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民国期间,芜湖产业工人甚少,店员工人和手工业工人居多。他们社会地位低下,工时长,收入微薄,根本谈不上文化体育生活,仅少数工人自发地参加一些民间体育活动,如举石担、练石锁,玩龙灯、舞狮子等。当时虽然也有过一些球类活动,但大都局限于海关、邮电、学校等单位的少数职员和教师参加。
解放后,党和政府很重视开展职工体育活动,以增强职工体质,更好地为生产和国防建设服务。
五十年代初,全市工厂、企业就逐步开展了广播操和球类活动,一般有百分之四十至五十的职工参加。1954年起,市直机关普遍建立了早操、工间操制度,参加做操的机关职工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不少单位还建立了体育锻炼小组和体育代表队。
1955年5月,为推动职工体育运动,举行了全市“红五月”职工体育运动会。共有600多名职工运动员分别参加了田赛5个项目、径赛12个项目的比赛和拔河表演。有8人打破6项次市最高纪录。
1956年4月,芜湖纺织厂体育协会在全市体育工作会议上介绍建立体育协会的经验,促进了建协工作的发展。到年末止,在全市应建协的137个单位中,已有78个单位建立了体育协会,共发展会员17240人。
1957年5月,市委发出关于进一步开展职工体育活动的通知后,职工体育有了新的发展。仅职工篮、排、足球队就成立了89个。以职工运动员为主组成的市代表队,曾连续在省赛中夺得足球冠军、排球亚军和男篮第三名的好成绩。
1958年8月,举行全市第一届职工体育运动大会,并号召在全市职工中开展“每天为祖国锻炼十分钟”的活动。
1959年6月,芜湖造船厂在全国厂矿田径通讯赛中获第三名,开始跃入全国厂矿体育先进行列。
1961年,先后开展了以商业职工为主的“中山路一条街”和以地委农工部等机关为重点的“北京路一条街”的群众体育活动。活动内容以开门操、工间操为主。结合开展乒乓球、篮球等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
1962年至1963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好转,职工体育活动又趋活跃。全市有40000多人投入学、做第四套广播操的活动,并先后举办了乒乓球、篮球、举重、射击、拔河、棋类等全市性的职工体育比赛。
1964年至1965年,结合民兵训练,开展了群众性的游泳、射击、军事野营等活动。全市共有80000多人下水游泳;有74个单位的14700多人参加射击普训活动;120多个单位组织33000多人进行军事野营活动。
1973至1977年,先后召开了全市第一、二、三届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先进集体和积极分子大会,总结交流开展群体工作的经验,表彰并评选了一批出席省群体先进代表大会的代表。
1979年,市红光针织厂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并被邀出席全国第四届运动会。
1981年,为推动以“三操、一拳、一跑步”为重点的职工体育活动,举办了多期第六套广播操领操员训练班、练功十八法训练班和太极拳训练班,并在赭山、镜湖公园等多处设立“易筋经”辅导站,很受群众欢迎。每年一度的全市性迎春越野长跑比赛已形成制度。
1983年,市五七二厂职工方云森家庭荣获全国“模范体育家庭”称号。
1984年7月,举行全市第二届职工体育运动大会。来自各个系统的466名职工运动员参加了田径、乒乓球、公路自行车以及足球、篮球、举重、游泳等九个项目的比赛和选拔,并组成市职工体育代表团参加了省第二届职工体育运动大会,获团体总分第六名。
1985年,职工体育出现了条条办、块块办、毗邻单位联合办、个人出资办体育的新形势。如四合山区11个工厂企业联办了区首届职工运动会;第一中学主办的“赭山杯”足球邀请赛,有16个工厂企业热情赞助并参赛;尤其是由部分工厂企业出资赞助举办的全国“黄山杯”拳击邀请赛和由傻子瓜子公司出资赞助举办的全国足球精英大赛,影响很大。
同年,芜湖玻璃二厂职工篮球队和芜湖木材厂职工篮球队长陈元元,分获“全国职工业余优秀运动队”、“全国职工体育工作先进个人”的称号。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