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宣城自西汉起,为丹阳郡治所,此后历代州府治所均设于此,素有“山水之郡”誉称。尤自东晋南迁以后,名人贤士相继荟萃于此,境内不乏名胜古迹。自唐以后,各朝有兴修有毁废,至民国时期完存者已为数不多。抗日战争期间毁坏严重。
解放以后,对境内具有一定价值的名胜古迹,有的予以修葺复建,有的予以整理开发。80年代以来,成为皖南旅游区的一个重要旅游点,县人民政府于1986年建立旅游局,管理旅游事业。
【山水景胜】
▲敬亭山位于城北5公里的水阳江畔。原名昭亭山,晋初为避晋文帝司马昭名讳,改称敬亭山,属黄山支脉,东西绵亘百余里,大小山峰60座,主峰名一峰,海拔317米。南齐诗人谢朓《游敬亭山》诗有“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隐沦既已托,灵异居然栖。……”的描绘;唐代李白先后7次登临,留有“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盛赞。
随着谢李诗篇的传颂,敬亭山声名鹊起,直追五岳。继谢李之后,白居易、杜牧、韩愈、刘禹锡、王维、孟浩然、李商隐、颜真卿、韦应物、陆龟蒙;宋代苏东坡、梅尧臣、欧阳修、范仲淹、晏殊、黄庭坚、文天祥、吴潜;元代贡奎、贡师泰;明代李东阳、汤显祖、袁中道、文征明;清代梅文鼎、施闰章、石涛、梅清、梅庚、姚鼐等。相继以生花之笔,为敬亭山吟诗写赋、绘画作记,寄情山景,抒发胸怀。据初步统计,历代咏颂敬亭山的诗、文、记、画数以千计,被称之为“江南诗山”,饮誉海内外。抗日战争初期,陈毅率部东进,途经宣城题赋《由宣城泛湖东下》七绝一首:“敬亭山下橹声柔,雨洒江天似梦游。李谢诗魂今在否?湖光照破万年愁。”自唐代起,敬亭山人文景观日益增多,历代相继修建于敬亭山上的主要亭台楼阁和庙宇寺观有:一峰庵、拥翠亭、云齐阁、翠云庵、云根石、最高亭、额珠楼、穿云亭、十贤祠、太白楼、古昭亭坊、勒诗石、裴公井、绿雪井、梦珠泉以及山麓之广教寺等。抗日战争时期,多遭毁坏,至解放前夕,敬亭山已荒凉不堪。
自1977年起,中共宣城县委、县政府决定重新开发建设敬亭山,实行封山育林、全面绿化。现今敬亭山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1986年3月,中共宣城地委决定,成立敬亭山开发建设领导组,由原宣城县委书记、宣城行署顾问王鸿树任组长,并设立专门办事机构,聘请有关专家学者根据敬亭山特点,制定了开发建设的总体规划,至1987年底,先后复建了山门坊、古昭亭坊、昭亭、太白独座楼、先贤祠、翠云庵和新建的绿雪茶社以及昭亭湖等大小24处景点,拓宽了进山公路、修整了盘山游道,同年10月被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由县城沿着新开辟的昭亭路北行数里,一座仿古建筑的敬亭山门坊矗立于公路旁,门坊上刻有楚图南的题字和李白、陈毅的诗作。穿过门坊,一尊大理石雕琢的李白全身像,傲然屹立于新辟建的昭亭湖旁,湖心亭周围荡漾着五颜六色的游船。沿着湖边林荫小道,直达双塔风景区,这对幸存的北宋古塔,犹如敬亭山的两个忠诚的卫士,它们以历经沧桑的身驱,向人们倾诉着敬亭山的兴衰历史。由双塔而上,穿过梨园、桃林,山势渐高,植被茂密。翠绿丛中苍劲古朴的“古昭亭坊”,玲珑典雅的“昭亭”以及黄镇题写的“江南诗山”四个翠绿色大字、嵌刻在一块白玉似的石碑之上,组成一组人文景观,令人有身入画境之感。
由古坊拾级而上,步完竹海小径,“绿雪茶社”飘出阵阵清香,落坐于窗明几净茶社,可品尝到此山特产—被列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的“敬亭绿雪”。盘山而上登临太白独坐楼(昔为太白独坐吟诗之处),此为敬亭山景观荟萃之所,翠云庵、丹梯亭、绿雪井亭等各得地势,各展风姿,列布于独坐楼周围。仲春之际,姹紫嫣红的杜鹃花团团簇簇盛开于满山遍崖,李白曾有“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之咏。若乘兴登临山顶,极目四眺,如临一座观景台,东北南漪湖烟波浩渺,水天共色;山下水阳江蜿蜒曲折,百舸争流;南望江城如画,烟市风帆;北瞰田畴沃野,一览无际。尤逢农历三月三左右,每日游人成千上万。
