特点。地级学会具有独立开展学术交流,编制技术资料,对会员进行知识更新,开展“三优”(优秀论文、优秀学会干部和优秀会员)评比,参予科技开发、技术服务的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经济建设的发展。
地级学会的最高权力机关是会员代表大会,一般4—5年召开一次,审议学会工作报告,选举学会理事会,制定学会工作计划,开展学术交流等活动。地级学会业务上接受省级相关学会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