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本志书断限至1989年底,而1990~1994年又是当涂县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为此将这5年(个别事情延至1995年8月)全县主要情况简述于下:
行政区划1991年3月,根据省关于撤区并乡的指示精神,将部分乡镇进行了合并,即将藏汉乡并入城关镇,关马乡并入围屏乡,兴永乡并入塘南乡,青山乡并入护河镇,龙泉乡并入薛津镇,西河乡除龙母、大场2个行政村划归石桥乡外,其余并入亭头乡。合并后,全县乡镇总数由31个减为25个。
重要人事变动1992年4月28~30日,中国共产党当涂县第八次代表大会于城关召开。大会选举县委委员27人,候补委员4人,组成中共当涂县第八届委员会,选举产生中共当涂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5人。大会闭幕当天,分别举行第一次全委会议,选举刘忠富、钱乃正、薛敬友、汲方林、黄谋富、赵传仁、林明章、陶文俊(女)8人为县委常委,刘忠富为书记,钱乃正、薛敬友、汲方林为副书记。县纪委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并经中共当涂县八届一次会议通过,6人为县纪委常委,李声荣、陈治安为副书记。1993年4月,陶文俊(女)任县纪委委员、常委、书记;1993年5月,王河云、李声荣任县委常委;7月,任命王家才为县纪委常委、副书记。1994年10月,刘铁流任县委委员、常委、副书记。黄谋富因工作调出于1994年8月被免去县委常委,薛敬友因工作变动1995年3月被免去县委常委、副书记,钱乃正因调出于1995年3月被免去县委委员、常委、副书记。1995年6月,王月明、张国华任县委委员、常委、副书记,胡庆甫任县委委员、常委。截止1995年8月,县委领导成员是:书记刘忠富,副书记王月明、汲方林、刘铁流、张国华,常委赵传仁、林明章、陶文俊(女)、王河云、李声荣、胡庆甫;县纪委领导成员是:书记陶文俊(女),副书记陈治安、王家才。
1990年4月3~6日,县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城关举行,出席会议代表275名,大会选举邹健涛为主任,徐家骏、许仁善、孙梅芳(女)、张以谅为副主任,委员11人;刘忠富为县长,徐木森、张正平、鲁道生、吴世桂、赵皖生为副县长。在1992年4月6~8日的县人大第十一届三次会议上,批准刘忠富辞去县长职务,选举钱乃正为县长。同年11月19日县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任命韩兆华为副县长。在县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1992年2月22日)、第二十次(1992年11月19日)会议上,分别批准徐木森、张正平辞去副县长职务。
1992年12月19~23日,县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城关举行,出席会议代表284名,大会选举结果:邹健涛为主任,许仁善、徐家骏、魏培基、孙梅芳(女)为副主任,委员12人,钱乃正为县长,黄谋富、鲁道生、吴世桂、郑尧忠、赵皖生为副县长。1993年5月19日县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任命汪冠军为副县长。黄谋富因工作变动,1994年10月6日县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批准其辞去副县长。1995年3月21~25日,县人大十二届第三次会议在城关召开,出席会议代表275人。大会批准邹健涛辞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职务,徐家骏辞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职务,选举薛敬友为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潘振华为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同年6月21日,县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同意钱乃正辞去县长职务,汪冠军辞去副县长职务,同时任命王月明为代县长,李声荣为副县长。至此,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的领导成员是: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薛敬友,副主任许仁善、魏培基、孙梅芳(女)、潘振华;代县长王月明,副县长李声荣、鲁道生、郑尧忠、吴世桂、赵皖生。