▲柏枧山位于县城东南35公里,古有寺僧以柏皮为枧(注:水槽)引水入厨故名,俗称百尖山。主峰天台海拔近千米,山势逶迤叠嶂、溪谷回曲深邃,悬峰峭壁,飞瀑长泻。自明代起,即为探幽寻胜佳地。在险峻山中,宋时依崖跨瀑架设一桥,名曰“飞桥”,古人有“两山壁立跨飞虹”之句,为宣城著名胜景之一。
钟灵毓秀的柏枧山麓,是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后裔族居之地,明清时建有“文峰书院”、“柏枧山房”,为梅氏族人讲学著述之所。这里曾先后孕育出梅禹金、梅文鼎、梅珏成、梅清等明清代两著名剧作家、数学家、画家,今仍存有梅氏故居、宗祠、茔墓的部分遗址和碑刻。古人题咏很多。
▲华阳山位于县城南45公里,山势巍峨、联岫回溪。连跨宣、泾、宁、旌境地。古有“雨从半山落、日在谷中阴”之句。每当隆冬,“华阳积雪”为宣城胜景之一。此外,华阳山区还有以白云洞为主体的溶洞群星罗棋布,被称为“华阳洞府”,现已辟为游览胜地。
▲麻姑山位于县城东15公里。相传麻姑仙女修道炼丹于此故名。
每当晴天黎明日出时分,一轮飞火喷出麻姑山巅,麻姑山峰被映染得艳丽多娇,被称之为“麻姑晓日”,前人游题诗文很多。山上有练丹炉、剑池等遗址。
除上述之外,城西20公里的行廊山、城东北45公里的云山、城内的陵阳山、城南的响山,也都具有各自特色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均为前人游览探胜常顾之处。宋代杨万里《入宣州界》诗有“路入宣城山便奇”之句。
▲水阳江由南至北贯穿全境。其支流青溪、宛溪、句溪及澄江,碧流环绕城郊,素为泛舟荡游佳境。南齐谢朓《句溪》诗:“方寻桂水原,乘景弄清漪”;唐李白诗有“两水(宛、句溪)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之句;宋梅尧臣《宛溪》诗:“宛水过城下、滔滔北去斜”;明袁中道有《澄江亭》诗:“分砂漏石爱清流、泛宅人同练上游”。如今,乘舟荡游,仍可领略诗人们所描绘的意境。
▲南漪湖又称南湖,位于县城东北20公里。系天然淡水湖,面积约189平方公里,境内“九嘴十三湾、港汉似珠网”。放眼望去,烟波浩渺、水阔天空。自然风光旖旎多姿,如同镶嵌在宣城大地上的一颗璀灿明珠。当晨曦初照或夕阳西下之际,碧波涟涟,银帆点点,湖光潋滟,水天一色,景致极为幽丽。唐白居易《南湖早春》诗:“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清梅文鼎《游南湖》诗:“武陵何处觅,今信有桃源”。抗日战争初期,陈毅将军率部东进,途经南湖时吟赋《由宣城泛湖东下》诗有:“湖光照破万年愁”之句。
南湖的湖湾浅滩,自然铒料丰富,招来群雁飞聚落栖,“南湖落雁”为宣城胜景之一。南漪湖不仅风光秀丽,而且盛产淡水鱼类,尤其是南湖银鱼、螃蟹以及菱、藕久享盛名。
【岩溶古洞】
▲碧山龙泉洞距县城35公里,座落在县东南水东镇碧山村,地处芜(湖)屯(溪)主干公路东测4公里,距皖赣铁路水东站8公里。
洞内总面积1.2万平方米,可供游观的大小洞、厅、宫、殿、廊达百余处。构成洞上厅、厅上宫、宫中洞、洞中殿、殿下廊、廊下洞,盘旋曲折、层层相通,灵空剔透、景景相映。
据洞内崖壁留题的古诗考证,早在公元1229年左右(南宋开庆年间),即为人们游览佳地。清光绪《宣城县志》载:“龙泉洞,城东南70里,俗称窑头洞,洞口低仄,伛偻蹲伏始可入。洞中有平田、池沼、田埂、鸥鹭诸形,秉烛以游,幽曲深邃。镌壁有施愚山、梅东渚题句”。后因战乱、瘟疫,致使当地人烟殆尽,加之洞口被泥土淤塞,一直无人问津。1987年本地大旱,庙沟村民寻找水源时,意外发现此洞。消息传开,人们成群集队手执火把、电筒、矿灯匍匐入洞争观探奇。为保护洞内景观免遭破坏,县政府采取紧急保护措施,用水泥石块暂封洞口,派民兵日夜守卫。
