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国道
宁(南京)芜(芜湖)公路当涂段属今205国道。由马鞍山市郊外灌渡桥处入境,自北向南经当涂城关、新桥,至塔桥处入芜湖市界,境内全长19公里。
宁芜公路原名京芜公路,初建成路基宽7.5米,泥结碎石路面宽3米。民国18年(1929)6月,由安徽省建设厅募集公债招商修建,线路走向基本在旧官道基础上加以选定。路基修筑分慈湖至当涂(24公里)和当涂至芜湖(20公里)两段进行。当芜段当年竣工,翌年1月通车营运。当涂至慈湖接江宁县铜井路段,因桥梁施工未能按时通车,民国20年夏路基遭洪水损毁。直至民国22年6月才征工修复,全线通车。
建国后,京芜公路改名宁芜公路。自50年代起,政府逐年投资对该路进行维修养护和改建。1950年10月,皖南行署出资5万元对县境路段进行紧急整修,整修后路基宽增至8米。1954年夏,受洪水浸袭,大部路基毁坏,交通中断,经抢修于10月份恢复通车。1962年6月,正式纳入公路养护计划。1964~1966年,公路部门首次对县境路段进行改建,先后铺筑成宽6米的沥青渣油路面。1970年,加宽路基、整修路肩,完成土方1.5万立方米。1984年4月,县成立宁芜公路拓宽改建指挥部,再次对该路进行全面改建。将县境路段按国家一级公路标准测量设计,二级标准施工。一期工程将1332k+200-1342K+600公里段路基,由原来的8米加宽到18米,路面由6米加宽到12米。1985年底竣工。1986年1月,二期工程在全县19公里路段上同时动工,3月份全部完成路基拓宽任务,工程土方38万立方米,路基拓宽为23米。1987年4月,将1332K+200-1334K+200公里和1339K+200-1340K+200公里处分段铺筑成宽15米的沥青路面。
二、省道
当(涂)溧(水)公路,原名当博(望)公路,1966年5月列为1153省道,是一条贯通苏皖的干线。始筑于民国19年(1930),由当涂县政府采取田赋附加办法筹集资金兴建。一期工程由城关西门向东修至洞阳附近的桥头串止,长12.5公里。后期工程因经费无法筹措,未能实施。民国26年12月,日军侵占当涂,因急于打通至溧水的交通线,次年强迫沿线农民修筑桥头串至博望的土公路,民国28年完成通车。抗日战争胜利后,当博公路一直未能整修。1949年,因遭国民党溃军破坏,直至1955年一直未能通车。1956年1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决定修复当博公路,并抽调技术人员勘测。同年8月首先加固整修桥梁11座、涵洞68道。1957年10月,县成立当博公路工程指挥部,开始修筑路基。翌年3月,长40公里宽7.5米的路基全部完成,工程土方10万余立方米。1959年2月,宽3.5米的泥结碎石路面竣工。同年3月10日在博望镇举行通车典礼。1966年5月,按省交通厅要求,修筑博望至江苏溧水县明觉寺段4.3公里接线公路,当年路基竣工,1968年9月全线通车。1970年1月,为提高通过能力,公路部门对该路进行改建,将路基拓至8.5米,路面拓宽为5.5米,同时铺筑沥青渣油路面5公里。1980年11月,为避让薛丹博联圩工程,对14.8~16.1公里路段进行改线,翌年元月竣工。1986年再次将全线44.3公里路基拓宽至12米,为建三级渣油路打下了基础。至1989年底,全线共建成沥青渣油路面36.3公里。
三、县道
新马线从新桥入口,经龙山桥、太白大桥、青山街、双沟至马桥,全长27公里。1971年初采取民工建勤方式兴建,1972年正式通车。当时路基宽6.5米,泥结碎石路面宽3.5米。该路为县外通往青山李白墓的唯一公路。1986年进行改建,路基拓宽至9~12米,路面宽6~8米,姑山矿至李白墓段8.5公里同时改建为沥青路面。现列入公路部门养护。
青大线起自青山街,经石桥、麻村至大陇,全长16公里,是沟通大公圩东西交通的重要道路。1971年3月,由民工建勤修筑路基,1975年铺筑泥结碎石路面。路基宽7米,路面宽5米。该路新辟之初,路面底层薄,密实度差,只可供小型车辆行驶。经过历年加固整修,1979年正式通行客货汽车。1986和1987年路基拓宽至9~12米。该路特点是绿化良好,列入公路部门养护。
澄釜线澄釜公路与当溧省道衔接,由澄心寺经新市至釜山,全长12.5公里。其中有乡村公路梅山~釜山路段长2.5公里,实际路长10公里。该路原为1966年丹阳湖驻军围湖造田时兴建,1975年由公路部门接管,经简易维修,为泥结碎石路面。路基宽5.5米,路面宽3.5米。
四、乡村公路
当涂乡村公路最早兴建于50年代中期,当时仅为一些简易的土路。从60年代后期起,由于农村拖拉机和汽车数量逐年增多,沿宁芜公路和当博公路的部分公社开始组织社员自建分叉乡道。到1970年尚无一条通往县城的公路,严重影响了城乡物资交流。为改变这一状况,1970年县委、县政府决定采取民办公助,民工建勤的办法,修建全县农村道路交通网络。从1971年1月发动3万民工筑大公圩4条主干公路开始,经过近20年的建设,到1989年底全县共建成泥结碎石乡村公路22条、162.7公里。除江心乡、湖阳乡因江湖阻隔未通车外,其余乡镇均已开通客货车。乡村公路建设状况如下表所示:
当涂县乡村公路建设状况表

五、厂矿专用道路
50年代后期,随着地方工矿业发展,专用道路逐渐兴建,与干线公路、城镇港站相互连接贯通。县境专用道路计有:龙山桥至查家湾镇姑山铁矿矿区公路12公里;姑山矿内道路10公里;太白乡至围沙坝道路2公里;五里牌至白纻山化工厂专用路3公里;黄山至银塘黄梅山铁矿公路6公里;龙山桥变电所专用路2公里;丹阳湖军垦农场道路31公里及县肉联厂、宽幅布厂、窑厂等道路,共14条76.4公里。其中沥青渣油路面和水泥路面16.5公里。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