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957年对全县组织起来的合作商店、合作小组进行整顿巩固工作,开展以店为家的社会主义教育。先后组织公私合营商业8个、76户、132人;合作商店151个、1180户、1342人;交易所7个、81户、305人;合作小组62个、347户、357人。设立中心商店12个,配备干部26人,帮助合作商业解决货源、资金、税收等问题,使合作商业全年盈利3万元。1958年人民公社化,农村合作商店以集镇为单位并成纯商业、饮食服务业两个核算单位,归人民公社领导。1962年,撤销公社商业科,恢复农村合作商店。对原有的38个合作化单位进行划小划细,组成127个合作商店(组),年实现营业额280万元,比1961年同期增长55.8%。1963年,全县有20个集镇恢复和建立对私改造领导小组,合作化商业采取勤进勤销,增设网点,送货下乡等措施,营业额上升10~15%。1965年,遵照中央要求,控制合作商业发展。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对合作商业网点大砍大并,大批从业人员下放农村。到1974年,农村合作商业网点减少到87个,保留下来的大部分以集镇或公社为一个核算单位。1979年为适应市场开放新形势,合作商业又划小划细,到1980年全县合作商业职工527人(其中纯商业233人,饮食业227人,服务业67人),营业额39.9万元,利润1153元。1984年,合作商业实行“交够国家,留足集体,剩下的由职工分配”的原则,打破“大锅饭”,划小核算单位,实行承包责任制,仅城关24个大集体单位就实现营业额438万元,盈利3.5万元。1985年营业额又上升到762万元,比上年增加324万元。1988年,市场竞争激烈,集体商业因网点少,人员多,负担重,无力参与市场竞争,严重亏损,有的企业面临倒闭。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