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饮食业
茶馆、酒肆、面摊、饺担,民国以前未见记载。郎溪县城和农村集镇,居民不多,较大酒馆很少,多数为饭店,一宿两餐,兼营酒菜。茶馆城乡都有。也有茶馆兼营酒饭的,集茶、饭、酒为一店。其次为点心店,细分为油货店、烧饼店、汤团店、面食店。除开设店铺经营外,还有摆摊设点和走街穿巷叫卖的各种饮食挑担。1949年全县有饮食业59户,营业额10.1万元。1954年饮食业共152户,从业人员279人,流动资金18255万元。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后,全县饮食业共220户,其中集体所有制142户,个体所有制78户,从业人员共397人。营业额23.1万元。1960年饮食服务行业组成1个高级合作商店,从业人员281人。1981年饮食业共99户,其中全民所有制1户,集体所有制44户,个体所有制54户,从业人员共346人。营业额80万元。1987年,饮食业发展到301户,其中全民所有制3户,集体所有制62户,个体所有制236户,从业人员共804人,营业额397万元。
一、酒菜馆
建国前,郎溪城内有酒菜饭馆11家,较大的酒馆有华胜、鸿春、源兴、新华等馆。定埠有五金饭店、万年饭铺。毕桥有明义馆。东夏有义和馆、经济馆、德兴菜馆。涛城有福兴楼、公义楼、凤仪楼,均为茶馆兼营酒馆。1939年涛城的阚功泰茶馆曾为中共郎广中心县委的联络点。郎广中心县委并在广德县的苏村开了一个“醉月楼”酒馆,是中心县委监视敌人的了望哨。梅渚的菜馆有5家,其中较大的有安乐居、步云楼、张庆裕等菜馆。
1949年全县有酒菜馆19户,另外饭店(兼营旅社)25户,茶馆兼营酒菜的12户。
1954年,县供销社在县城东门开办工人食堂,是第一个国营酒馆,设有楼下普通座与楼上客座、雅座。1958年5月20日县办郎川饭店(旅馆与酒馆兼营)对外营业。1962年元旦改为县委、县人委招待所。
1954年全县有酒菜馆46户,从业人员91人,流动资金共4380万元;油点业52户,从业人员79人,流动资金共3267万元;饭店27户,从业人员56人,流动资金共3991万元。
1956年全县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全县组织合作菜馆12个,由123户组成,从业人员146人,合作小组9个,由62户组成,从业人员75人。合作小组主要经营酒菜、饺面、油点等食品。
1961年5月,县商业局成立饮食服务经理部,经营郎川饭店和对城关地区的合作菜馆、旅社、浴池、照相、理发等行业进行管理。1962年7月开设高价饭馆,有职工28人,当年获利22547元。
1964年饮食服务经理部与郎川饭馆合并办公。1970年在城关十字街新建郎川菜馆,一幢3层大楼,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1971年10月1日开业,共有职工92人,逐步恢复了名菜名点和地方风味小吃。
1973年县饮食服务公司在新建街新建一幢郎川旅社,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后更名为“大寨旅社”,内设食堂,对外营业,代办筵席。1980年后,改名郎川宾馆,并设有冷饮部、浴池、理发部,开展“一条龙”服务。
1980年后,国营宾馆、招待所都设有餐饮部,集体、个体酒菜馆纷纷兴起。营业额逐年上升,1981年营业额80万元,1983年达125万元,1984年144万元,1985年236万元,1986年345万元,1987年397万元,其中个体有证饮食业165万元。
二、茶馆