1980年9月经县委常委会议决定,成立“龙泉洞筹建领导组”由县长王鸿树亲自担任组长,同时,从有关部门抽调人员、筹措资金,聘请专家勘探设计,着手开发建设。由领导组付组长伋升南驻地组织实施。经过一年时间的紧张施工,修筑了4公里长的通车公路,开挖了148米长的入洞通廊,架设了1500米长的通电线路,修整了洞内主要游道和照明装置。1981年初,部分景点试行开放,边开放、边建设。至1987年底,龙泉洞内可开放游览的有5个大厅,景点450多处,洞内游路长达4华里,游览一次约80分钟左右。步入牌楼式的洞口,走完30多米的“九曲回廊”后,忽而豁然开朗,忽而深邃莫测。千姿百态的钟乳石,或形似山川,或神肖生物,或形神兼备发人遐想。尤为绝妙的是:气候宜人的“银河厅”,厅内常温18℃;文采怡人的“墨香殿”,殿壁有宋代晚期至清代中期名人贤士染墨题留的20余首诗文以及天然的“文房四宝”;神态动人的“白龙宫”,宫内有色泽如霜、栩栩如生的老白龙和憨态可掬的小白龙,洞名由此而来;仙幻迷人的“水晶宫”,宫中的碧波府内,“虾兵蟹将”护守“定海神针”;妙趣逗人的“百兽厅”,厅内有奇兽欢舞戏乐,皮毛五色分明。此外,还有令人心旷神怡的“瑶池仙境”、“世外桃源”等景点。明代万历年间,有位署名“拓山居士”者在洞壁题留七律一首:“携友寻芳到碧山,披襟落帽洞中间。石梯高步银河汉,丹穴深游碧流宕。烛映赤壁红霞闪,烟笼翠壑白云环。回头迷失来时路,始信仙家别有天。”生动地概括了龙泉洞独具的美妙神韵。1987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自1983年10月开始至1984年8月,先后在洞外兴建了446平方米的餐厅,284平方米的招待所,235.8平方米的接待室和354平方米的职工宿舍,以及占地五亩的洞口停车场、茶社、综合服务部等配套设施。1985年9月至1987年底,又相继兴建9米深水井、10平方米水泵房、100吨水塔各1座和22平方米的浴池1座。管理处备有旅游专用车,每天往返于洞区、水东、宣城县城。芜湖、宣城—龙泉洞每天有两班客车,每逢节假日增开加班车次。1981—1987年,每年平均接待国内外游客近10万人。
▲华阳白云洞座落在县城南50公里的华阳乡巧坑村,因洞口似井、深奥莫测,从未有人问津,也未见有任何文字记载。
1986年2月24日(农历正月十六日),居住在华阳巧坑的何声信等四位青年农民,为采集假山石,携带矿烛、电筒,以藤绳系身,攀坠入洞,发现洞内奇观,当日报知华阳乡政府。次日,乡党政主要领导人深入洞内勘察后,一面组织民兵护守洞口,一面向县汇报。3月3日,县委常委和县直有关部委局负责人同往现场观察,并决定暂拨一万元由华阳乡政府负责组织开发。
华阳乡干部群众,在50天内,完成了新开两条泄洪沟总长500米,架设低压架空输电线2公里,购配发电机组一套,石砌山道138级,搭盖管理服务简易房屋8间,架设入洞悬梯,凿砌平整洞中游道,清洗景点,安置照明等工程,于1986年5月1日正式接待游客。
经初步探明,白云洞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据有关专家考证鉴评,白云洞内钟乳石发育,为全国所罕见。目前,能供游览的有五大景观,即:“白云大场”、“白云仙镜”、“响水龙宫”、“白云山庄”、“洞府虎峡”。游人有“三步一景,五步一物”之誉。钟乳景点有数百处,洞内游览线路总长达5公里。1986年5—12月,共接待游客7万余人,最多日游客量达千人。
▲狸桥云山洞位于县城东北45公里狸桥镇附近的云山山腰。洞口怪石嵯岈,旧有崖刻“云窝”2字。缓坡入洞厅,有巨石直撑洞顶。约7米高处,有一自然天洞,阳光直射洞内崖石之上,有双线刻勒崖联:“翠谷空中神变化,碧天深处吼风雷”和“白云一片开廖廊;枯石千宗见画图”,以及横额“洞天”2字,清晰完整。均为明万历年间所刻。由此入内为第二洞厅,形如华盖,可容数千人,洞内四壁钟乳下悬,击之作钟鼓声。幻石肖神、巧夺天工,置身于此,宛如仙境。故当地群众称其为“神仙洞”。宋代魏良臣有《云山洞记》,清代施闰章有《云山洞》诗。云山东侧有“藏书洞”,云山西麓有“老虎洞”,集三洞于一山,古人题咏很多,旧志均有辑录。
