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宣城县纺织厂】1958年6月兴建,次年6月试车,边生产、边建设、边安装;初期生产16支纱产品,后提高为21支纱;实际生产规模为4000余纱绽。1961年6月,是厂停办,专用设备调往外地。据统计,1959—1961年全厂共生产棉纱3336件、597吨,工业总产值258万元、利润6万元、纳税60万元。1967年3月,宣城纺织厂重建,设计年产棉纱1.5万件、棉布1600万米、总投资496.8万元。1971年4月,纺、织两车间全面投入生产,至年底共产棉纱(21支、16支)1009吨、棉布298.6万米。1973年后,开始对粗纱机、并条机、梳棉机等旧设备进行更新。1978年,全厂1.5万枚纱绽、552台布机全部开机运行,产纱2469吨、布1266.7万米。1982年新建宣纺阔布分厂,配备1515—56布机576台,设计年产32S×32S细布1349万米、总投资414.9万元。1984年,宣纺新增精梳棉机4台;1985年又投资750万元,新增10000锭F513型细纱机及附属设备。80年代主要产品有21S×21S7363纱哔叽、32S×32S160细布、45S×45S9076涤细布、45S×45S9980涤细布、30S×36S6456手帕布、30S×36S7269跳鲤布、40S×46S6649麦尔纱、21S×21S平布、16S×16S粗布等,其中新产品麦尔纱布填补了本省该项产品的空白。1987年,全厂占地117634平方米,建筑面积108296平方米(其中生产用65511平方米);年底有职工1923人(其中工人1475人),通用工业设备886台,棉纱锭2.5万枚,布机1152台,固定资产原值1112万元(其中生产用853万元)、净值740万元;全年共产纱2401万米、布2148万米(化纤布565万米、纯棉布565万米),工业总产值1924万元,产品销售收入2118万元,纳税55万元,利润总额209万元,企业留利83万元;年末流动资金占用数为1445万元。当年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1737.21元、固定资产利税率29.41%、全部资金利税率20.59%、产值利税率15.32%。
【宣城县化肥厂】1958年6月兴建。1960年底,主要设备已调运进厂、土建完成70%。1961年2月停办。1966年9月重建,设计年产3000吨合成氨、投资260万元,1970年2月正式投产。此后2次进行技术改造,实际生产能力达7000吨。1984年6月,为改用碳化煤球替代焦炭新工艺,投资70万元,新建年产2.5万吨石灰窑气碳化煤球车间,1986年投产。1987年,企业占地110647平方米、建筑面积30503平方米(其中生产用13406平方米);年底有职工445人(其中工人394人),有通用设备240台(套),造气炉、压缩机、循环机、冰机、合成塔、铜洗塔、碳化塔、变换炉等专用设备41台(套),固定资产原值698万元(其中生产用582万元)、净值488万元;全年共产合成氨8934吨、实物碳铵38616吨,工业总产值823万元,产品销售收入824万元,纳税11万元,利润总额58万元,企业留利17万元;年末流动资金占用数为174万元。当年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3951.81元、固定资产利税率8.31%、全部资金利税率10.16%、产值利税率10.01%。
【宣城县硫酸厂】1977年3月兴建,设计年产硫酸(98%)1万吨、基建投资294.6万元。1982年建成投产,硫铁矿石由县锰硫铁矿供应;生产过程中通过各种检测仪表显示工艺参数,实行自动控制和科学分析。同年,建磷肥车间,设计年产普通过磷酸钙3万吨。1985年竣工投产,生产操作机械化,自控系统较为先进;磷矿石从云南和贵州两省调进;产品经国家化工部核准(1985年4月),属HGI—392—76标准的四级肥。1985年,企业占地38.67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3558平方米(生产用8409平方米),有通用设备88台、专用设备62台。1987年,又增复合肥生产项目。是年,全厂共有职工301人(其中工人226人),固定资产原值537万元(生产用435万元)、净值445万元;全年共产硫酸(100%)11693吨、磷肥(实物量)22753吨,工业总产值(含磷肥、复合肥)698万元,产品销售收入694万元,纳税52万元,利润总额154万元,企业留利104万元;年末流动资金占用数为188万元。当年全员劳动生产率12200元、固定资产利税率31.84%、全部资产利税率31.67%、产值利税率46.72%。
