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马鞍山地区的电报通信起源较早,清光绪九年(1883),镇江至汉口的电报线路开通。当年冬,采石、当涂等地设立电报局,采石电报局的等级为支局。民国5年(1916),采石电报局使用莫尔斯电报机收发电报,服务对象主要是宝兴等铁矿公司。至民国26年日本侵略军占领采石前夕停业。民国28年9月,日本侵略者在马鞍山设电报局,职员全为日本人,受理中文、满文及日文电报。采用无线方式收发电报,经南京转出,并经转铜官山、桃冲、凤凰山3个电报局发往各地的电报。日本投降后,国民政府交通部于民国35年在马鞍山设电信局,当年因业务清淡,入不敷出,委托华中矿务局马鞍山分矿代办,成为矿务局专用电信机构。1883~1949年的66年中,马鞍山地区电报通信时断时续,服务对象均为特定的矿务、军务机构。建国后,尤其是1956年建市后,电报通信得到迅速发展,除邮电局设有线、无线电报设备,开办电报业务外,还有火车站、港务局等单位,经批准设有各类电报通信设备,用于内部通信联络。
[电报电路]
一、省际电报电路马鞍山至南京话传电路一路,民国35年开通,1958年4月停通。
二、省内电报电路采石至当涂话传电路一路,1949年10月开通,1957年停通,停通后采石电报经马鞍山转发。马鞍山至当涂话传电路一路,1952年1月开通,1961年停通。马鞍山至芜湖人工电报电路一路,1957年7月开通,1968年停通,停通后电报改由合肥经转。马鞍山至合肥电路1959年9月开通快机,1960年4月开通电传。至1987年,马鞍山至合肥等地共开通省内电路22路(省内二级电报电路2路,其它电传、话传电路12路,用户电报电路8路)。
三、市内电报电路市内电报电路自1954年以来先后开通14路(其中一路现已停通),终端设备原先都是话传电路,70年代以后开始使用电传机。到1987年,与市邮电局开通电传机的有向山、慈湖、雨山、幸福路、大北庄5个邮电支局。濮塘、采石、霍里、老庄、火车站等邮电所以及气象站、水文站、地震台等单位与市邮电局的联络方式仍为话传。
四、出租电路马鞍山钢铁公司租用马鞍山至北京电报电路1路,该电路由北京局主调,1976年6月1日开通。
[电报设备]
1956年以前,马鞍山、采石等邮电支局均无电报专用设备,收发电报全部采用话传。1957年7月,马鞍山首次使用人工音响机与芜湖通报。1960年4月开始使用55型电传机与合肥通报。1969年7月,市局至雨山支局开始使用电传机通报。至1976年,马鞍山邮电局共有55型电传机6部,并开始使用2B319型八路载报机。1977年以后,电报设备增加较快,1983年10月开始使用电子电传机。1985年5月,电码译汉字由人工改为电子译码机自动译码。至1987年,共有电传机33部,其中电子电传机19部,55型电传机14部,五单位发报机9部,载报机4部,自动译码机1部。
[电报受理]
一、业务种类采石邮电支局1951年11月开办电报业务,受理并投递电报。向山邮电支局1954年11月开办电报业务,受理并投递电报。慈湖邮电支局1959年开办电报业务,受理并投递电报。雨山邮电支局1962年开办电报业务,1970年之前,受理并投递电报,1970年以后只受理电报。幸福路邮电支局(前身为当涂县马鞍山邮电支局)1952年1月开办电报业务,受理并投递电报,1971年12月起只受理电报。湖北路邮电支局1971年8月开办国内、国际电报业务。到1987年,全市已有10个邮电支局(所)开办电报业务。此外,市邮电局还先后开办了国际电报业务和用户电报业务。1957年国际、港澳电报业务,主要受理国际普通电报,交发量很少。1971年8月之前,国际、港澳电报由幸福路支局办理,1971年8月以后改由湖北路邮电支局办理。1979年,湖北路邮电支局设国际邮电营业台,配1名国际邮电营业员。1983年,又开办了用户电报业务,采用邮电局提供电报电路和收发电报设备(用户亦可自备电报设备),由用户直接通报。1985年5月,湖北路邮电支局开办公众用户电报业务,用户可随时使用。
