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投递
建国前,县内邮件投递为不定期步班,或三日、或五日、或七日,时间不等。由邮差轮流跑古河镇、赤石埠、大马厂、二郎口和石沛桥等地邮政所(包括代办所)。当时县内仅有全(椒)乌(衣)、全(椒)赤(镇)古(河)两条日班,邮路长度100公里。
建国后,1949年全椒邮路增至180公里,线路如下:
①滁县城——全椒城(干线),全椒城——百子楼——陈浅——大郑——界首——南腰铺——五里墩——全椒城(支线),由两个乡邮员轮流走送,一日干线、一日支线;
②全椒城——石沛桥——枣岭集——黄栗树——周家岗——孤山贾——大马厂——东王集——草庵——郑觉桥——全椒城,由两个乡邮员轮流走送,一天去大马厂,一天回全椒城;
③全椒城——武家岗——中心集——太平庵——二郎口——赤镇集——程家市——古河镇——黄庵——小集——二郎口——全椒城,由两个乡邮员轮流走送,一日至古河镇,一日回全椒城;
④县局、古河营业所至各代办所之间(以上三条邮路不经过的地方),由乡邮员投递。
1952年,古河成立营业处,增加古河——大墅——管坝——章辉邮路,由乡邮员投递,至1953年止县内有邮路452公里。1956年合作化高潮中,农村邮路迅速发展,邮路增至753公里。1984年,全县邮路总长度为914公里,可直接投递区、乡、村、公办中小学,投递班次为逐日班和隔日班两种。
建国前,全椒出口邮件均用毛驴或自行车运至乌衣,再由火车运往全国各地。进口邮件从乌衣运回县局分拣后,再由步班乡邮员送至古河、大马厂。1953年,全椒至滁县公路临时通车,邮件委托县汽车站转运。1955年合浦公路通车后,古河、二郎邮件也改为汽车转运,邮局派员押送直至1963年。1963年起,合肥至天长邮车开通,每天分别从合肥、天长对开,邮车途经古河、二郎、武岗、全椒城、滁县,沿途每个支局均予停靠,邮件转运较为方便。七十年代起,邮件投递改步行为自行车、摩托车代步。
二、汇兑
建国前,汇兑为汇票寄送,汇款定额,按票面价值收汇和兑付。
1949年至1951年,采用保价寄款方法办理汇兑业务(即现金装入保价信封内随信同走)。1950年全椒出口汇票为1700张,1951年为4800张。1956年,改为由邮电局和银行协议建立汇兑帐户,收汇存入,兑付提取。汇费以0.10元起码,十元以上每增加一元加收汇费一分。1956年全椒出口汇票为12300张。1958年起县邮电局为方便远途汇款,增办电汇业务,全国各地48小时内均可收到汇款。1981年出口汇票31800张,是1950年的18.7倍。1984年出口汇票数有所下降,为28700张。
三、报刊发行
建国前,全椒县邮政局不办理报刊订阅,仅把报刊转给报贩零售。
1949年至1953年,邮局办理订购和批转报贩零售两种发行方法共存。1954年起,一律改为向邮局订购。1956年,邮局除办理报刊定购外,同时开始不定期办理报刊零售业务。1977年,邮局又开始大批出售报刊。1980年至1984年,邮电局将报刊零售业务全部移交给待业知青小组。1966年至1976年十年,县内私人报刊订阅量急剧下降,公私订阅比例为100∶2。1981年以后,私人订阅量迅速增长,公私比例为100∶37。
下一篇:第三节 电讯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