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文艺创作
滁州以山川峻美而著称。唐韦应物刺滁州,咏《滁州西涧》诗:“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画景写意,传诵广远。北宋欧阳修知滁州,写出著名散文《醉翁亭记》、《丰乐亭记》,为描写滁州山水脍炙人口的名篇。历代文人墨客如李幼卿、李德裕、李绅、王禹偁、辛弃疾、陆游、赵秉文、王守仁、文徵明、王世贞、王铎、袁枚等,或为政于滁,或宦游于此,登高舒啸,临流吟赋,留下了数以千计的名章佳作。此后,以琅琊山和醉翁亭为题的山水诗文及研究历久不衰。
清光绪《滁州志》记载,北魏至明清,历代滁州籍有诗文存世者26人,著作36种;另有8人著作14种未梓,毁于兵燹。
清末,滁州籍女诗人张佩兰,著有《吟香阁诗存》;吕汶,多有诗作,今存《哭子》诗二首与张佩兰诗三首均选入《安徽名媛诗词征略》。章心培,字仲如(亦中如),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中优贡,任清河县知事。晚年归滁,酷好古籍诗文,著有《知事诗集》。民国时期,因战乱,作者渐少,且所著亦多散失。
新中国建立初期,境内无创作组织,业余作者多自行创作。1956年1月,县文教局创办《琅琊文艺》,辅导业余作者进行创作,共出刊10期,发表各类文艺作品238件。1956年秋,滁县文化馆举办首期文艺创作学习班,并成立滁县文艺创作组。1958年,成立滁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辖8个公社文联,组织辅导文艺创作小组255个。同年10月,县文联创办《琅琊》文艺月刊,发表业余作者文学作品。1956至1960年,境内作者被吸收加入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后转为省作家协会)为会员的有姜义田、王庆丰等。1958年,群众性的民歌、民谣、诗歌、剧目创作十分活跃,但作品大都围绕、配合政治运动和中心工作,带有“浮夸”色彩。此后,因“三年困难”时期,县、公社文联先后解体,群众性的文艺创作也落入低潮。
1962年4月,贯彻中共中央批转国家文化部党组和文联党组《关于当前文学艺术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草案),境内文艺作者坚持“业余、自愿、小型、多样”的原则,注意培养“工农兵”文艺作者。1965年,滁东公社农民陈继安创作了短篇小说《兵》(《安徽文学》),山林公社农民邹贵友创作曲艺作品《贫农的儿子上北京》(《曲艺》),两人都出席了全国第二次青年文艺创作积极分子代表会议。1965年冬,农村业余作者王勤创作的现代小戏曲《一根竹竿》、《一把算盘》在全县创作剧目调演中获剧本创作奖,并到省汇报演出。省内外多处演出,颇有影响。
“文化大革命”期间,部分作者受到“批判”和迫害,文艺创作工作多有波折。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地区文联和县文化部门多次举办文学、戏曲创作学习班、读书班,并邀请省内外著名作家、学者、编辑到滁举办文学讲座,推荐文学作品。1981年,地区文联创办《清流》文学杂志(内部发行)。《滁州报》也专辟《琅琊》、《醉翁亭》等文艺副刊,举办文学创作函授班,辅导业余作者从事文学创作。境内文艺创作重新活跃。1983年9月,创办滁县(后改为滁州市)业余文艺学校,设文学、音乐、美术3班,招收学员(不脱产)150余人。1984年4月,成立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筹委会),辖:文学、美术、摄影、音乐等协会,并创办《紫薇》文艺报,发表本地业余作者的文学作品。1984年11月1日,安徽省第三届淮河乡土文学笔会在滁召开,滁州市文艺学校文学班学员列席听取笔会发言,对促进本地业余文学创作颇有影响。1985年8月4日,由中国文联,滁县地区行署发起筹建的“中国文艺之家”(即琅琊书斋)在琅琊山深秀湖畔破土动工,省长王郁昭为书斋题名。琅琊书斋建成后,常有全国著名作家来滁深入生活和创作。1985年10月,中共滁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在滁举办首届“醉翁亭”散文节,全国著名的散文家林非、苏晨、柯蓝、何为、贾梦雷等50余人会,并分组到皖东各县和境内珠龙、三官等地参观访问,创作了多篇散文,结集《新醉翁亭记》。