▲溪口朝天洞位于县城南40余里的金牌坑雪峰山南。古木参天、石崖陡峭,山涧古泉,飞悬崖、入深谷,境地既险且幽。悬崖下有一石洞,洞口上方形如狮头,下方卧一圆石,酷似金狮戏球,里人俗称“狮口洞”,因洞口朝天,又被称为“朝天洞”。明代一和尚悟信在洞中“圆寂”,被里人涂漆装金尊为“肉身菩萨”供奉于洞中(直至1965年肉身菩萨被一精神病患者砸毁)。明崇祯年间,在朝天洞东侧,依山就崖建庙一座。因每逢下雨时,此处云雾翻腾,远观状如乌龙点水,庙被定名为“龙泉寺”。庙宇为木质结构,砖墙瓦顶,上下四层,共50间。一、二、四层为僧房及香客、游客住处,第三层右为大雄宝殿、左为观音阁。寺内有明、清碑刻数处及明铸千斤钟一口,每当寺僧撞击,钟声悠扬于山峡,经久不息。解放前为皖南著名佛教基地之一。1984年经安徽省宗教事务处批准为正式开放的佛教活动场所,并被列为省级重点寺观。1987年有住寺僧侣12人,佛教重大节日,香客、游人络绎不绝。洞和寺均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寺·古塔】
▲龙溪塔位于县城北40公里的水阳镇东岸。始建于三国东吴赤乌二年(公元239年),今塔顶层内壁,嵌有“赤乌”字样的塔砖。据传此塔始为周瑜操练水师的了望台,后改造成塔,历代相继修葺。与该塔隔江相望的是始建于唐宋之间的梓童阁。解放以后,东塔西阁均曾作过维修,成为水阳江畔的人文景观之一,现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开元寺塔位于城内东门大街。始建于西晋,原有开元古寺,毁圯于解放前夕。依寺修建的开元塔屹然挺立,成为古老宣城的象征。开元塔历代都曾维修和重建,解放以来作过两次修葺。现塔为9级6面,高34米,底边长8米多,塔顶有铁柱,盘柱挂链一圈,犹如一顶皇冠赫然凌云。塔内有螺旋木梯,可登上顶层,远眺江城风光。唐杜牧、明汤显祖等曾先后登临题咏,传颂后世。塔影倒映于句溪碧波之中,形成宣城景胜之一的“句溪塔影”。
▲广教寺双塔位于城北2.5公里的敬亭山麓。寺建于唐大中年间,毁于解放前夕。塔建于北宋绍圣3年(1096年),为一对并肩比立、独特罕见的方形古塔。(详见本章《文物》节)
▲龙首塔位于县城南市区内。始建于明隆庆年间,因其东侧先建有龙首亭而得名。此塔座落于翠竹苍郁、绿树常青的城内游览佳地—鳌峰,纯系风景塔。7级6面,高10丈,其挺秀风姿不仅点缀鳌峰景观,而拾级登临更可眺望江城。清人有诗曰:“城南秋色回、亭际野云封,古碟虚悬塔、深林忽度钟……”。1985年11月,县人民政府批拨专款,予以加固修葺,古塔焕然一新,并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梅文鼎纪念馆】梅文鼎(1633—1721)字定九,号勿庵,安徽省宣城县新田乡人,是我国清初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与英国的牛顿、日本的关孝和被公举为17世纪末18世纪初世界三大数学家。
宣城县是梅文鼎的故乡,是梅氏数学派的发祥地和传播发扬的重要基地。1986年,中共宣城县委、县人民政府在国家和省、地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筹集专款,维修了梅文鼎墓地,兴建了一座梅文鼎纪念馆。
纪念馆座落在城内陵阳第二峰的翠绿丛中,位于市区中心,占地1500平方米,平面呈四合院,四周是错落有致的马头墙。正门砌有门罩,前院建有梅亭,两侧为长廊。白墙黛瓦红柱、镂空方格门窗。是一座具有徽派特色的仿古建筑,结构精巧、古朴典雅。
纪念馆主楼为两层,设有六个陈列室,一楼正厅门悬有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题书的“梅文鼎纪念馆”匾额,厅内陈有《梅文鼎先生年谱》、《梅氏丛书》、《绩学堂文抄》、文渊阁藏《四库全书》中的梅氏著作影印本、《梅文鼎诗集》等40余套各种版本的梅氏图书、文献和梅氏部分生前遗物、碑刻、家谱等,厅内还陈有当代各界名流如方毅、陆定一、苏步青、周谷城、爱新觉罗、溥杰、启功等献赠的书画、楹联、匾额等数以百计。
