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自居易州试“郡斋”诗】南齐著名诗人谢朓出任宣城郡太守时,于郡衙后侧,自筑居室命名“高斋”,并赋诗多首,世人尊其为“郡斋”。虽然唐初就在“高斋”旧址建起了“谢朓楼”,但仍有人沿用宣城“郡斋”这一习称,唐代名诗人白居易就是较早的一个。
白居易28岁时,经他的大哥幼文(时为饶州浮梁主簿,卒后墓葬于宣城西郊双羊山)和叔父季康(时为宣州溧水县令)的引荐,来到宣城,拜见了时任宣、歙、饶三州观察使的崔衍。崔衍很赏识他的才华,对他较为器重。同年秋,崔衍以观察使的身份,直接举荐他在宣城参加宣州的州试。考试的诗题是《窗中列远岫》(取自谢朓《高斋》诗句)。白居易根据他在“谢朓楼”的观揽感受,临场作命题诗曰:“天静秋山好,窗开晓翠通。遥怜峰窈窕,不隔竹朦胧。万点当虚室,千重叠远空。列檐攒秀气,缘隙助清风。碧爱新晴后,明宜反照中。宣城郡斋在,望与古时同。”他的生花之笔,将谢朓楼(即古“郡斋”)的秋色之美,跃然绘于纸上。在这次州试中名列前茅者,还有一位宣城人侯权,他俩一起被举为应贡进士。这就是白居易是太原人,为何由宣州地方官举荐他上京应考的由来。
第二年春,白居易奉命赴京应试,得中进士,从此,“长安及第,身入仕途”。宣城是白居易一生中重要转折之地,而“宣城郡斋”的吟赋则是他跻身仕宦之阶。无怪他年届七十,在洛阳作太子少傅分司时,还深情地作《寄赠郡斋》诗曰:“……无复新诗题壁上,虚教远岫列窗间,再喜宣城章句动,飞觞遥贺敬亭山。”由此可见,白居易对宣州及“郡斋”的情感是何等的深厚!
【梅尧臣妙诗护弱女】史称“宋诗开山祖师”的梅尧臣,52岁时,任太常博士。是年秋,随其寓居汴京的嫡母束氏病故,尧臣护柩归葬故里—今宣州市西南郊九同碑村,并守孝两年。至和二年(1056),离家赴汴前夕,宣州太守吕士隆,要请梅至州衙叙别,并设宴栈行,遂派一位粱姓州吏送请柬至梅家中,尧臣盛情难却乃应允。
这位送柬的州吏,久闻宛陵先生才高德重,并曾读过他不少体悯苦弱者的诗作,如《陶者》、《汝坟贫女》等,出于对梅的尊重和信任,拱手向梅道:“小人面禀一事,求先生能予相助。”梅问:“何事?”粱吏道:“今任宣州太守吕士隆,有一怪癖,常好寻事责杖州衙官妓,官妓不堪受杖,想逃离州衙又难以脱身。近时,杭州有一民妓来宣,色艺俱佳,吕太守留为州衙官妓,倍加宠爱,而对群妓则责杖更重,群妓苦不堪忍,欲一死了之。恳请先生赴宴之际,婉言相劝太守,能予手下留情。”尧臣听罢,深表怜悯,并允诺相机进言。次日,尧臣应约入州赴宴,席间,吕士隆为附庸风雅,当面向梅索求诗作。梅遂即席赋赠《莫打鸭》诗一首:“莫打鸭,打鸭惊鸳鸯,鸳鸯新向北池落,不比孤州老秃鸧,秃鸧尚欲远飞去,何况鸳鸯羽翼长。”诗句巧妙地将官妓比作群鸭,将杭妓比作鸳鸯,吕士隆接吟之后,猛悟诗句所喻,遂连声称道:“宛陵先生,领教,领教!”自此以后,吕士隆杖妓之癖未再见发。
《莫打鸭》一诗,收录于《梅宛陵全集》,随着梅诗的流传,后人据此意,将姿容平平,不为人宠的弱小女子,称之为“丑小鸭”。现今仍有沿用此称者。
【樵夫漫说渔翁话】施闰章(公元1618—1681年),字尚白,号愚山,宣城东乡人。顺治年间,在山东出任提督学政时,不拘一格地培养和选拔人才,被世人传为美谈。
当时曾得到他教益的蒲松龄(《聊斋志异》的作者)说:“愚山先生提学山东,奖进士子拳拳如恐不尽。小有冤抑,必委曲呵护之。曾不肯作威学校以媚权要。”由于施“爱才如命”,致使当时“衡文无屈士也”。蒲松龄还举了这样一个生动的事例:
