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958年市百货公司筹建了芜湖市红旗造钟厂,市手工业局建立了自行车厂。翌年10月,市第二木器生产合作社试产家用缝纫机。1963年随着国民经济的调整,3个企业相继下马转产。
1969年11月,市环球木器厂(原市第二木器社)筹备恢复缝纫机生产,1970年3月更名为芜湖市缝纫机厂,同时成立轻工机械厂。1977年成立芜湖市钟厂筹备处。到1978年日用机械行业的2个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14.57万元,实现税利58.51万元。
1980年12月,轻工机械厂改名为芜湖钟厂,并将市电器厂并入钟厂,开始了机械摆钟的生产。同年,缝纫机年产量突破10万架。1981年1月冶金机械厂转产缝纫机,改名为芜湖缝纫机二厂,7月芜湖缝纫机总厂成立,贷款495万元,对缝纫机厂和缝纫机二厂进行改造,计划将缝纫机年产能力由20万架扩大到50万架。1982年8月,芜湖市缝纫机台板厂上升为市属集体企业划归总厂。当年缝纫机产量达18.07万架,台板7.75万块,木壳钟2.45万台,产值1775万元,比1981年增长26%。
从1983年起,家用缝纫机产大于销,一年内全国关、停、并、转45家企业,占企业总数的56.4%。芜湖缝纫机总厂受到很大冲击,年产50万架缝纫机的扩建方案告废。缝纫机二厂于1983年11月更名为芜湖矿山机械厂,缝纫机总厂于1984年1月撤销。当年缝纫机产量下降到2.66万架。
从1983年下半年起,缝纫机台板厂扩大对外加工,先后为杭州、南京等地缝纫机厂配套生产台板。1984年,钟厂、缝纫机厂相继与上海开展了经济技术协作。
至1985年底,日用机械行业有芜湖缝纫机厂、芜湖钟厂、芜湖市缝纫机台板厂3个市属企业。主要产品有:家用缝纫机、机械摆钟。职工1925人,其中全民301人,集体1463人,其它161人。占地面积8.48万m2,建筑面积4.55万m2。固定资产原值860.33万元,净值621.7万元。1985年,生产缝纫机14.02万架,木壳钟5万台,日用机械行业总产值2452万元,实现税利205.76万元,与1978年相比,产值增长4.76倍,实现税利增长3.5倍。
家用缝纫机、机械摆钟是安徽省的独有产品。自1970年以来,国家累计投资547.78万元,全行业上缴税款959.7万元,是国家投资的1.75倍。
一、家用缝纫机
1959年芜湖市第二木器生产合作社试产“赭塔牌”15-80型家用缝纫机。至1964年止,累计产量2209架。1970年,缝纫机厂生产JA1-1型家用缝纫机(即原15-80型)。1971年试制70-1型家用缝纫机107架。1974年定型生产“长江牌”JA1-1型家用缝纫机。1985年定牌生产“美狮牌”、“春蕾牌”JA1-1型家用缝纫机。1986年定牌生产“蝴蝶牌”JA1-1型家用缝纫机。产品具有噪音小、力距轻、吃厚力强,可缝人造革6层、毛呢8层、平布24层,缝薄绸布1层不起皱;换上部分零件后,能绣花、卷边、打裥等。1982年被评为轻工业部A级产品,1984年获省优质产品证书,1985年在全国家用缝纫机质量评比中获第三名。销往本省及河南、山东、江西等地。至1985年止,累计生产71.72万架,产值8528.08万元,上缴税款636.91万元。
二、机械摆钟
1958年5月,芜湖市红旗造钟厂生产“红旗牌”长三针夜光双铃闹钟,至1963年共生产10.34万台。1980年芜湖钟厂生产“三花牌”TIA型台式机械摆钟。1983年起生产TI型A、B、C、D座式、挂式和座挂式系列机械摆钟共14个品种。
上一篇:第一节 造纸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