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路政
1、公路养护
民国二十三年(1934),芜屯车务管理处设养路段,芜湖始有公路养护组织。
1949年9月,芜湖工务总段职掌公路养护。翌年,改造原泥土路面为泥结碎石路面。时用锄、锹、瓢、桶、石滚等工具,人工操作;同时清理边沟、路肩排水,修补坑槽,加铺砂石。组织农民沿公路两侧按三至五米行距普植行道树。1951年8月,芜湖养路段设4个养路道班。市郊公路由第三道班负责养护。1953年,安徽省公路局实行垂直领导,分段设班养护。芜湖道班,购置板车20辆,使用夹底洒水桶、三轮漏斗铺砂车、手拉弹簧洒水车、自动卸料车、木板钉齿推拉器、双人刮砂耙、活动淌筛、碾土器等工具;同时,改用“刷浆加砂流水作业法”(又称“浆加砂”)养路,减轻了劳动强度。1956年,推广“拌和铺筑磨耗层”作业法,开始使用汽车、压路机、手摇洒水机等机械工具养(筑)路。1971年1月,芜湖市公路管理站设一个道班,编制15人,养护里程为25.38公里。1973年冬至1974年春,市人民政府先后动员西江、官陡、鸠江、赭山等四个公社,沿芜屯、芜宁两线分段包干,植树9160余棵绿化公路,鸠江公社还组织了护林小组。1978年1月1日,芜湖县马塘公社并入芜湖市,养护里程增加4.3公里,改设湾里、神山两个道班,养路工编制为24人,另组织鸠江、西江、官陡、马塘、四山、赭山六个公社代表工24人(分配湾里道班14人,神山道班10人),常年养路。1983年,在全民“植树月”活动中,芜湖市郊及芜湖县,沿芜屯路两侧增植杨、榆、桦、泡桐、梧桐等树1.5万余棵。同年,在市郊公路沿线拆除占路建房14间、183平方米;撤移8处集市贸易和22户摊贩,共500余平方米;清除管道16处;设置指路标7块,安全标志牌17块,养路分界牌4块。1984年,当涂县大桥公社并入芜湖市,增加养护里程6.9公里。1985年6月,成立芜湖市清除公路障碍工作领导小组,进行边检查、边处理;折除占路建房(棚)767间,围墙561米;撤移骑路集市5处、摊贩348户;清理骑路晒场124473平方米,堆肥路场424平方米,杂物堆场1273处,拴牲放牧场72处;填平引水沟78米;挖除管道42根;移堆砂石1240吨,维护了公路畅通。同年,神山道班并入湾里道班。年末,芜湖市公路管理站有养路工30人,常年代表工24人,养护里程36.58公里;市城建部门养护2.44公里。拥有汽车2辆、四轮牵引车、翻斗车、压路机各3台,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养(筑)路。
2、养路费
民国三十六年(1947),交通部公路总局委托安徽省公路局代征芜屯路和芜宁路西段(芜湖至慈湖)的养路费。征收标准:载货汽车每吨公里150元;载客汽车每车公里7座以下的50元,8座以上的80元;骡马车(每车公里)二轮的65元,四轮的75元。
1950年,实行以米计费,折款缴纳,按月征收。计费标准:汽车按辆征收,大型汽车120-400市斤(米。下同),小型汽车60-200市斤;畜力车按套征收,单套20市斤,双套30市斤,多套40市斤。1953年6月16日起,改按运价的4-6%计征。迄至1985年,养路费征收标准,调整5次。
养路费征收标准表
表31

二、监理
1、机动车
芜湖机动车辆管理,始于民国三十六年(1947)。时由安徽省公路局芜湖监理所统一职掌。
芜湖解放后,全市机动车(驾驶员)的检审、过户、转籍等业务,均由芜湖地、市交通监理部门执行全省的统一规定。1981年5月,交通监理机构改革,芜湖市车辆监理所首次年审机动车1883辆。1982年,全市652个单位有机动车3094辆,年审合格的2629辆,报废、封存、更新的465辆。同年10月,对全市209辆(驾驶244人)轻便摩托车,开始技术检审。1983年,年审机动车1786辆,其中个体运输专业户(含市辖县)187辆,合格率达77%。1984年,年审机动车1835辆,合格的1723辆。为全面掌握车辆的技术状况,对其中1179辆进行技术普查:一级车占20%,二级车占41%,三级车占38.5%,四级车占0.5%。复查了个体运输专业户的机动车218辆;办理了外地50辆车的入户手续。1985年,芜湖市车辆监理处,变车辆集中年审为派员分赴各县就地检审,全市共有机动车3036辆,年审合格的2486辆,缓检的550辆。
2、驾驶员
1953年4月,安徽省交通厅在芜湖首办汽车驾驶员训练站(后改称“队”)。1956年至1982年,各运输企业先后自办驾驶员培训15期,参加者1175人;其中:安徽省芜湖汽车运输公司开办汽车驾驶学校、交通学校、培训班8期,1004人参加;芜湖市搬运公司举办2期,35人受培训;芜湖市汽车运输公司办5期培训班,1366人参加;学期为4至6个月,期满考试合格者发给驾驶证。
