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大气质量
铜陵市环境监测站于1979年起即对全市大气环境质量实行例行监测,主要环境质量指标如下:
〔二氧化硫〕铜陵地区大气中二氧化硫的年日平均浓度为0.047~0.090毫克/立方米,接近或超过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限值。1985年年日平均浓度高达0.090毫克/立方米,超标0.5倍。(注:国家二级标准限值为0.060毫克/立方米。)
1980—1985年大气中SO2年日平均浓度值统计表:
单位:毫克/立方米

全市以扫把沟工业区受二氧化硫污染最为严重,年日平均浓度在0.115~0.231毫克/立方米之间,超过国家三级标准限值(0.10毫克/立方米)0.15~1.3倍。
其次是地处有色一冶与二冶之间的天井湖宾馆,铜陵县城关镇及附近区域,常年受到炼铜排放的烟气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常有超标现象。
〔酸雨〕铜陵地区降水出现酸雨频率较高。1984年为52.1%,高于17.7%的全省平均值;1985年达70.3%。PH平均值为4.42,最低一次PH值为3.14,特别是沿江一带,酸雨频率竟高达74.4%至87.5%。造成本地区酸雨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炼铜烟气中的二氧化硫的排空。
〔降尘〕铜陵地区大气污染的又一重要因素是降尘。历年大气中的平均降尘量为10.00~12.38吨/月·平方公里,已超过6~8吨/月·平方公里的国家标准。
1981—1985年大气中平均降尘量统计表:
单位:吨/月·平方公里

降尘污染最突出的是扫把沟工业区,平均降尘量为17.68~22.57吨/月·平方公里,个别测点达到30.88吨/月·平方公里。
〔总悬浮微粒(颗粒物)〕铜陵地区大气中总悬浮微粒的平均浓度,除个别年份外,基本未出现超标。各功能区之间的差别,也不甚明显。但每年气候相对干燥的第一季度,日平均浓度常出现超标。(国家大气二级标准0.30毫克/立方米)。
1980—1985年大气中总悬浮微粒日平均值统计表
单位:毫克/立方米

〔氮氧化物〕铜陵地区大气中氮氧化物,历年日平均浓度值均未超标,各季度日平均浓度值也无明显变化。(注:国家二级标准0.10毫克/立方米。)
1980—1985年大气中氮氧化物日平均浓度值统计表:
单位:毫克/立方米

铜陵大气环境以沿江一带污染较为严重,各项监测指标都不同程度地超过或接近国家标准。而地处市区东北部的财经专科学校、师范学校及其以东地区,为现今大气环境质量较好区域。
二、大气污染源
铜陵地区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烟尘,这些污染物主要来自工业生产过程和民用燃料燃烧过程中废气的排放。此外,矿山开采时大面积地表剥离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和选矿尾沙等工业废渣在运输、堆放过程中的流失,都直接影响该区域大气环境质量。
铜陵有色金属公司在冶炼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硫,历年都在5万吨以上,1985年达到6.8万吨,占全市二氧化硫年排放总量的90~95%;氮氧化物年排放量为1200~1600吨,占全市年排放总量的30%左右。铜陵发电厂烟尘年排放量为7000~8000吨,占全市排放总量的60~70%;氮氧化物占全市排放总量的30~35%。铜官山化工总厂的一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市的35~40%,氟化物占80%以上。
铜陵市1980—1985年废气排放情况统计表

铜陵工业燃料以煤为主,年耗煤量52~57万吨。民用燃料市区以煤气为主;郊区和铜陵县以煤为主;农村仍以柴草为主。1985年,全市在用锅炉133台(以4吨以下为主),工业窑炉137座,还有数以万计的大小炉灶。这些燃烧设施在燃烧时的烟气低空排放,直接污染近地面大气环境。
全市各类机动车辆1981年有1877台,1985年发展到3100台,各类机动车辆行驶时所排放的大量尾气和扬起的灰尘造成污染。
大气污染对本地区的人体健康和农业生产,已产生一定程度的危害。高架点源和无组织排放的冶炼烟气使局部大气环境恶化,高浓度二氧化硫使人咳嗽不止,甚至导致呼吸道疾病。早在60年代,农业环境就已遭受废气污染,高浓度冶炼烟气使农作物、林木的叶面枯焦、脱落;高架烟波着落处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内的植物叶片焦黄,致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由于酸雨的侵蚀,大批金属设施损害严重,使用寿命降低,土壤酸性亦有所增加。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水体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