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封山育林
50年代,本县封山育林成效显著,育成的林分现已陆续采伐利用。至1987年底,本县封山育林面积共68万亩,成林37万亩,成材约7000万株,竹类400万根。
传统封山方法有“死封”、“轮封”、“活封”等形式。封山时制定公约,插护林牌,并鸣锣放鞭炮,定有专人管护。已郁闭的林分,本着“三尺留两头,五尺蓄三棵’原则,砍去非目的树种,砍密、弯、劣、小植株,进行次生林改造。第一次改造后,每亩留养目的树400株,以后逐步进行疏伐改造,直至培育成林。灌丛山一般封育五六年便能成林,比工人造林节省费用80%,而成林时间又可提前5~7年。封山育林由于不破坏表土、植被,利于水土保持,涵养水源,并能遵循自然规律,形成多树种、多层次、不同树龄的混交林,林分结构比较合理,且有较强的抗御灾害能力,保持生态平衡。山区有“封山育林好处多,飞子能成林,根蔸萌芽省工多,山封三年树满坡”的说法。1982~1987年全县封山育林数量年均约2万亩。
二、护林防火
民国23年(1934),县人钱文选即代拟《广德旅杭同乡会请县保护森林启》,呼吁县政府出示护林,严禁偷伐竹木的布告。29年1月,县政府发布《保护森林,严禁放火烧山》的布告。36年3月训令所属“历行保林制度,严禁烧山盗伐”,但因措施不力,致使“烧山恶习故态复萌辄有发现”,而“盗伐动辄万千,屡见不鲜。”
建国后,县人民政府视护林防火列为重点工作之一,成立组织,订立制度,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护林防火方针。1956~1965年,县人民委员会每年都张贴护林布告。1959年,前进公社梨山管理区张伏队竹山着火,县长丁友三,副县长汪仲卿带领县直机关干部30余人连夜奔赴火场,同当地干部群众一起奋战10多个小时,终将大火扑灭,保护万余亩山林免受损失。1964年2月,誓节排筏站工人在独树公社张家坳因烤火不慎引起山林火灾,烧毁山林长达4公里。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林业生产的发展,森林防火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林区乡、村落实了护林防火责任制,健全各项制度和组织,加强了护林防火宣传和法制教育。有林区共开辟防火道210公里,并每年进行一次维修,取得较好的防火效果。1979年先后两次被评为全省无火灾先进县。三、病虫害及防治
(一)主要病虫害
1977年6~7月,在安徽农学院林学系指导下,林业局对全县毛竹病虫害进行普查,调查14个公社,3个林场,总面积135212亩,其中受害面积达68213亩,占总面积的50.4%。1980年5~9月,在地区林业局指导下,普查27个公社,129个大队和花鼓林场,调查面积363832亩,其中受害面积173476亩,占总面积的47.7%。两次普查查明危害本县毛竹、树木的病虫害有:
病害有松、杉叶枯病、杉木赤枯病、炭疽病、生理性黄化病、油茶软腐病、炭疽病、油桐角斑病、白粉病、板栗疫病、枣疯病、泡桐丛枝病、溃疡病、檫树溃疡病、叶斑病、香椿叶锈病、柳叶锈病、毛竹稍病、水枯病、丛枝病、黑痣病
虫害主要有8目,55种:
鳞翅目:马尾松毛虫、松稍螟、杉稍螟、国外松球果螟、樟巢螟、竹螟、杉稍小卷蛾、松稍小卷蛾竹舟蛾、泡桐灰天蛾、绿尾大蚕蛾、竹笋夜蛾、竹斑蛾、大袋蛾、茶袋蛾、二色绿刺蛾、黄色蛾、臭椿皮蛾、小袋蛾、栎褐天社蛾、乌桕毒蛾、柳毒蛾、杨毒蛾、松黄叶蛾、刺槐尺蠖、檫尺蠖、樗蚕。
等翅目:黑翅土栖蚁。