在一次乡试中,有一名确有真才实学的生员,由于临场紧张,审题不慎,文章做得文不切题,题目是《宝藏兴焉》(句出自《中庸》),要求指出山上蕴藏的山石草木禽兽等等宝物,而那个生员却写到水里去了。待文章写好之后,忽然发现自己审错了题目,想重写已来不及了,他料想这次考试肯定名落孙山,但内心又觉得冤枉,于是提笔在试卷末尾下端附上一首自嘲词曰:“宝藏在山间,误认却在水边。山头盖起水晶殿,瑚长峰尖,珠结树巅。这一回崖中跌死撑船汉!告苍天:留点蒂儿,好与友朋看!”施闰章批阅到此卷时,不仅深为理解,而且颇为赏识,遂挥笔在卷端和了一首词曰:“宝藏在山夸,忽然见在水涯,樵夫漫说渔翁话。题目虽差,文字却佳,怎肯放在他人下!尝见那,登高怕险,那曾见,会水淹杀?”并举笔批予破格录选。
在封建时代的科举制度考试中,文章做得再好,格式不合规范或某个字多写或少写了一笔一划都影响录取与否,何况题目审错呢。而施闰章却甘冒丢纱帽、掉脑袋的危险,勇破清规戒律,大胆选拔人才,如此求实态度,实乃难能可贵。
【布政使赠“诗帐”】清朝康熙初年,南京有位明末文士林茂之,晚年生活极为贫困。夏天没有帷帐防蚊,冬天盖着破絮御寒。他曾写了一首《冬夜诗》聊以自嘲:“老来贫困实堪嗟,寒气偏归我一家。无被夜眠牵破絮,浑如孤鹤入芦花。”时隔数月,这事被宣城诗人施闰章(号愚山)得知。
施时任江西布政使参议,分守湖西道。对这位素不相识的老年寒士深表同情,时将入夏,他特地在南昌购置一顶帷帐,并在帐子上面题七绝一首,寄赠南京的这位清贫老人,诗曰:“北窗高卧岂知贫,料理偏愁白发人。帷帐亲题林处士,草堂长伴百年身。”生活处于困境中的林茂之,接到施闰章的帷帐和赠诗,深为感动,将此义举广为传颂。于是,这种帷帐题诗馈赠亲友或自用的作法,得到世人的普遍沿用,“一时名士多属和”,并冠以“诗帐”的美名,盛行一时,以至还出现了“诗枕”之类。
【轿行妙联】旧社会有专门从事抬轿为职业的人,俗称“轿夫”,一般集镇都有“轿行”,这是在交通不发达时代的一种人力运输行业。而社会上却贬之为“下九流”,视“轿夫”为“人下人”。
民国时期,有一年春节前夕,宣州南乡黄渡镇有一家轿行,想请人以轿行的职业特点,撰写一副吉兆的春联,以示自尊。当时,既无人愿为穷轿行写联,也不容易撰得出来。恰巧有位姓程的清贫文人(黄渡乡下的一位穷教书匠,人称“凌阁先生”),路过轿行,听说之后,深为同情,随即以“轿行”二字藏头,写了一副春联:“轿夫何卑?我行我素;行家有几?人抬人高。”轿行的老板和轿夫们看了以后,一致认为此联表达了他们的心声,为他们在社会上出了一口气,由衷地连声道谢,并且要用轿子将凌阁先生抬送回家,被老先生婉言射绝。于是,他们将这副耐人寻味的妙联,特地油漆在轿行的大门上,向世人宣告:职业无尊卑,品德有高低。
【敬亭绝对】宣城境内,从东到西,一线矗立着三座山:东为麻姑山、中为敬亭山、西为行廊山。这三座山都是宣城县境内的名山胜境,有“麻姑晓日”、“敬亭烟雨”、“行廊积雪”等景致。
不知何年,有人根据这三座山的名称和方位,巧撰一条上联:“麻姑有意嫁行郎(廊),敬亭阻隔。”这条构思奇特的上联,许多人曾试着应对,但均相形见绌,不工不雅。
一次,有位从湖北武汉到宣城的客人,听人们谈起这条孤联后,他由宣城的名山敬亭山,想到武汉的名楼黄鹤楼,进而又联想到武汉的景胜特点,灵感勃发,撰出一条下联:“黄鹤无语对鹦鹉,夏口代传!”“夏口”为汉阳的古称,位踞黄鹤楼和鹦鹉洲之间,三者也都是武汉的景胜之地,可谓对仗工整贴切,从而使宣州孤联不孤。尽管下联所指的景物不在宣州境内,然而宣城敬亭山、武汉黄鹤楼,均系我国历史名胜,历代名人吟咏不绝,一为“诗山”,一为“诗楼”。而今又有绝对相连,可谓珠联壁合,妙在其中。
上一篇:第三节 胜迹
下一篇:第五节 物产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