1990年4月2~5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当涂县第四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城关举行,出席会议委员130人。会议选举产生县政协常委20人,王年珍为主席,张祖铎、熊大瀛、戴吉士、黄慧璇(女)为副主席。戴吉士因工作调动,于1992年9月离任。1992年12月19~24日,政协当涂县第五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城关举行,出席会议委员160人。会议选举常委Z8人,许立云为主席,张兆才、王传荣、熊大瀛、黄慧璇(女)、徐洪生、周时隆为副主席。黄慧璇因届退休年龄,在1993年6月28日县政协五届四次常委会上同意其辞去委员、常委、副主席的请求。1995年3月21~24日,县政协五届三次会议在城关举行,出席会议委员163人,会议选举晋松为副主席。至此,县政协的领导成员是:主席许立云,副主席张兆才、王传荣、熊大瀛、徐洪生、周时隆、晋松。
工农业生产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这5年(即1990~1994年,下同)全县工农业生产发展较快。产值如下表所示:
乡镇企业分年度发展情况见下表(当年价):

乡村集体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增加,1990年430万元,1991年2635万元,1992年7797万元,1993年17000万元,1994年达21000万元。新建和扩建的重点企业有:县510轧钢厂、县特种金属材料厂、年陡卫生纸厂、丹阳冷轧钢厂、丹阳钢管厂、龙山桥特殊钢厂、围屏新型塑料建材厂、薛津特种无缝钢管厂、江南锻压机床厂、新博剪板机刀片厂、城关晨光金属构件厂、当涂上海联办装饰布厂、黄池食品工业公司、县钢材总厂、新桥油脂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5年里,县乡镇企业产品创优的有:黄池食品工业公司的大方片糕,城关镇晨光金属构件厂的金尖塔牌方管折叠椅和金尖塔牌高背餐椅,当涂上海联办装饰布厂的金姿牌纯提花台布,新博剪板机刀片厂的新浪牌大(小)508型剪板机刀片,查湾油毡厂的钟山牌煤沥青油毡,黄池食品工业公司的舒欢牌茶干和新桥粮油二厂的柔洁牌晚粳米,被评为安徽省乡镇企业系统优质产品;博望刃具模具厂的四星牌508型剪板机刀片,获省优质产品称号,黄池食品工业公司的舒欢牌富强面条,被农业部评为优质产品。
1990年,黄池食品工业公司、围屏建安公司、当涂上海联办装饰布厂、龙山桥第一轧钢厂和龙山桥异型轧钢厂,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授予“明星企业”称号。1994年,城关镇晨光金属构件厂、龙山桥初轧厂和龙山桥冷带轧钢厂同时跻身安徽省乡镇企业“明星企业”的行列。
“三资”企业附表如下:

企业股份制1994年全县推行乡镇企业股份合作制,有251家乡(镇)企业被批准为股份合作制企业,其中乡镇集体企业改制181家,规范私营联户企业61家,新组建企业9家。总股本10440万元,其中乡村集体股2798万元,社会法人股4873万元,企业股545万元,职工及个人股2224万元,另有外资股17万美元。同年12月31日,经市体改委批准,县屑工业成立了首家股份制企业——马鞍山市桑塔电机有限责任公司。
水产养殖这5年,由于南、北圩和湖阳新圩许多农田逐步退耕还水,实行养殖,加上出现群众性的“养蟹热”,全县水产品产量年年增长,尤其螃蟹产量增长更快。1994年,全县水产品产量16100吨(其中:鱼13000吨、虾400吨、蟹1400吨、贝800吨),比1990年增长44%,其中,螃蟹产量增长3倍多。
到1994年底,全县商品鱼基地面积增加到2840亩。
水利电力1990~1994年,全县兴修水利共完成土方2758.9万立方米,石方3.55万立方米,完成农田水利工程119处,更新改造集体排灌站83座,装机126台12669千瓦,兴建排灌站8座,装机20台2570千瓦。
大公圩东埂除险工程系市、县1993年水利兴修重点项目,经全圩9个乡镇1个多月奋战圆满结束。该工程全长1120米,按埂顶高程14.5米、堤面宽8米的标准达标,总任务50.1万立方米。于1993年11月22日正式开工,12月30日竣工,历时39天,累计上埂劳力57万多人次,完成土方61.3万立方米,日上埂最高达37500多人。
