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解放前,芜湖市食品行业为私人经营,无人过问食品卫生。建国后,市卫生主管部门重视把好“病从口入”关,年年对食品卫生工作有布置、检查、总结。
1950年,全市开展了禁售有害食色及调味香料食品的工作。1952年,制订了《芜湖市食品检验规则十条》和《芜湖市乳场及新鲜乳品卫生管理守则》,训练了机关、学校、工厂企业食品和公共饮食从业人员226人。1954年3月,公布了《芜湖市饮食物品制售业卫生管理暂行规定》。1956年,对全市32家酱园的酱油成份作了分析,发现不合标准的8户,占25%;一般的21户,占65.6%;较好的仅3户,占9.3%。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1959年,建立了“四员负责制”(对腐败变质食品采购员不买、验收员不收、厨师不做、服务员不卖)、“双案双刀制”(红白案刀具分开)等卫生制度。1961年,抓了各销售厂店“二净”(毛净、血净)、“四无”(无臭、无蝇、无蛆、无腐败)的落实。同年3月,芜湖水产转运站工人食用腌河豚鱼中毒6人,死亡2人;市味素厂工人食用河豚鱼中毒2人,死亡1人。
1966--1973年,重点抓了“四个渠道”(食品的产、贮、运、销)和“四防”(防尘、防腐、防蝇、防污染)、“三灭”(灭蝇、灭鼠、灭蟑螂)、“三消毒”(消毒餐具、用具、茶具)工作。70年代中后期,贯彻了国务院批转的《食品卫生管理条例》和饮食食品“五四制”。1976年6月26日,芜湖铁路办事处化鱼山车站食堂误用造漆工业的青梓油,引起108名职工中毒;7月18日,永康食品厂生产的饼干被桐油污染,引起20余人中毒;1980年8月,市食品公司熟食被细菌污染,引起市内616人食物中毒。
1981年,对1717名冰棒小贩进行了体检,给其中身体合格者发了健康合格卡,并加强了冷饮市场管理,使全年冰棒合格率保持在90%。还对乳品厂600头奶牛做了结核菌素试验和布氏杆菌病检查。1982年制定了《芜湖市食品卫生管理违章处罚暂行条例》。为128家食品企业、732个个体户、8家冰厂、28家冷饮门市部、340个冰棒小贩核发了卫生许可证。1983年上半年各类食品监测抽样90批,合格71批,合格率为78.88%;下半年抽样158件,合格106件,合格率为67.09%;冰棒抽样检验53批,合格33批、合格率62.26%。对不合格产品,均作了销毁或加工复制处理。1984年,组织学习贯彻《食品卫生法》对违反食品卫生法给予行政处分的43起。其中,警告或限期改进的有五家;没收或销毁食品的计22次,9299斤;责令追回已售违法食品一起,计5000斤;停业限期改进的3起;罚款14起,共1925元。1985年,制订了《全市个体饮食食品商贩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对冷饮、饮食、个体饮食食品摊贩、夜市及集体食品贸易,加强了经常性卫生监督。同时,监督检验室开展质控工作,质检数据积累36个项目、质控指标值27个,积累质控数据2895个,其中受质控指标控制的有1704个,超标55个,超标率为3.23%,从而把住了食品检验质量关。
上一篇:第二节 防疫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