郎溪人有坐茶馆的习惯,闲时坐茶馆,泡一碗(壶)清茶闲谈,交流情感与信息。建国前,茶馆遍及城乡。据民国36年统计,县城内有茶馆9户,较大茶馆有义和园(兼旅社)、西园(兼浴池)、临川楼茶社、新安茶社等。梅渚有孔家茶馆、周家茶馆、进士厅等茶馆共6户。飞鲤有如春、友记等3户茶馆。毕桥有义和茶社、复兴源、三多园、方盛隆等9户茶馆。东夏有麒麟阁、一枝春、天香阁、沁园春等4户茶馆。涛城有凤仪楼、公义楼、福兴楼等3户茶社。1949年全县还有茶馆28户。1954年有茶馆27户,从业人员53人,流动资金总额6617万元。这些茶馆在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除兼营浴池的还有少数几家外,大多数改营开水炉或歇业。“文化大革命”开展后,茶社被当作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产物,是“有闲阶级”的消闲处所,全部停营。1981年以后又纷纷兴起,不过单纯独营茶社的很少,多数兼营开水炉、浴池、小吃部或旅社,均为个体户或联户开设。
附:名菜名厨师
郎溪城内的地方风味菜肴有清炖爬鱼、醋馏鳜鱼、瓦罐煨交头等。著名厨师有焦连根,是县委招待所厨师。1954年冬苏联专家苏利卡和瓦列克来郎时,品尝他做的菜后,特地请他到筵席,称他为烹饪师,大加赞赏。工农兵菜馆厨师(省烹饪协会理事、宣城地区烹饪协会副会长)丁冬生烹调的名菜梅花虾串、鱼咬羊、炸芝麻鸡块、兰花鸽蛋烩银耳、红脆鳜鱼、八宝海参、生烧甲鱼、鸡油烩双冬、三丝玉带鱼卷、鸡犬豕、腐乳爆肉、冰糖蛤士蟆、雏鸡甲鱼、苔干羊肉丝、火腿墩笋、梅汤圆子等则又更胜一筹,蜚声国外。1984年8月17日,丁冬生被选调去渥太华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掌勺。1985年1月30日加拿大渥太华《市民报》的《生活版·食品》(彩色版)以整版的篇幅登载他和助手何帆(译音)的照片和他烹制的十数种佳肴。梅渚厨师唐春林(名开惠)制作的五鱼抢珠、西瓜蒸鸡、众星捧月、菊花鱼等佳肴也颇负盛名。
(二)服务业
建国前,全县服务业共47户,其中旅社业25户,浴池业13户,理发业6户,照相业3户。土地改革后,农村生产力解放,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1954年,服务业发展到74户,其中旅社业28户,从业人员56人,流动资金3382万元;浴池业20户,从业人员92人,流动资金8308万元;理发业22户,从业人员63人,流动资金1527万元;照相业4户,从业人员7人,流动资金1540万元。合计从业人员218人,资金总额14757万元。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服务行业都已组织起来。1956年全县服务业共113户,从业人员339人,其中合作商店71户,从业人员275人,合作小组6户,从业人员28人,个体服务业36户共36人,全年营业总额12.7万元,比1949年增长2.1万元。1959年服务业共28户,从业人员191人,其中合作商店23户,从业人员186人,个体服务业5户5人。1960年全部并入高级合作商店,从业人员161人。1961年服务业从高级合作商店分离出来,计合作商店20户,从业人员165人。1978年全县服务业共15户,其中全民所有制1户,集体所有制14户。1987年服务业发展到216户,从业人员660人,其中全民所有制6户、36人,集体所有制84户、415人,个体所有制126户、209人。
一、旅馆业
客栈、旅店在旧时代有官办、民办两种。官办旅店,据明嘉靖《建平县志》载,明代县城内有接待官员的“公馆”,在县治(县衙署)东南,前临郎川,有正厅等房屋13间,以后改称“寅宾馆”,县东门另设接官亭1处。县城之外,县南在十字铺设有陈村公馆,后圮毁,借用陈村巡检司署衙房屋暂设。县北白茅山公馆设在白茅岭山上白茅汛防驻地,左哨协防外委署廨旁。作为客官沿途歇脚之所,此外沿途还有驿站、递铺可以小憩。
民国年间,国民党的过往官员均在凤凰墩下榻。
