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建市前,马鞍山地区建筑设计施工力量薄弱,没有专业设计单位,专职建筑施工队伍仅有马鞍山铁厂基建处自营工程队。建筑施工项目偏重于冶金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很少。建市后,建筑业和钢铁生产、城市建设同步发展。到1978年,全市建筑设计施工队伍初具规模。专业设计院(所)有3家,职工达1300余人;千人以上的大型施工企业有4个,职工近2万人。除此之外,城内各区、市郊各公社均组建有集体性质的修建队。这支由大、中、小型企业联合组成的建筑大军,为马鞍山的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特别是为钢铁生产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进入80年代,马鞍山建筑业被确认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部门,并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成为一个充满经济活力的产业,在全市经济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马鞍山建筑业先后试行了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班组承包单项工程、竞争性投资包干、招标投标等改革办法,使施工队由单纯生产组织变成经营层次,将多年来一种分配形式、一个层次的分配变成两个层次的分配,使建筑行业成为一个多层次经营、全方位竞争的大有发展前途的产业。改革使马鞍山建筑业职工队伍迅速壮大,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到1986年底,全市共有建筑设计、施工、装潢企业118个,其中,建筑安装企业技术资质等级一级2个、二级3个、三级5个、四级40个;设计院(所)甲级3个、丙级以上14个。全市建筑业共有职工7.47万人,其中经济管理人员776人、工程技术人员3562人。在经济管理、工程技术人员中,有经济师和会计师44人、高级工程师12人、工程师377人。全市建筑施工企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亿元;机械总功率3.5万千瓦,人均0.5千瓦;全员技术装备率1063元。此外,还设市级建筑行业管理机构1个。1980~1986年,马鞍山建筑施工企业共完成建筑工程项目1021个,总建筑面积达252.14万平方米。这些工程遍及全国13个省市,其中有不少是国家重点工程和具有80年代国际水平的工程。共获得部、省级全优工程质量金奖1个、银质奖27个,绝大多数工程做到了工期短、质量好、造价低,受到建设单位的好评。
改革给马鞍山建筑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79年,全市建筑行业施工总面积39.3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0.17万平方米,竣工房屋价值3325.36万元。到1987年,全市建筑行业年施工面积119.40万平方米,是1979年的3.03倍;竣工面积55.56万平方米,是1979年的1.84倍;全年完成施工产值3.25亿元,比1979年全市完成的基本建设投资额还多2.08亿元。全行业共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37亿元,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10.99%,居全市各物质生产部门的第二位,成为全市三大经济支柱之一。
马鞍山市建筑业虽然具有雄厚的经济技术实力,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但在改革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全市建筑施工、装潢技术力量不足,现代管理手段欠缺,职工素质偏低,施工机械化程度不高,建筑企业扩充过速,存在抓进度、抓产值、忽视工程质量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业改革的深化,制约着建筑业的进一步发展。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