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铜陵市城市建设只有30多年的历史。建国前夕,这里矿井倒塌,房屋失修,机器破损,荆棘遍地,一片荒凉,市政设施一无所有。建国后,人民政府开始矿山的恢复工作。从此,铜陵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迈开了城市建设的步伐。
1950年6月,华东军政委员会工业部在铜官山矿区设立铜官山铜矿工程处,筹备并管理矿区建设。1952年工程处撤销,矿区建设由铜官山矿务局管理。1956年10月设置铜官山市,成立工业交通基本建设局,管理对外交通、城市道路、建设用地、规划测量和地方手工业。
在建国初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国家投资730.3万元,重点用于矿山生产的恢复,基础设施投资比例很小,只进行一些与矿山生产密切相关的道路、住宅和供排水等配套建设。到1951年底,住宅和公用事业建设只完成投资55.58万元。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随着生产的发展,住宅和公用事业投资有所增长,五年共完成投资101万元。1957年7月,市人民委员会组织开展了市区地形测绘和规划工作,并于1958年首次完成新建地区功能分区和近期建设规划。
1958年2月,撤销工业交通基本建设局,成立城市建设局。11月,改为基本建设局。主要职责是管理全市工程建筑和建筑材料工业以及城市平面管理和市内交通、排水、绿化、园林建设等。这期间,城市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到1958年底,建成大轮码头,长途汽车站和全长为25.9公里的市郊公路,铺装了市区长1.8公里,面积6.3万平方米的道路;自来水生产能力达每日3585吨,全年供水总量31.4万吨;市区有公共汽车2台,营运线路21公里,年客运量50.96万人次;住宅面积共有12.7万平方米;城市公共绿地有2.0万平方米。一座工矿城市已具雏形。
从60年代开始,城市建设管理机构处于不断改革、调整完善之中。1960年7月,基本建设局改称为城市建设局。主要负责建设规划、测量、建筑设计、市政建设、园林绿化以及建筑材料生产。
1964年7月,撤销市建置改建铜陵特区。同年12月,市人民委员会及其所属各局撤销,城市建设管理划归特区计划经济委员会市政建设科。1969年3月,成立特区市政房产管理站革命领导小组,将有色金属公司机关零修组和计划经济委员会所管的市政建设,包括路灯、苗圃、绿化以及土地征用等业务全部划归该小组管辖,直属特区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组领导。1970年12月,市政房产管理站撤销,市政建设划归交通部门管理,房产管理划归第一地方工业革命委员会。
1971年7月5日,铜陵特区城市建设局革命委员会正式成立,主要职责是:管理建筑材料生产、集体建筑业、自来水、房地产、市政建设和园林绿化。1972年12月城市公共交通归口城建局管理。1976年1月,铜陵市基本建设委员会成立,下辖城建局、环保办公室、房地产管理局和建材局。1982年10月,基本建设委员会及其所辖各局撤销,成立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建材生产管理划归经济委员会)。1985年2月,撤销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成立城乡建设局和环境保护局。城乡建设局负责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以及市政工程,公用事业,房地产和住宅建设、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等管理工作(1986年城乡建设局改组为铜陵市建设委员会)。
城市建设经过60年代前期的国民经济调整,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加快了步伐。自1965年到1984年的20年中,基础设施建设共完成投资3515万元,其中国家直接投资额为562万元。四个五年计划的投资额分别为61万元、475万元、1218万元、1716万元。1971年3月芜铜铁路全线通车,促进了铜陵经济发展。但由于城市规划和管理未得到重视,城市建设中无政府主义严重,导致城市布局不合理,各项建设不能协调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管理被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从1979年春到1983年夏,先后四次对过去的规划进行修订,编制了铜陵市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城市建设基本在规划指导下进行,城市面貌得到改变。到1985年底,全市总面积达111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27平方公里(含普济圩农场),建成区面积17.21平方公里;全市人口54万,其中市区人口21.6万,市区非农业人口18.3万;全市共有道路128条,总长度212.1公里,面积138.8万平方米;城市下水道总长28.6公里,防洪坝13公里;市区有路灯802盏;城市各类住宅建筑面积共221.7万平方米,人均拥有居住面积5.54平方米;全市铺设供水管道159公里,平均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1公里(不包括厂矿企业自备管道),全年制水量达2375.3万吨、供水量2257万吨,其中工业用水量1325.2万吨。生活用水量775.2万吨;城市煤气管网总长度100.3公里,年供气量1362.4万立方米,平均日供气量3.7万立方米,发展民用户25767户,工业用户4户,机关团体用户225户(安装表灶2018套),市区居民气化率达55.7%;公共交通营运线路有六条,全程130.8公里,日班车数63台,车次308趟。全年行驶281.5万公里,客运总量1846万人次,市区平均2005人拥有一台公共汽车;市区有树木129万株,有公共绿地81.9公顷,人均占有绿地4.8平方米;有公园四座,面积共176.5公顷;市区有卫生清洁车17台,垃圾池186个,垃圾箱161个,公共厕所520座,市区保洁面积49.56万平方米,到1985年底,铜陵市建筑业有较大改善,全市有建筑设计单位15家,拥有专职设计人员318人;施工企业12家,年末职工总数1.08万人,固定资产原值5096万元,净值3457万元。已初步形成拥有勘探设计、建筑安装、构配件加工、水泥制品生产以及科研、教育等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
按照总体规划,到本世纪末,铜陵市(含县)人口发展到70万,其中中心城市人口将发展到30万。城市建设将根据铜陵的自然地理特点,遵循“有利生产、方便生活、避免污染”的原则,进一步调整城市布局和各项城市建设结构;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实现的方针;采取开辟新区和改造旧区相结合的途径,成片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居住区,不断改善居住条件和生产、生活环境;同时积极开发旅游资源,建设十大风景区和其他旅游设施,提高园林和街道建设的艺术水平、早日建成园林化的文明城市。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