1981年5月,芜湖市车辆监理所体制下放,首次年审驾驶员3818人。翌年,在全市驾驶员3963人中,年审合格的3765人,全面体检3596人,换发了“三证”(即“驾驶证”、“行车证”、“安全学习考核证”)。1983年,年审驾驶员2659人。同年12月,组织个体机动车驾驶员207人(含市辖县)集中学习交通法规,就地进行桩考、路考,合格率达89%。1984年,年审驾驶员2589人,合格2572人。1985年,芜湖市车辆监理处首办驾驶员培训队,学员126人,经过6个月的系统学习、训练,考试合格的124人,为部分单位充实了合格的驾驶员。是年共检审驾驶员3386人,合格的2936人,缓检的450人。
三、安全
解放初期,市区交通安全由公安部门管理。1953年9月17日,成立安徽省交通安全委员会芜湖分会,开展“人安、货安、工具安”和“装净、卸净、沿途净”的“三安”、“三净”竞赛活动。翌年4月21日,设芜湖市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委员会,各运输企业相继建立了安全组织。先后开展“反违章、反肇事”运动和“安全月”、“百日无事故”及安全流动红旗竞赛等活动。1972年,厂矿企事业单位的车辆按所在地段分片组建“安全联合组”,开展“周五”活动,加强经常性的安全教育、管理。1981年9月,芜湖市车辆监理所2次组织188人次,53天路查行车15900辆次,处理违章运输328辆次。1982年,芜湖市交通局在月牙路、汽车轮渡口、羊毛埂、神山口设4个交通检查站,守口查验进出市区机动车辆、驾驶证照及安全载运情况。组织交通、公安、监理、路政等部门,分工配合不定期地实行突击路查,纠正违章。是年五月,结合“安全月”活动,芜湖市车辆监理所路查行车10810辆次,违章运输的达400余辆。九月,在“第五次质量月”活动中,踏查行车12700辆次,违章运输有203辆。年底,市交通监通所采取“定点停车、分段封车”,出动监理车18台次,连续18个昼夜,巡回疏导路障,维护公路交通,为宁国水泥厂的大型机械设备,提供了安全运输保证。1983年,先后派出325人次,路查69天,处理违章运输457辆次。1985年,厂矿企事业的“安全联合组”扩大到个体运输专业户。同年,芜湖市交通局在全市交通系统2次开展“月无事故”、“季无死亡”的安全竞赛活动。以安全指标与运输生产、经济效益挂钩,实行记分考核。参赛的机动车1612辆。全年行车事故和死亡人数,比1984年分别下降10.6%和22.2%。
1949年至1985年,全市5个公路运输企业,因违章行车、车辆部件失灵等而发生的公路交通事故计4427起,死亡420人,伤残451人。直接经济损失230.7万余元。
四、运价
1、汽车客、货运价
民国十五年(1926)二月,芜湖至宣城客票每人公里单价三分(银元。下同),后增至五分。民国二十二年(1933)六月,芜宁公路皖、苏段实行联运,每人公里由三分减为二分五厘。民国二十五年(1936),芜屯路每人公里三分一厘二毫五丝。后因物价猛涨,客运价直线上升,民国三十五年(1946)至三十七年(1948),调价25次,由每人公里15元,调增到198万元,上涨13.2万倍。
1949年5月,皖南区公路局,自订运价:客运每人公里10元(折合新币一厘);货运每吨公里100元(折合新币一分)。继因物价影响,先后调整八次。年末,客运价(每人公里)汽油车三分二厘,木炭车二分;货运价(每吨公里),汽油车二角五分,木炭车一角六分。1953年1月1日,客运改按软、硬席订价(软、硬席的差价为10%左右);货运改按一至五等物品,分等计价,每吨公里的五等品单价为一等品的86%。市内汽车货运不分等级,每吨公里三角三分,不足十公里,按十公里计费。1958年7月1日,客运价每人公里降为二分七厘,平均下降22%;军、童票实行九五折和半价优待;货运价分长途、短途(25公里以内)、零担三种,平均降价6.2%。1966年9月1日,客运价每人公里调减为二分四厘,下降11.2%;开始实行旅客保险制度,按车票加2%保险费;货运取消“分等计价”,长途每吨公里二角,平均下降29.5%;短途运距,改为10公里以内;零担货运价平均降低36.02%。1985年1月1日起,按全省统一的运价标准执行。
汽车长途(客、货)运价表
表32

汽车短途(货物)运价表
表33

零担货运,不分货物等级,25公里以内,每吨公里运价二角六分;25公里以上为二角四分。
2、装卸、搬运力资
解放前,芜湖码头的装卸作业,向为封建行帮垄断,无力资标准。民国二十六年(1937),始由水陆码头总公会与各行业公会商订装卸力资标准,采用以米订价折款支付;但码头陋规多达35种,索费偏高,很多超出规定的三倍,力资标准,徒有形式。
