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957年,铜官山市建立市级财政,同年市税务局成立,正式开展财政税务工作。
1957~1985年,市财政收入(预算内收入)累计75838.1万元,其中,企业收入48464.5万元,占63.9%;工商税收25044.3万元,占33%;企业上交折旧基金(1978~1984年)1578.9万元,占2.1%,农业税146万元,占0.2%,地方经济建设公债收入(1957~1962年)138.8万元,占0.2%,其它收入465.9万元,占0.6%。1958~1985年,市财政预算外收入累计3576.1万元。
1957~1985年市财政支出累计24185.1万元。其中基本建设支出3766.7万元,占总支出的15.6%;文、教、科、卫事业支出6915.5万元,占总支出的30.9%;拨付企业流动资金2654.4万元,占总支出的11.9%;支援农业生产支出432.2万元,占总支出的1.8%;行政管理费支出4027.2万元,占总支出18%。1957~1985年,铜陵市上交省和中央支出累计54917.5万元,占市财政总收入的72.4%,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
1957年,市财政收入为91.12万元,财政支出为99.92万元,通过发展经济,财政收入得到增加,到1960年达到710.62万元,并在管理上,逐步建立了各项财政、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政收支预算管理。1966年至1976年“十年文革”期间,铜陵市财政收支及管理遭到挫折,起伏较大。1968年市财政收入仅为183.49万元,1971年铜陵有色公司财务管理体制下划,纳入市财政预算后,客观上扩大了市财政收入来源,1971年财政收入达8925.96万元,而在当时“左”的错误思想指导下,违背矿山开采规律,以及在单打一搞铜的产品结构和部分矿山资源枯竭的情况下,市财政收入出现起伏,1974年财政收入下降到2182.21万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铜陵经济建设进入新的时期。市财政税务部门把财政改革作为经济改革的突破口,一方面进行财政自身改革;一方面配合其他方面改革,走出了一条适合铜陵实际的财政经济发展新路子。1978年起,先后对预算内国营企业实行企业基金、利润留成,各种形式的盈亏包干和利改税等扩大企业财力的分配制度。1982~1984年,连续三年对国营企业开展财务整顿和验收工作,推行经济责任制,帮助企业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1982年起,省对市财政先后实行“分灶吃饭”和分税管理体制,1983年起,对国营企业上交利润改为征收所得税(即利改税),对工商税制进行较大的改革,初步完成了从单一税制向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主体,其他各税相配合的多层次,多税种的复合税制的转化。财政税务部门还积极配合价格改革、工资制度改革,认真开展财政税务监察,多次进行财政税务物价大检查,在维护财经纪律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1983年12月,铜陵市审计局成立,1984~1985年先后审计了39个单位和部门,审计出有问题金额132万元。铜陵市财政税务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
1985年,市财政收入3110.76万元,其中企业收入364.55万元,各项税收2724.51万元,其它收入21.70万元。财政支出3114.91万元,其中经济建设支出1213.97万元,占38.97%;文教科卫事业支出1120.7万元,占35.97%;行政管理费支出479.12万元,占15.38%;抚恤救济支出62.45万元,占0.21%;其它支出238.67万元,占0.77%。
建市28年来,财政税务体制不断充实完善,财政收入逐年上升,税收连年增长,形成了全市财政税收管理体系。财政收支平衡,略有节余,财政支出结构趋于合理,保证了市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改善了人民生活,同时,市财政预算外资金规模也逐步扩大,管理逐步得到加强。1985年底,财政局职工总数达55人,税务局职工总数达157人。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