大公圩东南埂除险达标工程系市、县1994年水利兴修重点项目,经全圩9个乡镇突击会战,按期完成任务。该工程全长12.3公里,按堤顶高程14.5米、外坡1∶3的标准达标,土方总任务75.5万立方米。于1994年12月4日开工,1995年元月20日竣工,历时47天,日上工劳力最高达5万多人,累计上埂57.72万人次,拆迁房屋48户68间。姑溪河上、下河南街拓宽工程:该段新公路桥上游河道狭窄,最窄处为城关上、下门口,汛期过水断面仅700平方米左右,且河势复杂,流态紊乱,冲刷严重,严重影响泄洪和两岸堤防安全。早在1970年4月即以爆破方式对下河南码头外进行拓宽,长50米,宽20米,当时清除土石方约5000立方米,后经汛期冲涮,又大约去掉土方4.5万立方米。从1992年起,分2次进行上河南(街)段拓宽整治,完成拆迁房屋5996.49平方米,退建堤防130米、4万立方米,完成切滩土石方10万立方米,使该处河道汛期过水断面由整治前的700平方米左右增加到1000平方米以上,泄洪能力明显提高。
1992年5月建成35千伏丹阳变电所,主变容量5800千伏安2台。1994年着手在石桥建设110千伏变电所。
科技这5年,全县安排科研项目99项(含市安排的24项),有12项成果获市以上奖励,其中有,皖中南杂交稻再生三熟高产栽培数学模式研究获1990年省科技进步三等奖,CA141双针刹车压力表获1991年省星火四等奖,自行消烟除尘锅炉获1990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抗眩晕新药——晕复静获1992年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自动循环热水炉、自动消烟除尘开水炉等新产品申请专利并获批准。其中自动循环热水炉,在1993年常德全国星火计划成果展销洽谈会上被评为金奖,联合国TIPS中国国家分部,于1995年5月颁发县锅炉厂王和“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证书。民营科技机构增加到13个,从业人员150多人。设计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的县科技馆,于1994年破土动工。
商业供销1994年,全县商品购进总额5.49亿元,商品销售总额5.87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64亿元,比1990年分别增长210%、139%和40%。
外贸1994年,全县对外贸易出口货源总金额3156万元,比1990年增长近20%。出口产品增长幅度最大的是螃蟹,由5.1吨增长到10.5吨。
财政税收5年内全县税收和财政收入均增长1倍以上,分别净增4523万元和5111万元。1994年,全县税收8444万元,其中工商税收7328万元,农业税及耕地占用税1116万元,当年财政收入9511万元,支出7598万元,不仅弥补了前5年的财政赤字,且结余40多万元。
计划生育1994年末,全县总人口651274人,当年出生9178人,出生率为14.1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33‰,比1990年分别减少4.22和4.36个千分点。
1990年以来,当涂县计划生育工作逐渐由孕后型管理向孕前型管理转化,各乡镇成立了计划生育协会,各行政村成立了计划生育协会分会,吸收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老计生工作者参加,初步形成了多数人做少数人工作。
1991年在行春桥东征地6.26亩,建造2480平方米为主楼的县计划生育服务站。1993年8月28日竣工使用,并增加辅助设施,如食堂、传达室等房屋210平方米。添置大型医疗器械,如50毫安的X光机、B超机、万能手术床、无影灯、氧气麻醉机等,方便了广大已婚育龄妇女诊病就医。
1994年6月,学习外地经验,全县推广并开展了“两查两补”工作(查孕、查环;补环、补救)。为使计划生育工作做到常抓不懈,县政府拨款50万元,资助25个乡镇建立了计划生育服务所。25个乡镇计生所建筑面积为2425平方米,106间,设床位105张,有工作人员111人,其中有手术合格证的40人。村级计划生育服务室发展也很快,全县304个行政村有283个村建立了计生服务室,均有1间工作用房,1名计生宣传员。