1958年县商业部门开办第一个国营旅馆——郎川饭店。1974年县饮食服务公司在新建街新建大寨旅社,后更名郎川旅社,有客房84间,床位262个。房间内安装有电风扇、电视机等设备。
1986年4月1日,凤凰墩宾馆开业。1984年在原凤凰墩遗址上兴建3层楼房,有各种层次的客房和会客室、会议室等。内部陈设豪华,有彩电、空调等设备,设有食堂、餐厅以及小卖部等。
民办旅店,建国前全县共有25户,一般都是饭店,接待过往行商挑贩,供应饭食,一宿两餐,有的饭店还设有骡马厩房,供客商使用。农村小集镇没有专门旅馆,多数为浴池、茶馆兼营。1954年全县有旅馆28户。1956年有合作旅社5个,由21户组成,从业人员28人,旅社合作小组3个,由19户组成,从业人员21人。1981年有旅社17个,到1987年发展到34个,从业人员314人。
二、理发业
农村理发都是“包头”,理发匠承包1村乃至数村男人的剃头理发业务,每月上门理发两次,年终一次结算。每“头”收稻20市斤,或按此数折成现金。城镇有少数理发店或摊铺,过去的理发店铺,多数没有字号。1954年,全县理发店共22户,从业人员63人,不包括农村个体包头理发人员。1956年全县组成合作理发店4户,理发合作小组5个。1987年全县有理发业共79个,从业人员128人。其中县城18个,41人,包括个体户。理发技术已由单一的剃发、剪发,发展到烫发、吹风等多种项目,对发型也更加讲究,并有各种流派。理发店铺使用了特定的红白蓝三色标志,而且理发店也都有了牌号,如星星发屋、翠翠发廊、紫罗兰发屋、留兰香理发厅等等。
三、浴池业
营业性质的浴池只有较大集镇才有,农村十几户几十户的村庄合打一口澡锅,洗澡人自带柴草自挑水,不收费。1949年全县有浴池业11户,1954年发展到20户。郎溪城内有寺巷池、濯清池、西园、复新池等。较大浴池设有清座、客座、雅座3种。梅渚有浴池4户,即新新园、清溪池、南门池、女浴池等。“私改后”,全县组织合作浴池6个,浴池合作小组1个。1987年全县有浴池19个,其中县城3个。近年来,由于多数家庭有卫生间,备有浴缸,公共浴池营业日渐清淡。
四、摄影业
建国前全县只有照相馆2户,1954年发展到4户。1956年组成合作照相馆2个,从业人员16人。1981年发展到5个,从业人员31人。1987年有照相馆7个,从业人员34人。
五、日用品修理业
主要为钟表、平板车、自行车、锁、钢笔、家用电器等日用品修理。1983年有71户,从业人员87人。1987年发展到68户,从业人员72人。
六、其他服务业
包括镶牙、刻字等行业,1981年有24户,从业人员28人,其中县城1户,5人。1985年8户,13人,其中县城3户,8人。1987年共9户,18人。
附:凤凰墩宾馆
凤凰墩宾馆是郎溪县设备较好的宾客接待单位,建造在凤凰墩古迹遗址上。1985年5月15日破土动工,12月15日竣工验收,“凤凰墩”三字匾额系原任省长王郁昭手书。
该馆原为县委接待室,易地重建,占地面积4032平方米。建有客房部大楼1幢4层,28间客房,81个床位,二楼有可容纳百人的会议室。陈设讲究,家具时新。每个房间都有卫生间,配有空调、彩色电视机、电话等设备,并铺有地毯。
宾馆设有大小餐厅和雅座,以及厨房、锅炉房等配套设施。烹调部有一级厨师、二级厨师4人,可以烹饪本地风味菜肴和徽菜等。
经省旅游、工商、卫生等部门检查,该馆符合涉外标准,定为涉外饭店。1986年4月1日开业以来,每年平均接待国内外宾客19400多人,接待率80%左右。先后来此下榻的有张至秀、丁浩、卢荣景、杨永良、傅锡寿、孟富林等人。接待了一批港、澳、台同胞。台胞李天虹在离馆时赠送锦旗一面。并接待了来自日本、朝鲜、澳大利亚、美国、印尼和联合国卫生组织等外宾。
郎溪县若干年份饮食服务机构统计表
(表13-11)

上一篇:第四节 外贸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