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949年,芜湖市纺织业的总产值为130万元。
新中国建立后,纺织业生产发展较快,1952年完成产值979.6万元,比1949年增长7.4倍。1950年至1952年的3年经济恢复时期,全市纺织工业总产值的年递增速度为35.74%。1957年,工业总产值完成2592.7万元,比1952年增长2.6倍。
1958年至1965年,全市19个棉织社先后并社转厂。同时,又新建一批新厂,全市纺织工业初步形成规模,生产能力扩大。1960年,工业总产值达6122.77万元,实现利润323.96万元,分别比1957年增长2.3倍。1961年,始因自然灾害影响,农业歉收,原棉不足,生产连续2年下降。此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好转,1963年生产逐步回升和发展。1965年与1960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61.7%,利税总额增长68%。
1966年全市纺织工业总产值突破亿元大关达10823万元。之后,因“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企业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生产急剧下落;1968年产值仅4520万元,比1966年下降58.23%,利润下降98.5%;多数企业出现亏损,总额达97.4万元。
1972年,市纺织工业局成立,对全市纺织企业实行归口管理。此间,企业增至18家。经过企业整顿,加强基础管理,生产上升。1977年产值突破2亿,实达20227万元,实现利润1634万元。1980年,全市纺织企业又增至21家,形成了棉纺织、印染、针织复制、丝绸、麻纺织、纺织器材等门类齐全的纺织工业体系,生产得以发展。当年,产值突破3亿,实达30392万元,实现利润3460万元,创历史最好水平。
进入八十年代,全市纺织工业开始了经济体制方面的改革,推行经济承包责任制,扩大企业自主权,加快技术改造,引进设备,调整产品结构,扩大出口创汇。企业转向经营型,活力增强,生产发展,效益上升。1985年,全市纺织工业总产值达36780万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7%;居全省纺织行业的第2位,与1949年相比增长205倍。建国以来的36年,全市纺织工业总产值翻了8番。
经济效益逐年提高。1951年,全市纺织工业实现利润仅1.76万元;1985年实现利润1454万元,上交利税2821万元;1949年至1985年,全市纺织工业实现利润总额累计39938.43万元,上交利税总额累计71197.53万元,是国家历年投资16650.8万元的3.7倍。
芜湖市纺织工业总产值各期平均递增速度
表23

芜湖市纺织工业历年工业总产量示意图

芜湖市纺织工业历年工业总产值、利、税实绩表
表24单位:万元

芜湖市纺织工业企业历年基建投资总额和经济效果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