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设于芜湖的安徽全省公立女子师范学堂(一称女子公学)之蒙养院,乃清末安徽学前教育全省8所蒙养院之一。民国二年(1913)二月,女子公学改为安徽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简称“二女师”),附设有幼稚园。其后毓秀、励志、广益等校与少数县立小学相继办有幼稚班。民国十七年(1928)春,二女师改办省立第二女子中学(简称“二女中”,高中部为师范科),附设实验幼稚园。
民国十九年(1930),芜湖县立幼稚园3所,幼童96人(女44),教员6人,当年经费1580元。民国二十二年(1933)县立幼稚园有幼童140名,私立幼稚园有幼重418人,为幼童入园最多之时期。民国二十三年(1934),县立幼稚园(一称中江小学幼稚园)仅存1所,幼童57人,私立幼稚园2所,幼童122人。
芜湖沦陷期内,模范小学、育英、内思等校先后开办幼稚班。
抗日战争胜利后,芜湖县示范中心国民学校和县立简易师范附小设有幼稚班,仙源、湘源、诚实等私立小学也恢复或新设幼稚班。
1951年,新中国第一次全国初等教育会议提出“发展幼儿教育,解放妇女劳动力”和“幼儿教育为生产服务”的方针。翌年,芜湖市人民政府将原梧桐巷小学改建为芜湖市第一幼儿园,招收大中小3个班幼儿74名,不久迁址环城西路原肥乡小学。继后办有设在长街区辖境更兴路的芜湖市第二幼儿园和实行寄宿制的地市直属机关幼儿园,以及长春中心小学、育英小学、太平小学等幼儿班。1952年秋季,小学附设幼儿班20个,有幼儿755名。
1953年,新芜区境内冰冻街小学改建为市第三幼儿园,市第四幼儿园设在河南区的南寺初级小学里。至此,4所公立单独建制的幼儿园,按行政区布点,方便群众。下半年,小学附设幼儿班增至33个班,在园(班)幼儿总数1295名,较之1950年在园幼儿数增长12倍。其时,大多已按幼儿年龄段分设班,有小班、中班和大班,也有两个年段混合班。
50年代中期,市教育局多次组织教养员学习各科教材教法与创造性游戏,学习《幼儿园教养员工作指南》。各教养员具备了一定的业务理论基础,增强了工作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高了理论指导水平。1956年秋,芜湖师范首届幼儿师范班学生毕业,一批专业对口的青年教养员充实到幼教系统,改善了全市幼教师资队伍的结构。
1957年,中山路东侧镜湖之畔新建镜湖幼儿园。1958年,民办幼儿园、班大发展,9月份达45所、90个班。同年,新增市第五幼儿园,设在芜湖地直机关家属住宅区张家山。裕溪口中心小学内设幼儿班,后单独成立裕溪口幼儿园。1962年,市第二幼儿园迁址中二街,原市属5所幼儿园均改按所在地取名。1965年,全市有幼儿园24所(其中教育部门办11所),88个班,3295名幼儿。
“文化大革命”期间,幼儿园作业中设有“天天读”,几岁娃娃念“语录”、背“三篇”,创造性游戏被废止,公办幼儿园一度兼办小学一、二年级。
1979年后,市教育局组织幼儿教师学习业务理论,贯彻《幼儿园教育纲要(草案)》,恢复教学研究组,成立市幼儿教育研究会,重点研讨幼儿智力的早期开发问题。1981年起,芜湖师范重新向社会输送幼师毕业生。1985年,全市有教育部门办(公办)幼儿园14所,其他部门办(企、事业单位办)幼儿园33所(按《幼儿园教育纲要》设班教学的幼儿园,不含托儿所),区和街道集体办(民办)幼儿园11所,还有一些个体办的幼儿园、班,在园幼儿1.4万余人。三至六岁幼儿入园率1984—1985学年度为91.4%,1985—1986学年度为97%。公办幼儿园专任教师数中的80%系幼儿师范专业毕业生。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