1986年5月5日,中共滁州市委转发市文联党组《关于繁荣文艺创作几个问题的报告》,市文联实行为业余作者“请创作假”和奖励有成果作者的措施,进一步促进全市文艺队伍的建设和文艺创作的繁荣。同年,全市共有“春蚕”、“阳光雨”、“野草”、“南湖”、“野渡”等文学社团15个,成员350人。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26篇。1987年,市文化局设立创作室,辅导业余作者创作出一些较好的戏曲作品。至1987年底,滁州市加入中国戏剧家协会、曲艺家协会会员1人,中国民间文学艺术家协会会员2人;中国作家协会安徽分会会员3人,中国戏剧家协会安徽分会会员9人,中国美术家协会安徽分会会员4人,中国音乐家协会安徽分会会员5人,中国书法家协会安徽省分会会员3人,中国摄影家协会安徽分会会员1人。
二、书画摄影 明代,滁州籍书画家有童心、王彦文、夏守成等。童心,字菱石,年少力学,工楷书。州境匾额屏记多出其手。80余岁犹于灯下写唐诗绝句于瓜仁上。王彦文,精楷书、工绘画。夏守成,明太学生。其题咏著述为时所推重。尤精于书法,有临摹《圣教序帖》行世。
清末及民国初,滁州善书者有侯度、黄铎、章家琮、黄伯甫、黄仲甫、余介夫、顾华新、汪肇庆等。侯度,字谨之。专工行草,得晋人意。据余叔文《文坛杂忆》记载:侯度书法“一划、一字、一联,均笔划一致,无深浅粗细之分,笔气圆熟,婉若游龙,尤以每字写完,犹余力未尽,锋芒流动,挥洒自然,享盛名于江北一带,垂数十年”。1985年,市文化局文物股征得陆志奇捐赠侯度行草1幅4联。黄铎,字子宣,号小园,又号鹭州诗渔。清同治六年(1876年)举人,任安徽州府教谕,善书画,喜绘墨菊、松石。有大量书画传世。章家琮,号壁斋,拔贡,中光绪十一年(1885年)副榜,著有《嗷雁轩吟草鸣秋阁胜句》,居滁期间与黄铎题书有“踏云”、“玻璃沼”等多处石刻于琅琊山、醉翁亭。黄伯甫擅魏隶,规摹峻整。其弟黄仲甫,字毂贻,号艺五,禀生。一生酷爱书法,以大篆见长,石鼓、金文深严自在。为琅琊山、醉翁亭题篆铭多处,书法誉冠江淮。民国21年(1932年),商务印书馆将其字制成珂罗版印本。余介夫,擅写十七帖,所书简而有神,乐为人写中堂。顾华新、汪肇庆,一以行书清秀怡人,一以魏碑工稳应世。王王孙,民国元年生。幼时喜爱瓦砾,渐习刻字。后赴京求教马豹章,马教以运腕、奏刀之工巧,赠印史、典、谱,让其返滁习练。迨至民国20年,王专精有益,复赴京求教,马见其作品,甚为惊异,选其精品佳作,大会宾客,为之揄扬。王从此扬名于京。民国38年赴台,专攻篆刻,亦擅长书法、绘画,不宗一派一家,有独特风格,为现代中国著名金石、书画家。
新中国建立后,50年代滁州籍书画家有汪云峰。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生,初拜师学画人物肖像。30岁前后钻研微雕艺术。1956年参加全国艺人代表大会。所刻牙雕小字在显微镜下字字清晰,功力颇深。其代表作品有细粒象牙雕刻《共同纲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个宪法》等。50至60年代中期,境内书画、摄影由文化馆辅导创作或自行创作,一般于节日期间,在文化馆展览室举办书画、摄影联展或个人作品展览。80年代,滁州市文联成立后,书画、摄影创作更趋繁荣。1986年,杜惠化出版《草书的识别书写与欣赏》,并以其口书草书而称著。市文联设立书画、摄影协会;市老干部局、老龄工作委员会分别成立老干部书画协会、老年书画协会。青年书画爱好者自发组织市青年书画协会和琅琊印社。1986年,戴武在全国钢笔书法比赛中获青年组三等奖。赵国庆、王家国摄影作品《磋商》在全国范围的比赛中获优异奖。孙全斌电影宣传画《为什么生我》在华东六省一市联展中获三等奖。吴伯初的书法作品在全省金融系统展览中获一等奖。二中教师郑玉玲的水彩画参加了福建省水彩画展。1986年,安徽省六市(滁州、阜阳、宿州、六安、巢湖、屯溪)政协、文联共同举办书画联展。滁州参展的30幅作品以“门类齐全,有所创新”获得好评。
滁州市作者文学、摄影、书画主要文艺作品目录一览表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