【宣城县造纸厂】1958年4月兴建,1959年8月投产,日产本色文化用纸1吨。建厂至1962年,造纸厂隶属芜湖专署财贸部领导,业务先后由专署商业局和轻工业局管理。1962年后划归宣城县工业局管理。投产后,不断更新改造和增添设备,提高生产能力。1963年,全部工艺流程基本实现机械操作;1972年日产纸6吨;至1976年可生产漂白书写纸、有光纸、瓦楞纸、打字纸、凸版纸等。1978年11月扩建1575型双缸双网造纸机生产项目;1980年2月竣工投产,年生产能力扩大为3500吨,新增包装纸、糖果纸、火柴纸、胶版纸等产品。1984年4月投资680万元,新增一台ZM1880长网造纸机(日产10吨高档纸);1987年9月竣工试车。1987年,企业占地99449平方米,建筑面积24115平方米(生产用4743平方米);年末有职工429人(其中工人383人),有通用设备123台、专用造纸设备47台,固定资产原值406万元(生产用270万元)、净值225万元;全年共产机制纸及纸板3725吨,工业总产值713万元,产品销售收入682万元,纳税47万元,利润总额40万元,企业留利12万元;年末流动资金占用数为538万元。当年全员劳动生产率14125元,固定资产利税率20.94%、全部资金利税率21.14%、产值利税率15.04%。
【宣城县印刷厂】民国18年(1929),《宣城民国日报》建立印刷厂。民国36年(1947)承印《宣报》。宣城解放后,印刷厂先后由中共宣城地委宣传部和专署文教科接收管理,更名“宣城人民印刷厂”,曾承印《时事新闻》。1952年5月,移交宣城县管理,称“宣城县印刷厂”,扩大印刷业务范围。1956年5月开始承印《宣城报》;次年7月划归中共宣城县委宣传部领导,改称宣城报社印刷厂。1958年将公私合营大众印刷厂并入。1959—1960年,主要承印《宣城日报》。1961年1月《宣城日报》停刊后,企业划归县工业局管理,仍称“宣城县印刷厂。”此后,县印刷厂更新设备,相继实现电机印刷和自动铸字。1966—1970年共印刷毛主席著作159万册,1975年印刷小学教科书50万册。1982年,添置专用设备14台,开始进行照相制版。1987年开始进行彩印生产,承接图案设计、照相制版、彩印商标、精制纸盒、食品包装、纸箱以及帐据报表、凭证标签、书刊杂志、标牌广告等印刷业务,已成为县级全能印刷厂。1987年,企业占地8535平方米,建筑面积5184平方米(生产用2708平方米);年底有职工102人(其中工人88人),有各种主要生产设备61台(其中印刷专用设备53台);固定资产原值110万元(生产用92万元)、净值80万元;全年工业总产值133万元,产品销售收入133万元,纳税11万元,利润总额16万元,企业留利6万元;流动资金年末占用数63万元。当年全员劳动生产率10101.1元、固定资产利税率20.91%、全部资金利税率18.25%、产值利税率23%。
【宣城县机械制造厂】1955年12月公私合营建立宣城铁工厂,修理柴油发电机、碾米机、抽水机及汽车保养等。1959年,将县矿山机械厂并入;1960年4月又并入县第一、二农具厂的农具车间,并将铁工厂改为“地方国营宣城县农业机械厂”。1962年9月,芜湖地区宣广煤矿机修厂并入县农机厂。50年代末60年代初,先后研究试制出小型拖拉机、万能饲料粉碎机、解放水车、山芋切片机、打稻机等农业机械。60—70年代,批量生产1×1/2齿轮泵、江淮12型旋耕机及人力打稻机、1吨小型榨油机等产品。1980年后,主要生产打稻机、油桶、33型轴流泵、4型旋耕机、三轮车箱、三轮车后桥总成、农用水泵、木工多用机床、凿眼机、G4025型卧式高速带锯床等产品。1984年10月改为县机械制造厂。1987年,企业占地2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4426平方米(其中生产用2300平方米);年底有职工288人(其中工人165人),有各种设备100余台,固定资产原值223万元(其中生产用134万元)、净值148万元;全年工业总产值289万元,产品销售收入193万元,纳税9万元,利润总额41万元,企业留利6万元;流动资金年末占用数223万元。当年全员劳动生产率10905.66元、固定资产利税率22.42%、全部资金利税率17.79%、产值利税率17.3%。