1949年8月,芜湖市水陆码头工会,首订装卸力资标准。1951年1月4日,市人民政府公布《芜湖市搬运力资暂行办法》,比1949年降低23.83%。同年11月,又调降11%。翌年12月1日,再次调整装卸、搬运力资,分别下降35.12%和29.97%。1955年8月1日,继降40.5%和15%。1978年10月1日起,按省规定执行。
表34单位:元

3、人力车运价
民国年间,运价面议。
1951年5月,首订《芜湖市人力车力资标准暂行办法》,规定起点一华里,基价五分;二华里四分;三华里三分;四华里起,均为二分(市郊从三华里起均为三分)。乘客携带10公斤物品免费;超过10公斤,按全程运价加二成;超过30公斤加三成。此后,时有调整。1978年10月15日,改按市区一华里,基价一角五分,每增一华里增六分。双人乘车,按单人票价增50%;郊区按市区运价加25%。每车载货,限量150公斤,一华里基价二角,每增一华里增一角。
五、运输市场
芜湖解放后,运输市场经历多次整顿,旨在保障专业运输,限制社会个体板车、人员的盲目发展,加强“三统”管理,稳定运输市场秩序。
1953年3月,芜湖市人民政府成立散板车调查处理委员会,进行人、车登记、审查、发证,控制板车装配和零件销售,禁止无照营运;并设散板车管理站,组织社会闲散人员、车辆生产自救。
1954年和1955年,安徽省汽车运输公司江南分公司(今称“省芜湖汽车运输公司”)和芜湖市搬运公司(今称“市第一运输公司”),先后对芜湖市私营汽车运输队和散板车管理站的人、车、货源、划价,分别实行“三统”管理。
1958年,“全党全民办交通”,搬运公司投入“保钢”运输。各区人民公社相继成立搬运站,辖个体装卸、搬运组织75个,有板车1500余辆,从业人员5400余人,从事市区装卸、运输。翌年1月,由搬运公司和新芜、镜湖、马塘、四褐山4个区人民公社搬运站,分别接管了芜湖市散板车管理站的人员、车辆。
1961年4月,中共芜湖市委成立整顿搬运领导小组,设整顿搬运办公室,清理整顿4个区人民公社所属的社会运力。6月,撤销4个区公社搬运站15个分社的搬运队(组),改设新芜、镜湖、马塘、四褐山、裕溪口5个区搬运管理站。时有运输、起重、装卸人员6655名,板车1623辆,按人员住地编队,由搬运公司统一业务管理,并分设34个业务点,受理市区货物托运,使用统一的收费凭证,执行统一的搬运、装卸力资标准。
1963年,钢铁工业下马,基建任务紧缩,市区货运量剧降,厂矿企事业单位车辆及社会运力,与专业运输部门争夺货源,市场秩序复趋混乱。是年5月,市人委成立搬运装卸整顿办公室,进行全面调查:全市有搬运、装卸人员10199人,板车6609辆;其中:专业搬运力量,仅占总数(人、车)的11.2%和13.8%;五个区搬运管理站占43%和18.8%;厂矿企事业单位占38%和55.38%;社会个体运输占7.7%和12.02%。翌年1月,撤销五个区搬运管理站,所属运输、装卸、理货人员,由搬运公司接管,设10个业务接洽处,统一经营市区搬运。编余人员分别动员回乡生产;老弱者转业安置;部分个体运输人员,核发运输证照,在规定的范围内,承担零星物资搬运;另组土方队,专司开挖土方;厂矿企事业单位的自有劳力、工具,只承担本部门生产过程中的物资搬运;同时,取缔了黑市运输,处理了包工头49人。是年9月,市人委发布了《芜湖市交通运输管理暂行办法》。10月,市交通局按行政区划成立新芜、镜湖、马塘、裕溪口4个交通运输管理站(以下简称“交管站”),对全市6个板车队实行证照管理。1964年和1965年2次进行人、车登记、发证(照),核发证、照的板车(不含专业运输单位)为3744辆和4303辆。
“文化大革命”开始,运输市场管理遭受冲击,交管站瘫痪解体,厂矿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个体板车乘机进入运输市场,出现“包工队”30多个。其中最大的包工头1人,拥有6个“板车队”。1967年1月,成立新芜、镜湖、马塘三个搬运合作社(属区政府领导,业务上由搬运公司代管),个体运输人员有1600余名。1969年6月,由市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和交通运输整建办公室先后进行清理整顿,继由交通局接管,分别改称为芜湖市新芜、镜湖、马塘搬运社。时有个体运输人员992名,板车903辆。(注:1976年12月上升为集体所有制运输企业)。
1971年2月,成立芜湖市交通运输整顿办公室,对全市板车(含市郊及外地板车)作全面调查,核发运输证照6599辆(不含临时运输证1200辆)占调查总数10300辆的64.06%。7月,交通局设集体运输管理组,下辖计划运输办公室,对社会个体运输恢复“三统”管理。
1984年3月,重建芜湖市交通运输管理站,实行全行业的运输管理。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