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典型旱灾害概况
从公元1471年到1988年的517年间,我市大旱、大涝年基本上是10年一遇。最严重的大旱为1589、1652、1679、1785、1856、1978等年,也属全省最严重的大旱年,而1785年又为这严重大旱年中最突出年。
建国以来40年,我市较典型大旱年为1958、1959、1961、1966和1978等年,主要是夏秋季干旱(见表20)。
1、1958年夏旱
该年夏季干旱特点是旱情发生早,持续时间长。这年前期“空梅”,雨水偏少,从5月中旬到8月上旬,几乎有90天未下透雨。特别是6月中旬到7月底的50天内,雨水极少,气温偏高,蒸发量大,河流水位急剧下降,很多塘库干涸,直到8月上、中旬几场透雨,才解除旱情。
2、1966年夏秋旱
1966--1968年,全省连续三年夏秋旱,是近几十年中才见的,特别1966年干旱,我市灾情校重。
1966年夏秋旱特点是温度特别高,蒸发量大,持续时间较长。这一年干旱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5月初到6月中旬,降水偏少,尤其5月下旬到6月中旬更甚,降水量为16.2毫米,只是正常年降水量的14%。6月下旬到7月上旬的梅雨期间,降了几场暴雨,解除了旱象。7月13日出梅后进入盛夏,降水稀少,7月下旬旱象又复露头,进入第二阶段,8月旱情迅速发展,危害加重,直到8月12日才喜降一场60.6毫米的暴雨。
3、1978年夏、秋特大干旱
1978年夏、秋特大干旱,持续时间长,雨水极稀少,旱情仅次于1785年,实为近200年未遇之奇旱。
该年自3月到年底,雨水都偏少,4、5月雨水只有正常年雨水的一半,进入6月又遇“空梅”,雨水稀少,早象7月份加重,8月份达到高峰。青弋江水位剧降,部分地段已断流。8月20日青弋江的湾和大江两水文站水位分别降至7.30米和9.61米。
二、典型大涝灾害概况
在1471到1988年的517年间,最严重的大涝为1849、1866、1954等年(见表21)。1849年,芜湖圩尽破,人由南门城头上船,米价腾贵,民多饿死,数百年来,算此为甚。
建国近40年来,我市校典型洪涝年为1949、1954、1969、1983等年。除1949年因缺少降水资料外,对其他几年作此简介。
1、1954年6、7月大水灾该年梅雨期57天,降水总量达959.6毫米,其中发生4场大暴雨,7月11日一天降水量达219.1毫米。安庆、芜湖长江水位在警戒水位以上的时间达100多天,芜湖港长江最高水位高达12.87米,不少堤岸溃决,沿江城镇乡村一片汪洋,灾情仅次于1849年。表20芜湖市近40年来典型旱期气候要素概况

2、1969年6、7月洪涝灾
该年6月23日才开始梅雨,但降水强度大,连续暴雨过程多,7月15日我市一天降水达233.2毫米。由于雨量大,雨势猛,导致山洪暴发,圩堤漫破,水库塘坝冲垮,大片农田村庄被淹,我市农田成灾面积较大,人畜也遭到伤亡。
3、1983年6、7月洪涝灾
该年6月19日至7月20日全省暴雨频繁,先后出现7次大面积暴雨。青弋江、水阳江等内河水位已超过1954、1969年大水时最高水位,长江芜湖港已接近1954年最高水位。不少圩堤溃破,房屋倒塌,道路桥梁冲毁,交通中断,农田受淹。
表21芜湖市近40年来典型洪涝期降水、水位概况

每个世纪均以10--17次的大旱、大涝年出现,大涝年多于大旱年。近500多年来,大旱年数占总年数5%,大涝年数占总年数8.3%,大旱、大涝年共占总年数的13.3%。
这种大旱、大涝年的划分,主要从本市雨量考虑,因此同属大旱或大涝的年份,它的灾情程度、影响范围等差异还是很大的。此外洪涝不仅与本市雨量多寡有关,而且还受长江中、上游和内河上游雨量、水位影响有关。如1931年,按降水量划分,只属偏涝年,可长江中上游多暴雨,长江芜湖港最高水位达11.87米,江水陡涨导致江堤溃破,堤决后水势仍不断上涨,为40年间最大洪水。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暴雨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