【宣城县酒厂】1962年10月,水阳酒厂迁至城关,建立宣城县酒厂。1969年,添置蒸煮锅、糖化锅、蒸馏锅、地面发酵池等设备,采用一步法液体发酵,实现半机械化操作。1982年后开始生产汽酒、汽水等产品。1985年新建年产3000吨的酒精车间,次年兴建大曲车间。据统计,1952—1987年县酒厂共生产饮料酒29299吨(其中大曲酒252吨)。1987年,企业占地22264平方米,建筑面积11324平方米(其中生产用7135平方米);年底有职工195人(其中工人113人),各种生产设备100余台,固定资产原值165万元(生产用156万元)、净值143万元;全年共生产饮料酒3356吨(其中大曲酒32吨)、96%酒精2312吨,工业总产值684万元,产品销售收入660万元,纳税60万元,利润总额52万元,企业留利10万元;流动资金年末占用数235万元。当年全员劳动生产率38421.05元、固定资产利税率74.55%、全部资金利税率42.12%、产值利税率24.07%。
【宣城县制药厂】1958年6月始建,主要加工中草药饮片及中药膏、丸等产品。1962年停办。1969年重建,主要加工中草药饮片和糖浆供应县内。1976年后,生产口服蜂乳、蜂乳胶囊及双宝素、人参蜂王浆、参芪蜂王浆口服液等产品。1984年5月,县食品二厂并入县制药厂。1987年,企业占地20964平方米,建筑面积4022平方米(其中生产用2352平方米);年底有职工53人(其中工人45人),固定资产原值60万元(其中生产用13万元)、净值49万元;产品有麦迪霉素胶丸、氯霉素胶丸、盐酸洁霉素胶丸、浓复合维生素B溶液、浓维磷补汁、小儿糖浆、咳必清、十滴水、板兰根冲剂、冻疮膏、红汞、碘酒、医用酒精、甲紫等种类,全年工业总产值112万元,产品销售收入85万元,纳税2万元,利润总额6万元,企业留利5万元;流动资金年末占用数158万元。当年全员劳动生产率16406.25元、固定资产利税率11.67%、全部资金利税率4.67%、产值利税率6.67%。
【宣城县水泥厂】1956年5月,县人委将4家小水泥厂合并成立县联合水泥厂;12月又改为地方国营宣城县水泥厂。1961年6月是厂停办。据统计,1959—1961年全厂共产水泥1033吨。1971年11月,在水东汪村重建国营宣城县水泥厂,设计年产水泥1万吨,1974年正式投产。1984年4月,新建材料石灰石输送、提升、原材料储备、喂料配套一条龙生产线;1985年水泥产量达7500吨、比1978年增加1.2倍。1985年企业占地86734平方米,建筑面积8235平方米(其中生产用4558平方米),有各种主要设备75台。同年扩建新厂,设计年产水泥5万吨,至1987年底基建和设备安装基本竣工。据统计,县水泥厂1974—1987年共生产水泥58372吨。1983年开始转亏为盈。1987年底,全厂共有职工394人(其中工人372人);固定资产原值127万元(其中生产用102万元)、净值80万元;全年共产水泥7912吨,工业总产值91万元,产品销售收入95万元,纳税6万元,利润总额19万元,企业留利11万元;流动资金年末占用数83万元。当年全员劳动生产率2911.39元、固定资产利税率17.32%、全部资金利税率17.89%、产值利税率47.82%。
【宣城县锅厂】1953年成立水阳制锅生产合作社;1955年转为合作工厂,称“宣城县水阳锅厂”,主要生产生活用耳锅、平锅、浴锅以及犁头、犁耳等铁制小农具。1958年,水阳锅厂被改为县火箭炼铁厂,铸锅设备及工具全部调给合肥锅厂。1959年2月又改为地方国营宣城县水阳锅厂,恢复铁锅生产。1961年4月—1964年7月,锅厂一度迁至城关北郊(原县钢铁厂内),后仍迁回水阳。1966年10月,锅厂农具车间划归县农机厂。1967年,增加翻砂铁铸件生产。1972年,溪口锅厂并入水阳锅厂。锅厂继承传统工艺,生产的耳锅、张锅等铁锅产品具有重量轻、锅面光滑、无砂眼、经久耐用等特点,在1965年全省铁锅行业产品评比中耳锅获第一名、在1986年全省10家锅厂产品评比中张锅和耳锅均获第4名。据统计,1954—1987年,水阳锅厂(含溪口锅厂)共生产铁锅651.2万口。1987年底,全厂共有职工86人(其中工人79人),固定资产原值47万元(其中生产用27万元)、净值28万元;全年共生产铁锅20万口,工业总产值54万元,产品销售收入40万元;流动资金年末占用数46万元。当年全员劳动生产率4942.53元。
