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郊区习惯种油菜。解放后油菜品种大部为大黄籽、大花籽、大乌籽等白菜型地方品种。单产一般在100斤左右,高的可达150斤。
六十年代引进油冬儿,七十年代初推广“芜湖104”,以此取代老品种成为当家品种。“芜湖104”油菜主要分布在马塘、鸠江,官陡有少量种植,其他各乡主要是“油冬儿”,面积约2.4万亩。七十年代中期末,推广过胜利油菜(甘蓝型),面积不大,主要在四山乡永合村较多。1979年区农技站从当涂县引进甘蓝型油菜“当油早1号”,在花塘村果木园队试验、示范13.5亩,其中有一块田4.73亩,单产达374.3斤,1980年芜湖县种子公司在花塘果木队调“当油早1号”3000斤进行推广。
1980年9月28日郊区政府在四山乡永合村召开油菜育苗移栽现场会。1981年春,区农技站组织赴湖北广济县参观学习油菜大面积丰产栽培经验。1982年全区推广甘蓝型油菜1.2万亩,亩产189斤,总产达694.95万斤,单总产为历史最高水平。1982年区农技站获省农业厅“技术改进三等奖”。
粮油播面、产量逐年统计表

上一篇:第四节 小麦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