交通公路建设,1990年,新建当博公路沥油路9.9公里,完成了当博路全线桥涵改造工程。同年,新建新马线太白至青山段沥油路7.5公里,并新建乡村道路30公里。1991年,拓宽205国道2.3公里,新建青山至大陇、青山至黄池两条沥油路,新建丹阳至江苏交界处的水泥路200米,拆迁房屋1020平方米,修复53省道水毁公路270米,新建乡村道路25公里。1992年,拓宽205国道8公里,新建水泥路4公里,改建丹阳山口公路10公里,新建乡村公路20公里。1993年,新建澄心至釜山12.5公里的油路,完成了湖阳大桥两端和湖阳圩内18公里砂石公路,共拆迁房屋1500平方米,挑土9.5万立方米,征用土地150亩,拓宽53省道藏汉至围屏段4公里,完成205国道4.5公里水泥路工程,新建乡村道路20公里。1994年,拓宽大修53省道6公里,浇沥油4.4公里,征用土地18.1亩,大公圩两条沥油路、水泥路完成22公里,共拆迁房屋1万平方米,挖压土地305亩,挑土20万立方米;完成了205国道美化、标准化工程;新建银向路6公里砂石路面;拓宽丹阳湖农场内砂石路6公里;完成53省道丹阳段1.2公里水泥路,共拆迁房屋8500平方米,征用土地10.5亩;新建乡村道路30公里,塘南乡自筹资金144万元,新建水泥混凝土路6公里。到1994年底,全县共有公路567.3公里。其中,水泥混凝土路8.5公里、沥油路147.3公里、砂石路411.5公里。
在桥梁建设方面,1991年,新建了新姑溪河大桥及两端引道。1992年,完成了护关大桥前期准备工作,于10月8日破土动工。还扩建了205国道上的襄城桥。1994年,新建护关大桥工程于8月30日合拢,11月竣工。银塘和尚桥工程于同年11月破土动工。
在站房建设方面,先后新建了新市、石桥、新桥、塘南道班房和围屏交管站房。设计日流量为2000人次的当涂县汽车站客运大楼于1994年9月破土动工。
在港口、航道建设方面,1990年,完成了姑溪河钓鱼台暗礁爆破工程和珍柱滩切滩工程。1994年,当涂杂货码头土方回填工程于6月初结束,共回填7.3万立方米。
邮电1994年8月,当涂县邮电通信实现了城乡电话自动化、程控化、传输数字化,甩掉了摇把子,县城、农村的通信面貌得到根本改变。
1990~1992年,县城2691.8平方米邮电大楼和808平方米营业大厅相继竣工使用;新博、龙山桥、丹阳、博望、亭头、石桥、护河、塘南、乌溪等支局局(所)房,亦先后竣工安装设备,投入使用。
1991年县城开通2000门09型纵模制(横拟式)市话交换机,1992年架设马鞍山至当涂20公里光缆线路,改变了当涂长途电话传输由模拟式为数字传输。1993~1994年县城至农村支局敷设两条干线光缆,全长140多公里,分别伸向薛丹博和大公圩地区,使电话传输由过去明线改为数字传输。
1992~1994年,县局开通31240数字程控电话1万门;开通128小程控的支局、所有查湾、湖阳、大陇、银塘、亭头、江心、新丰;开通端局(数字程控电话)的有龙山桥、黄池、丹阳、薛津、博望、石桥、护河、乌溪,同时又给龙山桥、丹阳、博望市话扩容。新市、新博、亭头、黄山、新桥电话分别进入丹阳、博望、城关市话网。
1993、1994年分别开通BP机人工台和自动寻呼台,并与马鞍山联网;1994年开通900兆蜂窝移动通信(大哥大),先后在丹阳、石桥、青山建立了BP机和大哥大直放站。1994年11月28日,全县25个乡镇用户传真机联网开通。
在邮政通信方面,1993年2月12日,开通两条自办汽车邮路:一在大公圩全长138公里,一在薛丹博全长105公里,邮件的安全得到保障,传递速度加快;同时引进南京和合肥省际邮车进局,使当涂当日能看到安徽日报、人民日报。1993年6月8日,县局开办了特快传递(EMS)业务。新增了黄山、塘南、新丰、东营邮电所,方便了用户用邮用电,新增邮运车辆四部。
邮电通信能力大大增强,市话容量由1990年700门增加到1994年1万门,农话容量由1990年1350门增加到1994年5174门;市话单机数由1990年1227部增加到1994年4956部,农话话机数由1990年687部增加到1994年3783部。
教育1990年,全县农村中学实验中心网络建成,县电化教育馆落成。从这一年开始,全县实施办学条件“一无”(无危房)、“两有”(有教室、有桌凳)、“六配套”(相适应的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运动场地、旗杆、围墙、道路、校园绿化、厕所、图书仪器设备等)。1991年,全县上下致力于对严重洪涝灾后水毁校舍、教学设施的重建、修复和添置工作,投入资金近300万元,修建校舍1200余间,保证了全部学生按时入学,正常上课。到1992年底,全县共投入1200万元用于“六配套”建设,基本实现了办学条件“六配套”。从1992年起,全县努力实现“两基”目标,即基本普及9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到1994年底,“两基”目标基本达到。石桥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还被国家教委授予全国农村成人教育先进学校荣誉称号,该校曾于1992年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考察,并接受了法国CCFD组织12万美元的扫盲试点经费赞助。
