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民族
本县居民绝大部分为汉族,其他民族人口极少,多集中在县城和火龙岗矿区。各少数民族人口为工作调动和婚迁来县,其中干部和职工较多,且风俗习惯亦已逐渐随汉。1985年全县有少数民族131人,其中回族88人,苗族6人、彝族5人、壮族9人、布依族1人、畲族3人、傣族2人、土家族2人、藏族2人、侗族11人、柯尔克族2人,其集中在湾沚镇有回族35人、侗族11人,火龙岗镇有回族33人。其余在一些乡镇有零星分布。1989年,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57人,占总人口的0.03%,其中回族103人、蒙古族2人、藏族1人、苗族7人、彝族4人、壮族23人、侗族3人、瑶族1人、土家族7人、傣族4人、畲族1人、水族1人。
二性别
民国37年1948全县共有人口362674人,其中男性197252人,女性165422人,性别比为126.9女=100,性别比例严重失调。建国后,性别比趋于正常。1953年、1964年、1982年,三次人口普查结果,性别比分别为105.3、106.7、和108.4。
三年龄
自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至1989年没有发现百岁老人,平均预期寿命67.38岁,其中男性64.42岁,女性69.08岁。
第一次人口普查,学前儿童0~6岁46243人,占总人口14.7;少年儿童组7~14岁38367人,占12.2;青年组15~25岁38171人,占12.1%;劳动年龄组15~60岁117560人,占37.4%;退休年龄组男61岁以上,女56岁以上14266人,占4.5%。61至70岁有7741人,81至90岁277人。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学前儿童组33131人,占总人口10.8%;少年儿童组41327人,占13.4%;青年组50523人,占16.4%;劳动年龄组117951人,占38.3%;退休年龄组10040人,占3.3%。61至70岁有5396人,80至90岁有78人。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学前儿童组67609人,占总人口的13.6%;少年儿童组107034人,占21.6%;青年组95994人,占19.3%;劳动年龄组271593人,占54.7%,退休年龄组43263人,占8.7%。61至70岁有19315人,80岁至90岁有950人。
四职业
1953年,全县总劳动力11.75万人,其中从事农业劳动力10.5万人,占89.4%;从事工业、商业和其他行业人员4923人,约占4.2%。1964年总劳动力11.79万人,其中农业11.1万人;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人员约6500人。1978年,总劳动力18.6万人,其中从事农业14.2万人,占76.3%。工业4728人、商业2642人、文教卫生2271人,机关和人民团体1342人。1983年总劳动力20.1万人,其中农业15.5万人、工业16150人、商业9160人、交通运输2474人、建筑5436人、文教卫生3898人、机关和人民团体1684人。1985年总劳动力21.5万人,其中农业13.4万人、工业16870人、商业7595人、交通运输业8674人、建筑9701人、文教卫生3757人、其他行业12500人、机关和团体2051人。1989年总劳动力30.6万人,其中从事农、林、牧、渔、水利的24.8万人,占80.8%,工业24992人、商业9513人、交通运输业8320人、建筑3419人、文教卫生6357人、机关和团体3303人、个体企业户16689人。
五姓氏
旧社会由于阶级剥削、战争以及自然灾害等原因,大批穷苦百姓流离失所,不断有人流落到芜湖县围湖筑圩,开荒种地,生养繁衍。除方村等一些老圩区外,大部分人口为江北迁徙而来,尤其在万春、易太两圩区,居住的几乎全是江北人,他们的祖辈迁来后筑圩挑垛,形成后来的自然村多以垛为名称,全县古老圩口及村落,由于宗族关系,形成某圩某姓占多数的格局。具有代表性的如善瑞圩的“前后曹”,保丰圩的“南北陶”,行春圩今方村镇的张氏,陶辛圩的“奚半边、芮一角”,保沙乡的“东莞崔”、胡氏,以及赵桥乡张、扬、后、濮“四大家”,黄池丁、钱、侯、雷“四老户”,三元乡的“百花苏”等等。
全县姓氏人口以张姓为最多,共约4.2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22%,分布于方村、湾沚区及全县各乡镇。次为王姓、共约3.88万人,占全县人口的7.5%,分布于政和、埭南及各乡村。此外,李、陈、陶、杨四姓所占比重也很大,分别占全县总人口的3.63%、3.63%、4.83%和3.87%。其中陶、杨两姓氏人口成块状分布于石、保丰、红杨、十连、赵桥等地。
本县姓氏录
按拼音字母次序排例

主要姓氏人口

六文化程度
民国时期,全县文盲、半文盲约占80%以上。建国后,人民政府重视发展教育事业,着力扫除文盲,使群众文化素质逐步提高,至1964年全县30.8万人,其中有文化人21.9万人,占71.1%,其中大学842人、高中12275人、初中60261人、小学145899人。1989年全县51.79万人,文化人28.76万人,占55.5%,其中大学1968人、高中18828人、初中97970人、小学168796人。
全县人口情况一览表(1949—1989)


上一篇:第一节 分布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