梅文鼎纪念馆的二楼为博物馆。陈列有宣城境内出土的新旧石器、采陶、青铜、瓷器等各种文物共10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和珍贵文物100余件。
【扬子鳄自然保护区】位于城南5公里,总面积1平方公里。1983年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内岗丘起伏,池塘交错。植被密茂,四季常青。湖光山色兼备,生态环境优越。阵阵扬子鳄的吼叫声和鸟虫的啾鸣声,充满生气和野趣。安徽省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设于区内,占地1500亩,建有小型塘库7座,饲养池10个,孵化饲养越冬系统设备1处,繁殖区1处。1987年,拥有扬子鳄两千余条,被国际友人称之为“中国鳄鱼湖”。扬子鳄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与大熊猫同被视为我国国宝,每年有近万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游人前来保护区内考察、研究、观赏。
【宣城十景考略】
▲句溪影塔句溪位于县城东3里,溪形似草书“句”字而得名。溪水清澈,溪心可见城中开元古塔倒影,如砥柱插入水晶盘中,置身于奇景幽境,使人俗虑尽销。古人有《句溪塔影》诗云:“彩虹明镜列西东,古塔巍巍耸碧空。倒影句溪供览眺,波光四面焕玲珑”。如今,古塔仍存,唯溪流改道,塔影已不可见。
▲北楼远眺北楼位于县城市区中心(今烈士塔处)。唐初,为追怀南齐著名诗人谢朓而建,故又称“谢朓楼”。楼踞市内最高处,步登其上,纵目四望,敬亭之苍翠,麻姑之嵯峨,华阳之青霭,行廊之迥峙,使人目不暇接;凭栏俯视,宛、句双溪,清波迥流,澄江如练,湖光似镜,令人心旷神怡。古人有《北楼远眺》诗云:“谢楼胜迹壮千秋,窗开四面豁两眸。百里风光归眼底,笑指江天宿雾收”。此楼毁于日本帝国主义者的战火。现正着手复建。
▲澄江夜月澄江位于县城北门街头,为宛、句两水汇合之处,宋时建有“澄江亭”,古人常夜饮赏月于此。每当晚烟初散,繁星点点之际,新上的明月倒映在澄江之中,似玉轮、银盘,烁烁生辉。古人有《澄江夜月》诗云:“澄江潋滟开天镜,辉映更觉月明多。愿得幽期常不负,与君同听濯缨歌”。如今,水运事业兴盛,澄江百舸日夜争流,不及昔时之幽静。
▲硖石吞舟硖石山位于城北20里,踞敬亭山之北,水阳江西岸。山东麓有礁石兀峙于江畔,致使江水流急浪涌。登敬亭山巅,眺水阳江上,往来船帆行至硖石山麓,船帆突然不见,犹被硖石吞没;继而又帆扬船现,似被硖石吐出。古人有《硖石吞舟》诗云:“破浪乘风顺流奔,石排夹岸敞如门。转瞬帆樯浑无影,疑是鲸鱼肆口吞”。如今,这一胜景,选取特定角度,仍可观赏。
▲柏枧飞桥柏枧山位于县城东南70里,溪谷深邃,峰岩回曲。险峻山中,有二峰对峙,飞瀑界道。宋时,依崖跨瀑架设木桥一座,形如飞虹,气势雄伟,取名“飞桥”。古人有《柏枧飞桥》诗云:“万仞崚嶒瞰碧空,两山壁立跨飞虹。仙人可许乘槎过,疑是鸟填一路通”。现今飞桥虽改为钢筋水泥结构,然景观如昨。
▲敬亭烟雨敬亭山位于县城北郊,四时景色,各有妙趣。唐代李白有“相看两不厌”之誉。而当阴雨之际,满山烟云聚散,变幻万千;亭台楼阁,时隐时现;细雨靡靡,山色朦胧。此时的敬亭山,别具神韵。古人有《敬亭烟雨》诗云:“山鸟群飞各自呼,无心出岫片云孤。轻烟细雨添佳趣,助我丹青蔚画图”。如今,这一自然景观,于时于地仍可尽收眼底。
▲鳌峰赤壁鳌峰位于城区东南隅,系城内陵阳山第二峰。东麓滨临宛溪河,中有一段赤土峰壁,势甚峻峭,犹如一座朱红屏风矗立于粼粼宛溪河滨。春日轻舟荡漾于赤壁之下,犹置身于桃浪之上,别具一番情趣。古人有《鳌峰赤壁》诗云:“独上江城宿恨抛,鳌头峰耸接云霄。人游赤壁浑如醉,好倩丹青着意描”。如今,赤壁面积虽有所减,但仍可领略其风韵。
▲南湖落雁南湖(又称南漪湖)位于县城东北40里麻姑山下。湖滨港汊,纵横交错,风光绚丽多娇。尤当“三秋”之际,蓝天阵阵群雁,或排“一”字,或成“人”字,相继飞落湖滨沙洲,聚栖芦丛。古人有《南湖落雁》诗云:“字写遥天不乱涂,如何肃肃集南湖?时人漫说湖中景,书递麻姑有雁奴”。如今,仍可见此时景。