文化1994年1月,组织全县首届乡镇企业业余文艺会演,并赴马鞍山市参加调演,荣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5个。同年9月,参加首届省乡镇企业文艺调演,小品《离婚》荣获演出一等奖,演员表演一等奖,编导一等奖;歌舞《金姿人的风采》荣获演出节目二等奖,创作二等奖。
1994年7月,县政府拨专款对太白墓园进行维修,并兴建一座占地4000平方米的盆景园。
1994年,县文化馆黄杰作的歌曲《农家在歌笑》,获中国音乐协会组织的全国第二届《中国潮》征歌大赛银奖。
广播电视1990年7月,县广播电视楼顶端25米高的发射铁塔竣工。同年,大公圩电视差转台建成。
1992年12月26日,县有线电视台建成开播,这是全省县一级第一家有线电视台,到1994年底,入户达8000户。1994年1月1日,黄池镇有线电视站建成开播,同年4月通过验收,为全省第一家通过验收的有线电视站,省广播电视厅厅长杨波亲临黄池视察,并题写了站名。到1994年底,全县又有博望、丹阳、龙山桥、石桥4个乡镇开通了有线电视。
1994年5月,县电视台四频道差转发射功率由原50瓦增加到300瓦。县广播电台6月启用新的调频发射,频率90.1兆赫。同年12月,经国家电影电视部批准,使用1098千赫中波频率发射,功率为1000瓦。农村广播电视事业,到1994年底,全县已有24个乡镇广播进行了设备更新,其中龙山桥和黄池镇达到“农网标准乡镇”要求,湖阳等14个乡镇达到“甲级乡镇广播站”标准。全县行政村通播率达97.4%,村民组通播率达89.3%(达到省厅颁布的“村民组通播率达标县”标准),小喇叭入户率25.3%。全县广播覆盖率95%,电视覆盖率87%。
卫生1990年县医院新建910平方米住院楼,1993年成立康复住院病区,1994年通过国家爱婴医院评审,成为全省第一家县级爱婴医院。
1992年,由香港、省、市红十字会及县卫局、薛津镇政府共同投资兴建了薛津龙泉红十字医院,建筑面积为566平方米。
医疗设备增加,县医院和石桥医院安装了闭路电视透视系统,添置了脑电图、胃镜等。博望、龙山桥等卫生院相继购置了B超机。
1994年住院病床增加到738张,其中县医院333张。
1994年7月,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的县卫生防疫大楼落成使用。
体育1990年6月在四川乐山市全国第五届“屈原杯”龙舟赛中,乌溪镇男子龙舟队代表安徽省获直道竟速600米第三名、1000米第三名。1991年7月在上海市华东地区“幸福杯”小学基层乒乓球赛中,县团结街小学获男子团体第三名,孙洋获男子单打第三名。1992年6月在江西九江市全国第六届“屈原杯”龙舟赛中,乌溪镇男子龙舟队代表安徽省获直道竞速600米第四名、1000米第四名,同时获首届“庐山杯”国际龙舟邀请赛直道竞速600米第四名、1000米第四名。7~8月在合肥安徽省第七届运动会上,县运动员沈君获女子柔道金牌。1993年7月在安徽祁门县全省“黄山杯”小学生乒乓球赛中,县团结街小学队获男子团体第一名,陈帅获男子单打第一名。1994年7月在安徽寿县省业余体校乒乓球赛中,当涂队获男子团体冠军;10月在上海“伽玛卡兹杯”全国钓鱼大奖赛中,王建平获个人总重量第一名;11月在安徽凤阳县全省县级长跑大赛中,当涂长跑队男子60岁组陶礼贤获5000米第一名,严传荣获50岁组男子5000米第一名,高守芳获女子组5000米第一名。
县体育中心占地面积4.4万平方米,分为体育馆、田径场、游泳池、训练房4部分,一次征地,分期实施。第一期主体工程体育馆,于1994年10月1日动工。该馆总投资600万元,建筑面积2624平方米,有1500个座位,可举行篮球、乒乓球等10多个项目的体育比赛,可举办大型文娱表演活动。计划1996年6月竣工,9月承办全省第八届运动会部分比赛项目。
