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本县以农业用电为主,1958年即在下林都圩兴建一座装机514.8千瓦的锅驼机械排灌站。时柏山渠水力发电站为本县农业用电及少量生活用电提供电源。1964年引进华东电网电力后,本县用电量迅速增加。1970年全县用电量587万千瓦时,其中农业用电占71.7%。70年代初,县化肥厂、芜湖拖拉机厂等较大工厂相继建成投产,工业用电量明显增加,同时,生活用电逐步普及。1973年用电量1174万千瓦时,1986年达4619万千瓦时,1990年用电量5722.3万千瓦时。
一、用电结构
工业用电1959年柏山渠电站发电期间,本县仅县农机厂、县印刷厂、县酒厂等工业企业开始用电,安装电动机总容量80余千瓦。1964年转由电网供电后,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条件。1966年全县工业用电负荷1321千瓦,年用电量30.6万千瓦时,占全县年用电量的7.32%。1973年县化肥厂、县轮窑厂相继建成投产,工业用电负荷增加到4954千瓦,年用电量上升到355万千瓦时,占全县年用电量的30.2%。1978年全县工业用电负荷6407千瓦,年用电量增至1783.9万千瓦时,占全县年用电量的53.8%。1990年,全县工业用电负荷11178千瓦时,年用电量2462.3万千瓦时,占全县年总用电量的43.03%。
农业用电1964年,本县农业用电重点是圩区农业排灌站用电。1966年,全县农业用电负荷为4840千瓦,年用电量331.4万千瓦时,占全县年用电量的81%。1967年社队开始集资办电,农业用电增长较快。1973年农业用电负荷达13365千瓦,年用电量为564万千瓦时,占全县年用电量的48%。1978年,农业用电负荷上升到27353千瓦,年用电量达1389.5万千瓦时,占全县年用电量的41.9%。1985年,全县农业安装电动机容量59737千瓦,农业用电2231.5万千瓦时,其中排灌用电1500.7万千瓦时、乡镇企业用电120.9万千瓦时、农副产品加工用电为357.9万千瓦时、农村生活照明用电252万千瓦时。1990年,农业用电负荷达63494千瓦,年用电量2966.4万千瓦时(含生活照明用电)占全县年总用电量的51.83%。
生活用电在柏山渠水力发电期间,因发电机组小,电能质量差,加之包灯电费高,一般居民照明用电极少,只有县人委机关、医院、影剧院、旅社、商店等单位,装有部分电灯照明。1959年底,城内共装照明电灯约3300盏,负荷100千瓦左右。1964年转由电网供电后,执行国家统一电价,城镇居民照明用电逐渐发展。1966年城镇生活用电量46.9万千瓦时,占全县年用电量的11.4%。1975年生活用电量达174.4万千瓦时,占全县年用电量的7.9%。1978年以后,随着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用电器越来越多。1990年城镇生活用电量增长到293.6万千瓦时,占全县年用电量的5.1%。农村生活用电量达306.1万千瓦时,占全县年用电量的5.3%。
几个年份用电分类表
表1—2单位:万千瓦时

用电负荷本县因昼夜三班连续生产的单位少,所以白天用电多,夜晚用电少,多年来负荷率很低。
1979~1990年全县用电负荷率统计表
表1—3

二、安全用电
柏山渠水力发电站供电期间,安全用电知识未普及,造成职工重伤3人。改由电网供电后,农村电力排灌站逐步发展。尤其是1967年以后,农村出现用电高潮,用电范围不再局限于电力排灌站,农副产品加工、小水泵、脱粒机、农户照明用电等日益增多。此时,县供电部门存在着重建轻管和“重高压、轻低压”思想,加之“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无政府主义影响,农电发展一度放任自流,没有把好接电前的安全关。1967~1980年,全县农村触电死亡达173人,最严重的是1980年一年触电死亡34人,成为全省农村触电死亡人数最多的县。省、市电力部门曾多次组织安全检查组来本县检查,把本县列为全省农电安全工作的重点县之一。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电业、公安、司法等部门共同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运用法律手段,逐步扭转了用电不安全的局面。1981年农村触电死亡人数降到2人,使南陵供电局被省电力局评为本年度农电事故大幅度下降先进单位。