▲华阳积雪华阳山位于县城南90里。山势巍峨,联岫迥溪,连跨宣、泾、宁、旌边境,有“华阳高百仞,绝顶倦登临。雨从半山落,日在谷中阴”之说。每当隆冬,雪积其上,似玉柱耸入碧空,如皑峰刺插云端,明恍若疑,蔚为壮观。古人有《华阳积雪》诗云:“雪聚莹莹不染尘,久经日照又逢春。倘流黑水来相映,愈见全身洁白真”。如今,若逢隆雪之后,仍可见“华阳积雪”之景胜。
▲麻姑晓日麻姑山位于城东30余里。相传麻姑仙女曾修道炼丹于此而得名。每当晴天黎明时分,登敬亭或北楼之上,可见一轮飞火,喷出麻姑山巅。赤镜一般的旭日,灿烂绚丽的朝霞,将麻姑山峰映染得艳丽多娇,如同艳妆仕女的云环发髻,光彩照人。古人有《麻姑晓日》诗云:“麻姑峭峭面朝东,日日晓妆迥不同。每到朝曦光闪耀,照来满脸分外红”。如今,这一自然景观,于时于地仍可观赏。
附:历代名人咏宣州诗选
高斋视事
南齐·谢朓
余雪映青山,寒雾开白日。
暖暖江村见,离离海树出。
披衣就清盥,凭轩方秉笔。
列俎归单味,连驾止容膝。
空为大国忧,纷诡谅非一。
安得扫蓬径,销吾愁与疾。
(注:“高斋”即“谢朓楼”前身,位于今城中烈士陵园。)
游敬亭山
南齐·谢朓
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
隐沦既已托,灵异居然棲。
上千蔽白日,下属带回溪。
交藤荒且蔓,樛杖耸复低。
独鹤方朝唳,饥鼯此夜啼。
渫云已漫漫,夕雨亦凄凄。
我行虽纡组,兼得寻幽蹊。
缘源殊未极,归径窅如迷。
要欲追奇趣,即此凌丹梯。
皇恩意已矣,兹理庶无睽。
(注:敬亭山位于今北市区内。)
寻句溪
南齐·谢朓
既从陵阳钓,挂鳞骖赤螭。
方寻桂水原,谒帝苍山陲。
辰哉且未会,乘景弄清漪。
瑟汩泻长淀,潺湲赴两歧。
轻苹上靡靡,杂石下离离。
寒草分花映,戏鲔乘空移。
兴以暮秋月,清霜落素枝。
鱼鸟余方玩,缨緌君自縻。
及兹畅怀抱,山川长若斯。
(注:“句溪”位于今东市区内。)
敬亭山独坐
唐·李白
(一)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二)
合沓牵数峰,奔来镇平楚。
中间最高顶,仿佛接天语。
秋季登宣城谢朓楼
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宣城见杜鹃花
唐·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注:宣城杜鹃花以敬亭山所产最佳。)
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谢公亭
唐·李白
谢公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
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
(注:“谢公亭”位于北市区大街北端三汊河处。)
过崔八丈水亭
唐·李白
高阁横秀气,清幽并在君。
檐飞宛溪水,窗落敬亭云。
猿啸风中断,鱼歌月里闻。
闲随白鸥去,沙上自为群。
(注:“崔八丈水亭”位于今北市区酒厂附近。)
旅行泊宣州界
唐·孟浩然
西塞沿江岛,南陵问驿楼。
潮平津渡阔,风止客帆收。
去去怀前浦,茫茫泛夕流。
石逢罗刹碍,山泊敬亭幽。
火炽梅根治,烟迷杨叶洲。
离家复水宿,相伴赖沙鸥。
窗中列远岫
唐·白居易
天静秋山好,窗开晓翠通。
遥怜峰窈窕,不隔竹朦胧。
万点当虚室,千重叠远峰。
列檐攒秀气,缘隙助清风。
碧爱新晴后,明宜反照中。
宣城郡斋在,望与古时同。
(注:“宣城郡斋”即“谢朓北楼。)
南湖早春
唐·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萍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南湖”即市境东北南漪湖。)
送宇文太守赴宣城
唐·王维
寥落去山外,迢遥舟中赏。
铙吹发西江,秋空多清响。
地回古城芜,月明寒潮广。
时赛敬亭神,复解罟师网。
何处寄相思,南风摇五两。