城乡建设县城开辟一条新马军寨路,并在焦家、竹山建立工业区。丹阳镇于1994年建成一条1700米长、26~30米宽的水泥路,沿路开发建成130多幢二层楼的农民街。石桥乡于1993年在石桥集镇一侧初步建成一座占地8400平方米的商贸城。马桥乡于1994年在集镇新建一条长700米、宽30米的新街,街道两侧已建成34套商品房。博望镇近几年在建成富人街之后,又新建7幢共3500平方米的营业楼和住宅楼。黄池镇于1994年9月动工兴建2000平方米的商贸中心。这5年,在县工商管理部门的支持下,兴建了湖阳、新丰、石桥、薛津、江心农贸市场和护河小商品市场以及城关附近的行陈、五一菜市场,同时扩建了塘南、黄池、博望、丹阳、银塘农贸市场及城关竹巷服装市场,计新增建筑面积13743平方米。5年内,博望、新博、新市、薛津、湖阳、乌溪、石桥、护河、塘南、马桥等乡镇均兴建了水厂。到1994年年底,全县已有17个乡镇、14个行政村用上了自来水,尤其是湖阳乡自筹资金270万元,先后建成6座水厂,成为全省第一个实现全乡农民用上自来水的乡镇。设计规模为日产2.5万吨的县第二水厂,也于1994年9月动工兴建。
人民生活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人民收入逐年增加,储蓄增多,购买力提高,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全县职工人均工资由1990年1412元增加到336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0年684元增加到1072元。1994年城乡居民人均储蓄余额439元,比1990年161元增长1.7倍。据县统计局农村百户调查,1994年末,这百户户均主要耐用品拥有量为:自行车1.57辆,缝纫机0.42架,手表1.51只,电风扇1.93台,洗衣机0.15台,电冰箱0.03台,摩托车0.03辆,黑白电视机0.64台,彩色电视机0.29台,收录机0.42台,录像机0.01台,收音机0.2台。1990~1994年,县城新建住宅面积分别为:14775平方米、31077平方米、21516平方米、24898平方米、28745平方米;农民人均居住面积到1994年末达21.07平方米。
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经市政府批准,当涂县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于1993年9月1日正式出台,到1994年底,在全县应参加房改的335个单位(乡镇和乡镇独立单位尚未统计在内)中,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有72个,占21%,实行提租的面积为74457.64平方米,占公有住房面积17%;已向767户出售公有住房38158平方米,共筹集住房资金469.93万元,其中售房款421.4万元、住房公积金21.4万元、租金2.83万元、租赁保证金14.3万元、集资建房款10万元。同年,县房改办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制定出《当涂县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方案》,并于同年12月30日经市政府批准实施。
关心下一代工作根据省委办公厅通知精神,县委于1993年4月将上年4月成立的当涂县关心下一代协会改为工作委员会。它是在县委领导下,以老干部为主体,有关部门和群众团体负责人和专家学者组成的群众工作组织,任务是配合、协调有关部门对青、少年进行培养教育。各乡镇、各单位亦相继建立了关工委或“关协”组织。
残疾人事业据1986年抽样调查,全县有残疾人21754人,占当年总人口3.51%。1990年12月,县成立残疾人事业领导小组,后改为县政府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1991年5月4日召开当涂县残疾人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出席会议代表130名,选举产生县第一届残疾人联合会。它是残疾人自身代表组织、社会福利团体和事业管理机构融为一体的“半官半民”的事业团体,履行“政治代表、公益服务、事业管理”三种职能。1994年12月28日,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出席会议代表127名,选举产生了第二届残疾人联合会。
1992年5月,当涂县被中国残联确定为全国30个精神病防治康复试点县之一,县政府制定了《当涂县精神病防治康复方案》。以八六医院为依托,成立了当涂县精神病防治康复中心,并在每个乡镇和有关企业成立了精神病防治康复工疗站。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二、丹阳湖变迁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