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五节 伊斯兰教
明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信奉伊斯兰教的王瑛受朱元璋之命至定远安抚,后即在此屯田安家,在王回岗街南头建成规模宏大的清真寺,并请阿訇主持教务,是伊斯兰教传入本区之始。
明末清初,随着北方回民的大量内迁,滁县、来安、全椒、凤阳、天长等县境内也先后建起了清真寺。在定远县,范围也相应扩大,清真寺随之增建。仅二龙乡就建有街南、街北、后汤、张圩、小岗、西寺、大安等7座清真寺。此外,定城南关内外及藕糖、池河、三和、高塘、青岗、果园岗、石门浅、仓镇、天河等地各建寺1所,全县合计有清真寺18座(亦称十八坊)。18座清真寺均系砖瓦结构,屏门格扇,规格讲究、布局合理。殿内雕刻精美,气宇轩昂。大门前均有青石台阶,殿前墙壁均立石碑,正面刻有阿文记述伊斯兰教义,背面刻有寺史和回民、回族官员捐款银两,监工、木、泥、石工姓名等。每寺均有讲堂、水房、阿匐住所和停置葬具处。还有回民公有田产,以备为阿訇生活、维修寺院及添置葬具之用,由地方回民选任管理人员负责收支事项并定期向回民公布。
抗日战争时期,各地清真寺均不同程度遭到日伪毁坏,十八坊清真寺正殿皆毁,仅有少数偏房。抗战胜利后,回民捐资对十八坊清真寺进行了维修,并增建了一些草房以维持必要的回民风俗习惯和正常的宗教活动。
建国后,提倡宗教信仰自由,据1988年统计,全区有清真寺27座,其中凤阳县4座、全椒县4座、嘉山县2座、来安县2座、定远县9座、滁州市6座;住寺陶訇14人,散班阿訇11人,哈里发6人;参加礼拜人数约1002人,其中凤阳县有400人,全椒县有300人,嘉山县有150人,滁州市有87人,定远县有65人,另有30人在寺开放点做礼拜。至1992年底,共有清真寺13座,阿訇18人,教徒9525人。
明末清初,随着北方回民的大量内迁,滁县、来安、全椒、凤阳、天长等县境内也先后建起了清真寺。在定远县,范围也相应扩大,清真寺随之增建。仅二龙乡就建有街南、街北、后汤、张圩、小岗、西寺、大安等7座清真寺。此外,定城南关内外及藕糖、池河、三和、高塘、青岗、果园岗、石门浅、仓镇、天河等地各建寺1所,全县合计有清真寺18座(亦称十八坊)。18座清真寺均系砖瓦结构,屏门格扇,规格讲究、布局合理。殿内雕刻精美,气宇轩昂。大门前均有青石台阶,殿前墙壁均立石碑,正面刻有阿文记述伊斯兰教义,背面刻有寺史和回民、回族官员捐款银两,监工、木、泥、石工姓名等。每寺均有讲堂、水房、阿匐住所和停置葬具处。还有回民公有田产,以备为阿訇生活、维修寺院及添置葬具之用,由地方回民选任管理人员负责收支事项并定期向回民公布。
抗日战争时期,各地清真寺均不同程度遭到日伪毁坏,十八坊清真寺正殿皆毁,仅有少数偏房。抗战胜利后,回民捐资对十八坊清真寺进行了维修,并增建了一些草房以维持必要的回民风俗习惯和正常的宗教活动。
建国后,提倡宗教信仰自由,据1988年统计,全区有清真寺27座,其中凤阳县4座、全椒县4座、嘉山县2座、来安县2座、定远县9座、滁州市6座;住寺陶訇14人,散班阿訇11人,哈里发6人;参加礼拜人数约1002人,其中凤阳县有400人,全椒县有300人,嘉山县有150人,滁州市有87人,定远县有65人,另有30人在寺开放点做礼拜。至1992年底,共有清真寺13座,阿訇18人,教徒952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