送宣城路录事
唐·韦应物
江上宣城郡,孤舟远到时。
云林谢家宅,山水敬亭祠。
纲纪多闲日,观游得赋诗。
都门且尽醉,此别数年期。
示爽时之宣城
唐·韩愈
宣城去京国,里数逾三千。
念汝欲别我,解装具盘筵。
日昏不能散,起坐相应牵。
冬夜岂不长,达旦灯烛然。
座中悉亲故,谁肯舍汝眠。
念逝将一身,西来曾几年。
名科掩众俊,州考居吏前。
今从府公召,府公又时贤。
时辈千百人,谁不谓汝妍。
汝来江南近,里闾故依然。
昔日同戏儿,看汝立路边。
人生但如此,其实亦可怜。
吾老世味薄,因循致留连。
强颜班行内,何适非罪愆。
才短难自力,惧终莫洗湔。
临分不汝诳,有路即归田。
题宣州
唐·杜牧
土控吴兼越,川连歙与池。
山河地襟带,军镇国藩维。
开元寺
唐·杜牧
松寺曾同一鹤棲,夜深台殿月高低。
何人为倚东楼柱,正是前山雪涨溪。
(注:“开元寺”位于今市区内东大街后)
开元寺水阁
唐·杜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送张周二秀才谒薛宣州
唐·权德舆
儒衣两少年,春棹谷溪船。
湖月供诗兴,烟岚费酒钱。
上帆投极浦,欹枕傲晴天。
不用愁羁旅,宣城太守贤。
送稽亭山僧
唐·刘禹锡
师住稽亭高处寺,斜廊曲阁倚云开。
山门十里松间入,泉涧三重洞里来。
名岳寻游今已遍,家城礼谒便应回。
旧房到日闲吟后,林下还登说法台。
(注:“稽亭山”位于市境东南六十里,现名“鸡头岭。)
怀宛陵旧游
唐·陆龟蒙
陵阳佳胜昔年游,谢朓青山李白楼。
惟有日斜江上思,酒旗风影落春流。
(注:“宛陵”为宣州的古称。)
宣州东峰亭赋古壁苔
唐·刘太真
苒苒温寒泉,线线古危壁。
光含孤翠动,色与暮云寂。
深浅松月间,幽人自登历。
送崔录事赴宣城
唐·高适
大国非不理,小官皆用才。
欲行宣州印,住饮洛阳杯。
晚景为人别,长天无雁回。
举帆风波渺,倚棹江山来。
羡尔兼乘兴,芜湖千里开。
送僧归敬亭
唐·许浑
十年剑中客,传尽本师经。
晓月下黔峡,秋风归敬亭。
开门新树绿,登阁旧山青。
遥想论禅处,松阴水一瓶。
送李侍御宣州使幕
唐·韩翃
春草东江外,翩翩北路归。
官齐魏公子,身逐谢元晖。
山色随行骑,莺声傍客衣。
主人池上酌,携手暮花飞。
送邓王二十弟牧宣城
南唐·李煜
且维轻舸更迟迟,别酒重倾惜解携。
浩浪侵愁光荡漾,乱山凝恨色高低。
君驰桧揖情何极,我倚栏杆日向西。
叹尺烟江几多地,不须怀抱重凄其。
题张待举曲肱亭
宋·黄庭坚
仲蔚蓬篙宅,宣城诗句中。
人贤忘巷陋,境胜失途穷。
寒菹书万卷,零乱刚直胸。
偃蹇勋业外,啸歌山水重。
晨鸡催不起,拥被听松风。
(注:“曲肱亭”位于县城西25里。)
送舅氏野夫之宣城
宋·黄庭坚
试说宣城郡,停杯且细听。
晚楼明宛水,春骑簇昭亭。
摆桠丰圩户,桁杨卧讼庭。
谢公歌舞处,时对挟鹅经。
叠嶂楼
宋·梅询
谢公城上谢公楼,百尺栏杆挂斗牛。
碧瓦万家烟树密,苍崖一槛瀑泉流。
波光滟滟前溪满,刹影亭亭古寺幽。
此地近除新大守,绿窗明月为君留。
(注:“叠嶂楼”即“谢朓楼”)
圣俞惠宣州笔戏书
宋·欧阳修
圣俞宣城人,能使紫毫笔。
宣人诸葛高,世业守不失。
紧心缚长毫,三副颇精密。
硬软适人手,百管不差一。
京师诸笔工,牌榜自称述。
累累相国东,比若衣缝虱。
或柔多虚尖,或硬不可屈。
但能装管榻,有表曾无实。
价高仍费钱,用不过数日。
岂如宣城毫,耐久仍可乞。
宛溪二首
宋·梅尧臣
(一)
三洲滩口急,两水渡头来。
下过桓彝宅,上通严子台。
潺渡泻寒月,滉漾照春梅。
白鹭惊飞处,鱼多见底回。
(二)
宛水过城下,滔滔北去斜。
远船来桔蔗,深涉上鱼虾。
鹅美冒椒叶,蜜香闻稻花。
岁时风俗美,笑煞异乡槎。
(注:“宛溪”位于东市区内,俗称“东门大河”。)
池上送况之赴宣
宋·曾巩
池上红深绿浅时,春风荡漾水逶迤。
南州鼓舞归慈惠,东观壶觞惜别离。
远岫烟云供醉眼,双溪鱼鸟付新诗。
陵阳岂是迟留地,趋驾追锋自有期。
登双溪阁
宋·文天祥
碧落神仙宅,当年庾谢来。
烟云连草树,山水近楼台。
万雉银缸举,千鸦铁骑回。
梅花衣上月,把玩为徘徊。
(注:“双溪阁”位于东市区内。)
梅都官墓
宋·文天祥
沧沧宛水阳,郁郁都官坟。
乔松拱道周,缘茔茁芳荪。