安全教育与电工培训1959年1月12日,县人委颁发《安全用电规则》,向群众宣传安全用电常识。1964年,本县兴建第一座35千伏新中变电所时,在黄墓地区选送一批青年农民参加皖南供电局举办的电工培训班,结业后分别担任公社一级电力排灌站电工。随着电力事业发展,农民担任电工越来越多。尤其是生产队的机泵手,有的民主选举,有的则轮流值机,由于不懂电力知识,农村用电很不安全。
1973年起,县供电部门在每年春耕生产之前,以公社或供电所为单位,举办一次社、队电工培训班。组织他们学习电力生产基本知识和《农村安全用电须知》,并结合讲述历年触电伤亡事故的典型事例,以及防止触电与触电急救的基本方法,提高农村电工的技术水平。县供电部门还与社队采用黑板报、墙报、广播、宣传画、幻灯、说唱、电影、宣传车和发放安全用电课本等进行宣传,使之家喻户晓。
安全检查1980年10月,省电力局、芜湖供电局农村安全用电检查组,在本县检查工山、戴镇等公社后,对本县农村严重触电死亡事故进行了严厉批评。县人民政府当即在城关召开了全县农村安全用电会议。县长曹中山在会上提出要求:“对低压线路进行一次普查,做出鉴定,对不合格的线路,要采取果断措施,进行停电整顿”。会后批转了《全县农村安全用电工作会议纪要》。县供电局先后组织两次社队干部和农电工96人次参加的全面大检查,共剪掉不合格线路217条,长519公里,停用变压器47台,以促进低压线路整改和低压保安器安装。
从1973年起,县供电部门每年在农业用电高峰季节,都要召开一次农电工作会议,组织1~2次安全用电大检查。对危及安全的设备和线路,及时处理,以减少农电事故的发生。
低压触电保安器1976年6月,县供电部门在五里公社茶丰大队,安装试用第一台低压触电保安器。1977年夏,县供电局组织32名用电管理人员,参观学习无为县低压触电保安器普及经验后,组织职工和农电工学习低压触电保安器工作原理和安装维护等技术,并在五里公社曙光大队进行试点。推广中由于用电设备绝缘水平低,加上缺乏维护管理技术,跳闸频繁,影响了保安器的及时推广。1980年1月,县革委会向各区、社发出《关于加速安装低压触电保安器的紧急通知》。7月,县供电局抽出16人分4个组,深入12个公社的32个大队,检查保安器的三率(安装率、运行率、可靠率)情况。1980年底,全县已安装低压触电保安器383台,占应装数的88%,运行343台,运行率达89.6%。凡绝缘水平较高的低压线路,装上保安器后,对人、畜触电能起到保安作用。据1981年统计,全县触电脱险人数达85人次,触电死亡人数由1980年的34人降到2人。到1990年底,全县共安装电压型低压触电保安器529只,占应装数的100%,运行483台,运行率达91%。
附:事故选例三则
一、1975年8月19日,九连公社四连大队北一生产队,因广播线与照明线同杆架设,广播线碰触导线带电,使社员王学生(58岁)触电,弟弟王学智(51岁)和儿子王一忠(19岁)盲目拉救也触电,造成全家三人触电死亡的重大恶性事故。
二、1983年5月24日,戴镇公社童村大队永红生产队女社员蔡腊香,在水稻田里耘草,因通过她家田里的低压线(单股铝线)架设太矮(碰头线),她用耘耙挑线,不幸铝线滑到身上触电死亡。在一块田里生产的丈夫张明财看到妻子触电,急忙用手拉救也触电身亡,造成一起夫妻触电死亡的事故。
三、1988年8月10日,太丰乡北斗村民委员会郭村村民小组,在整修低压线路中,因管理变压器的农电工失职误送电,造成一起4人死亡、1人受伤的重大事故。
上一篇:第二节 供电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