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二节 体育训练
全区有地区业余体校及六县一市业余体校共8所,有单项运动学校3所:滁州体操技巧运动学校、全椒举重运动学校、凤阳摔跤柔道运动学校。这11所学校共设体操、技巧、田径、游泳、举重、摔跤、柔道、拳击、棋类(围棋、中国象棋)、射击、测向、篮球、排球、女子手球、乒乓球、武术等17个运动项目,有专职教练29人,兼职教练40人(体育教师)。仅1991年就有542人次参加专项业余训练,当年向省体工队输送15人,向省体校输送28人,向高等院校输送3人。
1961年11月,正式成立滁县地区少年儿童业余体校,开设体操、篮球、乒乓球、无线电工程、报务、航空模型、航海模型等项目,招收100多名学生。1962年起,业余体校陆续添置了体育器材,条件逐步改善。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体校的正常业余训练中断。1970年恢复业余训练,游泳教练带领学生和下放知青在水库中练游泳,体操、田径和乒乓球教练也积极带队训练,体操队成绩突出。1972年举行安徽省青少年体操比赛,滁县地区队获得男、女甲组团体总分第一名,5名学生代表安徽省参加全国体操比赛,获团体总分第四名。陈林在体操教学中成绩突出,被选为安徽省业余体校代表,出席了1973年全国训练工作会议。1976年,地区体校体操班增设技巧项目。1973年底至1980年,地区体校向省队输送23名运动员,他们先后在省、国家、世界比赛中取得优秀成绩,如陈大群多次获得全国体操比赛男四全能冠军。1978年10月,全国业余训练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工作会议在烟台市召开,张庆祥和陈林作为省先进集体代表出席会议,陈林被评为全国业余训练优秀教练员。1979年,全国第四届运动会在北京召开,滁县地区体校作为全国先进集体出席了大会,受到国家体委的表彰和奖励。
地区体校承担的省重点布局的体操、技巧班(当时两个班40名建班任务)于1980年6月开学,对学生实行训练、文化学习、生活三集中,成绩大幅度提高。至1987年,地区体校体操、技巧重点班向省队输送了26名后备人才,其中有16人达到健将级标准,24人次获全国冠军,5人参加世界锦标赛(其中3人获4枚银牌和2枚铜牌)。体操技巧班的运动员或输送出去的优秀体育人才,在多次大赛中获得全国冠军18人次,获省内团体冠军18次,全能冠军35人次,单项冠军84人次;在全国业余体校体操、技巧比赛中获得5个单项冠军和8个亚军。1983年,滁县地区体校第二次被评为全国业余训练先进集体。1984年11月24日,由省体委、省教委、滁县行署批准,正式成立“滁州体操技巧运动学校”,它与地区业余体校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1986年,地区体校第三次被评为全国业余训练先进集体。
1989年,体校开设了体操、技巧、田径、射击、篮球、手球、摔跤、棋类等8个项目,有学生173人,教练员17人。1991年增设无线电测向、拳击共10个项目,有学生210名、教练20名。在1991、1992年里,无线电测向队、技巧队、男子篮球队分别代表安徽省参加全国青少年比赛,获得金牌11枚、银牌6枚、铜牌7枚。由地区体校输送到省体工队的优秀运动员蔡陈、吴铭先后获世界技巧锦标赛男子四人和男子单人冠军。两校共向上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21人。在安徽省第七届运动会上,地区体校共获金牌24枚、银牌23枚、铜牌19枚,4至8名奖牌61枚,总分725分。金牌占地区总金牌数36枚的67%,总分占地区总团体分1141分的63.5%。体操技巧运动学校1992年被省体委授予业余训练先进集体称号。
国家体委副主任刘吉与省体委主任郑牧民,副省长杜宜谨和省委秘书长等分别于1991年8月、1992年4月视察了体校。
1961年11月,正式成立滁县地区少年儿童业余体校,开设体操、篮球、乒乓球、无线电工程、报务、航空模型、航海模型等项目,招收100多名学生。1962年起,业余体校陆续添置了体育器材,条件逐步改善。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体校的正常业余训练中断。1970年恢复业余训练,游泳教练带领学生和下放知青在水库中练游泳,体操、田径和乒乓球教练也积极带队训练,体操队成绩突出。1972年举行安徽省青少年体操比赛,滁县地区队获得男、女甲组团体总分第一名,5名学生代表安徽省参加全国体操比赛,获团体总分第四名。陈林在体操教学中成绩突出,被选为安徽省业余体校代表,出席了1973年全国训练工作会议。1976年,地区体校体操班增设技巧项目。1973年底至1980年,地区体校向省队输送23名运动员,他们先后在省、国家、世界比赛中取得优秀成绩,如陈大群多次获得全国体操比赛男四全能冠军。1978年10月,全国业余训练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工作会议在烟台市召开,张庆祥和陈林作为省先进集体代表出席会议,陈林被评为全国业余训练优秀教练员。1979年,全国第四届运动会在北京召开,滁县地区体校作为全国先进集体出席了大会,受到国家体委的表彰和奖励。
地区体校承担的省重点布局的体操、技巧班(当时两个班40名建班任务)于1980年6月开学,对学生实行训练、文化学习、生活三集中,成绩大幅度提高。至1987年,地区体校体操、技巧重点班向省队输送了26名后备人才,其中有16人达到健将级标准,24人次获全国冠军,5人参加世界锦标赛(其中3人获4枚银牌和2枚铜牌)。体操技巧班的运动员或输送出去的优秀体育人才,在多次大赛中获得全国冠军18人次,获省内团体冠军18次,全能冠军35人次,单项冠军84人次;在全国业余体校体操、技巧比赛中获得5个单项冠军和8个亚军。1983年,滁县地区体校第二次被评为全国业余训练先进集体。1984年11月24日,由省体委、省教委、滁县行署批准,正式成立“滁州体操技巧运动学校”,它与地区业余体校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1986年,地区体校第三次被评为全国业余训练先进集体。
1989年,体校开设了体操、技巧、田径、射击、篮球、手球、摔跤、棋类等8个项目,有学生173人,教练员17人。1991年增设无线电测向、拳击共10个项目,有学生210名、教练20名。在1991、1992年里,无线电测向队、技巧队、男子篮球队分别代表安徽省参加全国青少年比赛,获得金牌11枚、银牌6枚、铜牌7枚。由地区体校输送到省体工队的优秀运动员蔡陈、吴铭先后获世界技巧锦标赛男子四人和男子单人冠军。两校共向上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21人。在安徽省第七届运动会上,地区体校共获金牌24枚、银牌23枚、铜牌19枚,4至8名奖牌61枚,总分725分。金牌占地区总金牌数36枚的67%,总分占地区总团体分1141分的63.5%。体操技巧运动学校1992年被省体委授予业余训练先进集体称号。
国家体委副主任刘吉与省体委主任郑牧民,副省长杜宜谨和省委秘书长等分别于1991年8月、1992年4月视察了体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