古时北邙叹,白杨邈游魂。
大雅独不坠,修名照乾坤。
再拜坟上土,跚履揖诸孙。
握手慨以慷,而有典型存。
渥洼生骐骝,荆山产玙璠。
悠悠清涓流,眷言葆其源。
(注:“梅都官墓”即梅尧臣墓,位于市西南二里。)
送林侍郎还知宣州
宋·晏殊
日南藩郡古宣城,碧落神仙拥使旌。
津吏戒船东下稳,县僚负弩昼归荣。
江山谢守高吟地,风月朱公故里情。
曾预汉庭三独坐,府中谁敢伴飞觥。
吟宣木瓜
宋·杨万里
天下宣城花木瓜,日华沾露绣成花。
何须堠子强呈界,句有琼琚先报衙。
郊行
元·贡奎
双溪溪上路,重到五年迟。
桑柘成阴处,莺花向老时。
泊舟随岸曲,坐石看云移。
正爱沙鸥狎,惊飞底见疑。
树木炊烟绿,人家住涧西。
风轻莺语滑,泥重燕翎低。
尘渴怜新酿,郊吟忆旧题。
小庄蚕最熟,喜欲报山妻。
湖上纳凉
元·贡师泰
天风吹海树,瑟瑟秋气凉。
河汉西北流,众星耿微光。
惜我同袍友,远在水一方。
相思不相见,展转清夜长。
遥闻鸣笳发,揽衣月苍苍。
(注:“湖”即市境东北南漪湖)
题梅宛溪草堂
明·文征明
宛陵东下碧溪长,正绕梅公旧草堂。
日落敬亭相映带,云开叠嶂浸沧浪。
苔矶自足供垂钓,春水还看着野航。
谁识照心清百尺,古来惟有谪仙章。
(注:“宛溪草堂”位于东市区内宛溪河畔。)
开元寺浮图
明·汤显祖
对坐芙蓉塔,延观柏枧云。
青霞城北涌,翠潋水西分。
岭树疑岚湿,岩花入瞑薰。
风铃流梵响,玉漏自声闻。
(注:“开元寺宝塔”位于市区东大街后。)
饮澄江亭
明·袁中道
分砂漏石爱清流,泛宅人同练上游。
他日有缘来住此,未营居室且营舟。
(注:“澄江亭”位于北市区内三汉河西岸)
保丰台登览怀李白
明·梅鼎祚
白也白也今在无,尔其如在归来乎。
文章光焰高万古,万古精灵当与俱。
忆昔老春悲纪叟,恨不夜台且沽酒。
试今尔复兹地游,善酿主人一何有。
岂徒善酿诎前名,那得汪伦送尔情。
五马纷纷渡江客,谁为宋赵礼狂生。
征君埋玉王郎死,眼中寂寂二三子。
谢楼辍响临风篇,崔亭空望飞檐水。
彩虹双落镜光开,十月梅花笛里催。
高馆白沙留月色,清溪霜夕听猿哀。
抽刀断流流不绝,明日扁舟期散发。
陵阳仙者五六人,控鲤乘鲸共超忽。
长歌招白白不还,安知余辈非探环。
众鸟孤云宛如昨,相看不厌敬亭山。
(注:“保丰台”位于东市区内凤凰桥西端)
送张侍郎大经还宣城
明·李东阳
敬亭山色古城阴,万丈丹梯不易寻。
地重谪仙题后价,天留谢朓赏时心。
山川代有精灵在,草木春回雨露深。
今日尽游衣锦路,几人翘首望朝簪。
叔父寄敬亭山茶
清·施闰章
馥馥如花乳,湛湛如云液。
将茶煮江水,不改江水白。
问此来何方,言出君故乡。
故乡山嵯峨,托根生山阿。
枝枝经手摘,贵真不贵多。
念我骨肉亲,欲归会无因。
游子感故物,惆怅江南春。
龙泉洞
清·施闰章
列炬筑幽壑,倾崖碍洞门。
路纡深不辩,石险滑难扪。
隐见龙蛇洞,高低阡陌存。
寄言刘子骥,休更觅桃源。
(注:“龙泉洞”位于市境东南80里碧山冲中)
游南湖
清·梅文鼎
错水田间路,依山湖上村。
林岚风过静,鸡犬客来喧。
秋涨遥连汉,春船曲到门。
武陵何处觅,今信有桃源。
(注:“南湖”即市境东北“南漪湖”之简称)
后潭村舍
清·高咏
溪涨村荒后,贫交忽枉存。
壶觞野艇过,鸡犬竹门喧。
乌桕低霜岸,黄茅叠水痕。
赏心偏永日,摇落不须论。
寄呈愚山太史
清·石涛
班史起汉代,马迁缵周人。
千载旷继迹,我公今炳麟。
天禄倏以开,秘书纷自陈。
岂不盛聚讼,名山类沉沦。
丹书依公启,方见史笔真。
请谢嚣尘言,白日开丝纶。
(注:“愚山”即宣人施闰章。)
咏绿雪茶报愚山
清·梅庚
持将绿雪比灵芽,手制还从座客夸。
更著敬亭茶德颂,色澄秋水味兰花。
由宣城泛湖东下
现代·陈毅
敬亭山下橹声柔,雨洒江天似梦游。
李谢诗魂今在否?湖光照破万年愁。
(注:“湖”指市北固城湖。作于1939年夏)
宣城怀古
现代·日本·松浦友久
江城明碧水,飒飒敬亭秋。
自古诗人地,临风立北楼。
(注:作于1982年秋)
宣城吟
现代·张恺帆
吟坛高筑碧山头,两水双桥眼底收。
感谢主人情意重,老春绿雪助吟讴。
(注:作于1985年春)
上一篇:第一节 文物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