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民国6年(1917)由芜湖“美孚”、“亚细亚”分别在当涂设“万字”号、“福记”号经营煤油。至民国22年发展到3家,资金额达10万元。经营煤炭的有3家,木业4家,玻璃业2家,兼营钢材、砖瓦、石灰、毛竹等生产资料。
建国初期,工业生产资料仍为私营商业经营,1951年后,逐步由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商业所代替。1954年5月和1956年分别设立当涂木材经营处、当涂煤炭经营处。1963年,县物资局成立。1986年改称为物资管理局,下设金属材料、机电设备、化轻建材、生产资料、燃料、木材等6个专营公司,1个金属物资回收站,1个物资综合商场。
一、生产资料管理
60年代初期,国家统一分配的物资有522种,1965年增至579种,均由芜湖地区分配指标,县物资局统购包销。当时需求量少,到1968年全县工业生产资料销售额仅有30万元。1970年的计划物资如钢材、有色金属、水泥等由芜湖地区按条块分配指标,凭县计委调拨单供应。
1971年以后,执行“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块块为主,条块结合”的计划体制。全国统一分配的物资减少到217种。对煤炭、木材等产品采取“在国家统一计划下,实行地区平衡,差额调拨,品种调剂,保证上缴”的管理体制。1979年,国家分配的物资达600种。物资流通体制贯彻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方针,物资业务活了起来,销售额由1978年的490万元上升到1979年的553万元,相当于1968年30万元销售额的18倍多,年利润由1978年的2.63万元上升到1979年的3.23万元,1981年物资供应重点放到农业上,全年农村物资销售额占全县物资销售额的33.6%。1982年物资服务方向转到为农业、轻工业生产服务、为人民生活服务上来,这一年组织计划外物资达270万元,全年盈利16万元。1984年组织计划外物资总额288万元,占购进额44%。1985年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改革体制,统筹供需,开源节流,全面做到供应好,周转快,消耗低,费用省,全年计划分配钢材2000吨,水泥800吨,物资总额只有150万元。通过横向联系,协作串联,上门求援,共组织计划外物资总额达800多万元,实现利润23.29万元,在全省名列前茅,获省物资系统先进单位称号。1987年物资局本着“核定基数,递增包干,超收分成,欠收自补”的原则,与所属公司签定3年的承包经营合同,增强了经营意识,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年向县财政承包利润为59.25万元,实际完成107.23万元,超额49.98万元。1988年全力抓好计划物资的调拨,使计划内的物资全部兑现。还积极采取集资、协作、联合、串换等形式,组织市场短缺的煤炭3万吨、钢材1万吨、木材1000多立方米、玻璃5000多箱、水泥1000多吨,弥补了计划不足。1989年销售总额达到5812万元,是1979年销售额553万元的11.8倍,利润由1979年的3.23万元增加到1989年151.4万元,增长46倍。
二、生产资料购销
金属材料解放前,民间铁业只有小煤炉加工的各种民用铁具及博望地区锡壶的加工,其原材料均系匠人在外地采购。建国后,需用钢材及有色金属均属计划分配物资。1983年后计划分配逐年减少,而需要量逐年加大,开始采取市场调节,多渠道采购计划外金属材料,弥补计划不足。1987年钢材市场更为活跃,打破行业界限,几乎各行各业都在经营钢材,建筑单位自购自用,乡镇企业也经营钢材业务。1985~1989年,全县共调拨供应钢材21639吨,生铁16098吨。
化工产品解放前,化工产品经营很少。县物资局成立后,经营化工产品,经营橡胶制品的传动带,接着又增加化工原料中的“三酸”、“二碱”(即硝酸、盐酸、硫酸;纯碱、烧碱)等。随着汽车日渐增多,开始供应轮胎,80年代后供应量逐年增大。1985~1989年,全县共调拨供应硫酸27.07吨,烧碱85.63吨,纯碱16.78吨。
燃料民国6年(1917),当涂仅有两家经营煤油,从芜湖进货。解放后,仍从芜湖购进。1958年后,石油实行计划供应,用油单位凭县计划去芜湖购买。1963年经省批准,当涂正式经营石油。1966年建设1座占地5549平方米的油库,总容量2500立方米,年吞吐量为2935吨。1980年,成立当涂县石油公司,供应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等53个品种,担负着全县工农业生产及交通运输用油。1986年再建油库11399平方米,年吞吐量为15650吨。1949~1989年,全县共计调拨供应煤油2.63万吨。1959~1989年,共计调拨供应柴油8.8万吨,汽油2.92万吨。解放前,当涂有3家经营煤炭生意,用的是芜湖火龙岗和繁昌的土煤。民国25年(1936),开始从裕溪口批发淮南煤来当地销售。1952年芜湖煤建公司在当涂设立煤炭推销组供应煤炭。合作化时,合并成的煤建商店,用电加工煤球,1962年开始试产蜂窝煤,1964年凭证定量供应。1970年购置蜂窝煤机,4个人1天生产2万只,基本上满足了城关居民用煤的需要。1965年起工业生产用煤由县计委按计划分配,限量供应,很难满足需求。县燃料公司积极组织计划外煤炭,1989年,计划内调进49014吨,计划外调进48092吨。1949~1989年全县共计调拨供应煤炭122.62万吨。
机电设备全县所需机电设备及其配件,主要靠使用单位到外地采购。1982年前,电动机、变压器、裸铝线、水泵等,由县计委根据用户需要向上级申报,待下达计划后至县物资局购买。1983年后,机电设备产品逐步实行敞开供应。汽车原是计划分配的,后亦逐步敞开。1983年仅销售3辆,1989年销售量达到54辆。
木材1954年成立木材经营处,取代私营木材行,实行计划供应,由芜湖地区统一调拨,扎排水运,送货上门。1958年后,直接进山采购,大部分来自皖南山区。1965年木材销量最高,达7105立方米。1985年起,计划分配的木材越来越少。市场开放后,产销见面,出现国营、集体、个体经营木材的竞争机制。1989年县木材公司销售木材1604立方米,比1985年下降50%。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