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解放前夕,在兴隆镇(今扫把沟地区)有私营商贩30余户,其中经营百货、杂货业仅十余户,经营品种有火柴、肥皂、发夹、钮扣等小百货,经营设施简陋。
1950年秋,铜官山铜矿工程处供应站开始营业。经营肥皂、火柴、牙膏、牙刷等部分百货商品。1953年,国营商业经营机构百货公司铜官山营业组建立,经营商品不断扩大,主要品种有:肥皂、火柴、胶鞋、钟表、竹(铁)壳水瓶、电筒、电池、牙刷、牙粉(膏)等大小百货500余种。除了零售外,还担负对矿区消费合作社和私营商业的批发任务。其货源初期大多数从芜湖二级站调进,经过大通中转运往矿区,后直接由芜湖调进供应市场。
1956年初,对私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将“信达”等8户百货业和部分棉布业组建成“公私合营百货商店”。1957年,全矿区销售手表635只,钟557座,缝纫机79架,火柴979件,肥皂2944箱,胶鞋2.85万双,暖水瓶3071个。
1958年在工业“大跃进”的同时,商业部门也提出了“大购大销”的口号。由于货币投放过多,流通渠道单一,商品购销速度增长过快,库存商品比1957年增加50%以上,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商品因质次价高积压下来,在1963年的“清库存”、“清用途”、“清帐目”时,削价报废处理的百货商品118个品种,损失金额13.4万元。
1959年至1961年,市场日用百货商品货源十分紧缺,供应紧张。为了保证城市居民生活的需要,国营商业部门先后对肥皂、火柴、胶鞋、搪瓷制品,铝制品等数十种商品实行凭票凭证供应,对手表等少数商品实行高价销售。直至1963年才逐步取消。
1966年至1976年,大部分百货商品又重新恢复了凭票凭证供应。1976年以后,除了缝纫机、手表、肥皂等货源一时紧张采取控制销售外,大部分百货商品都敞开销售。
1978年以后,国营商业、集体商业和个体商业同时发展,商品销售量大幅度增长,尤其是高档商品销售增长更为突出。1985年销售手表2.2万只,缝纫机1231架。
在国营商业发展的同时,供销合作社也得到发展。60年代初供销合作社成立时,经营日用工业品零售业务是以郊区农村和外围厂矿为主要供应对象,以弥补国营商业网点的不足。据1964年对日用百货、纺织品等56个主要工业品统计,销售总额约20万元。1978年以后,由于实行多渠道、少环节的流通体制,打破了国营、合作商业经营分工的限制,供销合作商业不断发展,先后在西郊、人民新村、淮河路、长江路等居民村和主要街道新建和改造了一批网点,经营的工业品由原来几百种增加到4000多个品种和花色。1978年,日用工业品销售额355万元,1985年上升到451万元,比建社初期增长20多倍。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纺织品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