同翅目:檫树白轮蚧、竹线盾蚧、板栗求蚧、栗链蚧、马尾松干蚧、龟蜡蚧、中华松梢蚧、扁平球坚蚧、刺槐蚜、栗大蚜、竹叶蝉、沫蝉、栗壁虱。
膜翅目:竹小蜂、板栗瘿蜂。
鞘翅目:泡桐叶甲、栗实象甲、板栗剪枝象鼻虫、一字竹象虫、油茶象虫、桑天牛云斑天牛、双条杉天牛、金龟子、榆金花虫。
双翅目:竹笋泉蝇。
直翅目:黄脊竹蝗。
螨目:竹叶螨。
(二)多发常见虫害及防治
随着林木栽培面积的扩大,林种、树种单调和自然生态影响,森林虫害相应增加,种类增多,危害加重。县内多发常见虫害有马尾松毛虫、竹舟蛾、竹螟虫、板栗球蚧等。
松毛虫1970年,邱村、流洞、花鼓、清溪、赵村、彭村、独山、誓节、高湖等公社松毛虫为害,据不完全统计受害面积约4万余亩。仅誓节光明村1200亩松针被越冬松毛虫吃掉60%以上,个别单株松针被食光,虫株率100%,虫口密度50~60/株,单株达200条以上;独山公社小独山300亩幼松松针全被食光。1980年,县林科所1900余亩松林,越冬代和第一代松毛虫大发生,该所除用化学方法进行防治外,辅以人工捕捉,共捉幼虫3500余公斤。1984年又大面积发生,连防三代始绝。
竹舟蛾1980年全县受害面积5.8万亩,仅月湾海丰造纸厂所属竹林发生“鸡窝型”竹舟蛾近万亩,石鼓公社0.3万亩,独树公社0.2万亩,平均38条/株,采用灯光诱蛾39天,5~8月共装黑光灯13架,卤灯6只,电灯350只,煤油灯754只,灭蛾约46.8万只;捕捉幼虫96斤。另外,采用化学防治3.2万亩,生物防治600亩。
竹螟1976年,下寺、新杭、山北、砖桥等公社竹暝成灾,总面积6万多亩,其中危害严重的万余亩。新杭公社横岗、永新大队受害竹林换叶率60~70%,竹叶枯黄,虫口200条/株以上。1977年,全县调查13.5万亩毛竹林,受害面积14595亩,占调查面积的10.8%。被害竹林长势减弱,发笋成竹数量减少,新竹质量下降,严重地块已成疏林。县林科所于同年6~10月在砖桥公社陈家边大队三队的500亩竹林进行调查防治实验。该竹林1975年开始受害,1977年所发新竹较前年下降40.2%,新竹胸径下降18.3%~28.4%,高度下降7.5%~26.4%,经济收入减少40.2%。由于竹林长势衰退,部分竹株水枯病,丛枝病增多。
竹暝在本县发生一年一代,少数产生二代。生长发育不一,虫态交错和世代重叠的现象十分明显。竹暝繁殖率高,死亡率也大,其幼虫天敌有黑、黄蚂蚁和山蜘蛛,幼虫在盛暑容易感染白僵病死亡。防治采用2.5%敌百虫粉剂和90%和晶体敌百虫千倍液。粉剂每亩用药3斤,有效率达62~80%,晶体敌百虫可杀死幼虫100%。为了达到控制竹暝成灾、压低虫口密度,以便更好的开展防治工作的目的,县林科所连续二年对竹暝的生物学特征、发生、发展及综合防治和进行研究试验,都取得了一定成果。
板栗球蚧1972年曾在砖桥公社发生。1984年又在清溪乡、林科所所属山场、桃山乡冯村等地大面积发生。1985年,发生于四合乡,致使发生地块产量下降30—50%。
(三)观察测报
1980年开始,县林业部门在竹产区柏垫、凤桥、石鼓、卢村、新杭、砖桥等公社和海丰造纸厂设点观察。1985年全县雇用病虫害测报员8名,分别在松毛虫易发生的下寺、誓节、独山、新杭和毛竹病虫害严重的月湾、石鼓、柏垫、山北乡设点测报。
四、护林组织
1955年后,本县分别与宁国、安吉、长兴、宜兴、溧阳、郎溪建立三个毗邻县护林联防委员会,边界区17个乡、68个村建立乡级联防分会14个,村级联防分会14个,村级联防小组56个,定期轮值开会,研讨联防事务。1984年底统计,全县有专(兼)职护林员1108人,联防护林小组210个,常年从事护林工作。
上一篇:第三节 营林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