【宣城县茶厂】1958年始建,为地方国营企业。建厂初期主要是将毛茶精制加工,手工操作。1959年进行技术革新,添置设备,实行制茶生产机械化。1979年制茶产量125.34万公斤,其中110.72万公斤出口外销。1980年,县茶厂改为集体所有制企业。1980—1985年,共加工花茶5.8万公斤,销往河北、辽宁、陕西、甘肃、山东及北京、天津等地;出口珍眉、贡熙两类绿类约20多个品种。1987年底,全厂有职工442人,固定资产原值186万元(其中生产用110万元)、净值167万元;全年制茶产量921.2吨,工业总产值625万元,产品销售收入663万元。
【宣城县毛巾被单厂】1960年6月,将县棉织厂(原为县土纱锭纺织厂)与县针织厂合并为地方国营县针棉织厂。1962年,县针棉织厂停办,保留34名工人;于次年成立县针织修补社,开展制线、修补等生产业务。1964年5月,县针织修补社与打线社合并成立县针棉织社。1970年,企业改为针棉织厂;相继添置丰田织布机等设备,逐步实现半自动、全自动化生产。1982年3月改为县被单厂,开始生产印花床单,兼营多品种棉织生产。1985年引进意大利卡立索袜厂设备,新建无跟袜车间,在省内独家生产无跟袜(高弹丝袜)。1987年改称毛巾被单厂,技术改造投资135万元,添置毛巾、床单及丝袜生产设备。据统计,是厂1970—1976年共生产风雪帽37.68万顶、1970—1980年生产机纺纱22.1万公斤、1970—1986年共生产民用线6.12万并、1971—1987年共生产棉布1114.7万米、1980—1987年共生产床单151.4万条、1981—1987年共生产内衣29.6万件、1986—1987年共生产无跟袜250.1万双。1987年,企业占地18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990平方米;年底有职工475人,有各种生产设备260台,固定资产原值263万元、净值200万元;全年共生产棉布30.6万米、床单27.5万条、内衣12.3万件、无跟袜139.2万双,工业总产值361万元,产品销售收入383万元,利润总额5万元;定额流动资金年末数为134万元。
【宣城县塑料厂】1970年建成投产,生产塑料水车板、龙骨等产品,工业产值22.5万元。1979年后主要生产薄膜、塑料包装、农用地膜、包装箱、塑料桶、水瓶壳、软管及日用制品等。1985年,企业占地53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42平方米,有各种生产设备49台。1987年底有职工229人,固定资产原值90万元(其中生产用83万元)、净值64万元;当年工业总产值280万元,产品销售收入312万元,纳税1万元,利润总额13万元,企业留利12万元。
【水东玻璃厂】1970年建成投产,主要生产民用煤油灯具、电子管玻壳及日用玻璃制品。1978年起,煤油灯具产品开始出口,当年共有24万只煤油灯座、48万只灯罩销往美国及东南亚一些国家(或地区)。1985年进行技术改造,开发生产高档民用建筑灯具50余种;当年,全厂共生产各种玻璃灯具299.5万只,其中55.4万只出口。此后,又开发出冰晶系列饮料杯新产品。煤油灯罩和冰晶系列饮料杯分获1986、1987年全省优质产品称号。1987年,企业占地4942平方米,建筑面积3482平方米;年底有职工319人,各种生产设备46台(套),固定资产原值46万元(均为生产用)、净值26万元;当年工业总产值192万元,产品销售收入181万元,利润总额17万元,纳税4万元,企业留利8万元。
【宣城县服装厂】1955年组建宣城县红星服装社,1958年改为宣城服装厂,后将县服装、缝纫、制帽、工艺美术4个厂合并组建为县被服厂(合作工厂)。1963年5月仍称县红星服装社,主要以来料加工形式制作各类男女服装。1978年开始生产成品服装。1983年起改为宣城县服装厂。1985年,与芜湖市服装鞋帽公司协作经营,承接出口美国杰罗裤1.56万条加工任务;并与上海市协群商店合作,生产一批服装投放上海市场。是年,全厂共生产各式服装5.95万件,其中:纯化纤布服装2.98万件、毛混纺服装0.18万件、棉布服装1.68万件。1987年,全厂有各种生产设备100余台套(其中有引进西服、衬衫生产流水线设备56台),固定资产原值39万元(均为生产用)、净值31万元;年底有职工139人;当年工业总产值76万元,产品销售收入60万元;定额流动资金年末数27万元。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