二、电报交换量解放初,马鞍山电报交换量不大,1952年来报仅300份,去报602份。到建市初的1957年,来报也只有5881份,去报6212份。1958年电报业务量增加,来报增至3万多份,为1957年的5.1倍;去报增至2.48万份,为1957年的4倍。1987年,电报交换量合计47.1万份,其中来报18.4万份,去报16.2万份,转报12.5万份。
附表17—31957~1987年马鞍山市邮电局电报交换量统计表单位:万份

[电报投递]
1957年以前,马鞍山电信行业未配专职送报员,电报由话务员兼投,也没有固定投递频次,马鞍山、采石、向山的投递范围仅限于本镇街道。1958年以后,电报交换量迅速增加,投递工作逐步正规。
一、市局电报投递1957~1962年,来报集中由市局投递,投递半径约5公里,每日投5~6次。1963~1969年,由送报员实行分区投递,以红旗桥、三台为界,红旗桥以西包括三台一带由雨山支局投递,其它地区由市局投递。市局投递半径4.5公里,每天投6次。1970年邮、电分设后,市局设电报投递班,电报投递改为集中投递。1971年8月,分两区投递,塘西、金家庄、江边街道由设在幸福路的报二班组织投递;花山、雨山街道由设在湖北路的市局送报班投递。1971年12月起,再次改为集中投递,送报员普遍使用摩托车,实际投递范围东至市建材二厂5公里,南至市纺织厂4.7公里,西至马钢焦化厂5.1公里,北至港务局九号码头9公里,平均投递半径5.95公里,每日投递8次,机密电报随到随送,内容紧急的或涉及到接车船的电报24小时内均可投送。投递范围之外的电报,除专送电报外,一律送交邮件投递部门,作为给据邮件赶班投递。1984年7月,开始办理电报专送业务。至1985年,已办理专送业务登记手续的用户共10户,根据用户要求,专送电报在24小时内均可投送。
二、支局电报投递1970年之前,各支局的来报由话务员抄收兼接递,城镇以外的电报,作为给据邮件交乡邮递员投送,均未配专职送报员,城镇每日送报2~3次。1970年后,各支局设电信营业台,电报由电信营业员抄收,由兼职送报员投递,每日投3~4次。1973年8月后,向山支局配专职送报员。慈湖支局每日安排1人送报,未配专职送报员。采石支局由于来报量小,只有兼职送报员。投递频次:采石每日4次,慈湖每日5次,向山每日6次,各支局夜间(18时至次日上午7时30分)停送电报。投递范围以本镇街道为限,超出此范围的电报,作为给据邮件交乡邮递员,每日投递1次。
三、电报挂号1957年,市邮电局开始办理电报挂号业务,由于电报挂号使用方便,有利于提高投递质量,用户逐渐增多。现有电报挂号业务的单位共281户,其中采石21户、向山11户、慈湖26户。
[无线电报]
1958年,市邮电局首次设15瓦电台与合肥定时联络,以便在有线中断时使用,保证通信联络畅通。1960~1965年和1967~1969年间曾两度中断联络。无线定时联络由有线报务员兼任,未配无线报务员。1970年,集中培训无线报务员8名,并于1971年1月成立无线通信班,其任务是确保有线中断和战争时以及其它特殊情况下的通信需要。为提高战时无线通信的组织能力和适应能力,市邮电局先后4次参加华东地区和省局组织的战备通信演习。1984年1月18日,在有线电路因大雪全部中断的情况下,无线电台及时沟通与合肥、当涂的无线联络,保证了重要通信的畅通。无线通信设备也有较大改善,装备了功率150瓦的XF—DIB型发信机和功率400瓦的单边带收发信机。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