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蔬菜栽培机械
农业生产责任制之前,近郊赭山乡的高砻、卜家山、龙桥、爱国、鸠江和杨场大队都有耕作机械,以耕菜地为主,机耕面积曾达70%左右,责任制之后逐步退化为零。
1978年前后曾用汽油机泵浇园,由国家投资共购20台,计61.5马力,但未得到推广。水利部门在弋矶山大队以民办公助的形式,建电力喷灌机站,设立固定喷灌站,也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西江的杨家山、鸠江的杨场两队所建立的固定式喷灌机站,同样未能受益。
1979年冬开始推广保护地栽培和工厂化育苗,在一部分行政村的农科队获得成功,截止1985年,有地坑4000平方米,温室3500平方米,木棚70座(占地21.2亩)。
1982年开始推广地膜覆盖新技术,主要是蔬菜等生产,到1984年地膜覆盖面积达2000亩,采用手工铺膜。
二、植保机械
1958年后,主要是半机械化农具,1982年,引进了机动喷雾器,到1985年,计24台,40.8马力,1985年试验静电喷雾器。
三、养殖机械
1987年,区农机站协助市家禽场,推广机械化养鸡,投资10万余元,但失败了。
零星分散的饲料粉碎机全部在郊区。
1985年大桥乡建立了粮食饲料加工厂。
四、运输机械
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后,集体和个体的运输机械发展较快,运输能力由1980年的622台,9394马力,增长到1984年的863台,17088马力,分别增长了38.7%和81.9%。其中农用载重汽车1983年为47辆,1986年为171辆;大中型拖拉机1984年为38辆,1986年为40辆;小型拖拉机,1984年为648台,1986年增加到974台;农用机动运输船由1984年的52艘,增加到1986年的68艘,总吨位由1083.2吨上升为1873吨。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